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8 毫秒
1.
我国传统刑法学理论中,犯罪客体理论一直沿用前苏联的社会关系说,这一理论日见其局限性,而把犯罪客体界定为刑法保护的利益,即刑法法益,应该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2.
本通过大陆法系与我国刑法理论关于犯罪本质有关学说的比较,赞成以法益理论重构我国刑法犯罪本质的社会危害性理论,但作通过对哲学上“本质”范畴发展历程的梳理,指出不仅事物而且事物的本质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简单地将犯罪的本质归结为对法益的分割失于片面,犯罪本质是其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必须重视对犯罪本质形式的探讨,将犯罪本质的形式--行为的应受刑法处罚性与犯罪的本质内容--行为对法益侵害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考察。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刑法对犯罪未遂的处罚采取比照犯罪既遂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方法。对此中西方刑法处理不同。犯罪未遂只能在对犯罪客体构成实际侵害的前提下才能处以刑罚。犯罪未遂没有对犯罪客体造成实际侵害的应别立罪名进行处罚。  相似文献   

4.
公司法人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之一,在传统法学理论中公司法人是不可能犯罪的,即使存在犯罪也是法人中的自然人犯罪问题,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公司法人的活动范围从民法领域走进经济法、行政法直至刑法领域,由此引发的犯罪问题也就成为无法回避的法律问题.现代刑事法律理论从事实根据和罪过根据角度提出了公司法人刑事责任实现过程和方式,为我国公司法人犯罪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将犯罪客体的内容界定为“社会关系”的传统理论存在众多不足,缺乏作为犯罪构成要件所应当具有的特质,因而不具备其应有的认定犯罪的功用。而犯罪对象是指危害行为指向的具体的人、物和无体物。犯罪对象能被人们的感观感知,是具体、实在的事实特征,能与犯罪构成的其他要素相对称、相协调,他们具有同质性,整合在一起能达到认定犯罪的目的。因而,要完善犯罪客体理论,使犯罪客体真正成为司法实践中定罪的规格、标准,必须还犯罪客体以本来面目,将现在对犯罪对象的界定作为犯罪客体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刑法是保障法,是第二次保护的规范。刑法调整的不是一般的社会关系,而是经民法、行政法等其他法律调整过的社会关系即法律关系,因此,犯罪客体的本体应当是法律关系而不是一般的社会关系,具有广泛性、重大性、多重法律属性等特点。犯罪客体属于判断而不是概念的范畴,其内容是“行为对法律关系的破坏性”即行为的违法性。犯罪客体的实质是就行为的法益侵害性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7.
一、重点名词:刑法 刑法学 刑法基本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 罪责 刑相适应原则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刑法效力范围 刑法空间效力 属地原则 属人原则 刑法的溯及力 犯罪 犯罪构成 犯罪客体 同类客体 直接客体 一般客体 简单客体 复杂客体 犯罪客观方面 危害行为 意外事件 犯罪主体 刑事责任能力 犯罪主观方面 犯罪故意 犯罪过失 直接故意 间接故意 正当防卫 紧急避险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犯罪既遂 犯罪预备 犯罪未逐 犯罪中止 共同犯罪 主犯 从犯 胁从犯 教唆犯 继续犯 想象竞合犯 连续犯 牵连犯…  相似文献   

8.
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是在食品生产、销售过程中发生的一类犯罪活动的总称。当前,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呈高发态势,刑法对这类犯罪行为的规制在客体归属、入罪范围、刑罚配置等方面存在一定缺陷。为了有效打击我国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应该完善我国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相关法律。  相似文献   

9.
从作权刑法保护的价值基础、侵犯作权犯罪客体、客观方面、主体、主观方面等角度对中西作权刑法保护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作权刑法保护应当结合我国具体实践借鉴西方国家立法进行完善,但不应盲从于西方。  相似文献   

10.
97《刑法》对79例《刑法》及《补充规定》中有关爱贿罪的规定作了重要修改,非国家工作人员不再构成受贿罪的共犯。对贪污罪和受贿罪的共犯问题,97《刑法》采取了区别对待的刑事政策,非国家工作人员仍可构成贪污罪的共犯。立法上的这一差异,主要是基于两罪客体和非国家工作人员在犯罪中的作用的区别,以及突出对受贿犯罪惩治的针对性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1.
一、名词解释刑法 刑法学 刑法效力范围 刑法的溯及力 犯罪 犯罪客体 同类客体 直接客体 一般客体 简单客体 复杂客体 犯罪客观方面 犯罪主体 犯罪主观方面 危害行为 作为 不作为 刑事责任 危害结果 刑事责任能力 犯罪故意 直接故意 间接故意 犯罪过失 疏忽大意的过失 过于自信的过失 意外事件 紧急避险 正当防卫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犯罪既遂 犯罪未遂 犯罪中止 犯罪预备 共同犯罪 主犯 从犯 教唆犯 继续犯 想象竟合犯 连续犯 牵连犯 吸收犯 惯犯 刑罚 刑罚裁量 数罪 数罪并罚 刑法执行 …  相似文献   

12.
所谓“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它是任何犯罪构成必须具备的要件之一。“犯罪的客观方面”除危害行为外,还包括犯罪对象、犯罪结果以及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等。对于犯罪客体和主观方面大致相同的犯罪来说,量刑  相似文献   

13.
犯罪成立体系的层次性和顺序性只是人的认识角度问题,我国的犯罪构成体系同样具有层次性和顺序性。在刑法客观主义视野下,犯罪构成要件排序必须坚持客观判断优于主观判断,因此在我国,犯罪构成要件的排列顺序应当为“犯罪客观要件——犯罪主体要件——犯罪主观要件——犯罪客体要件”。  相似文献   

14.
在刑法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帮助学生理解犯罪的本质特征。这是因为:犯罪是刑法中的核心问题。可以说,刑法理论研究的一切问题,都离不开对犯罪问题的研究,而科学地揭示犯罪的本质特征,有利于我们理解刑法的各种具体规定。法律常识教材强调,犯罪  相似文献   

15.
财产犯罪是刑法分则中极其复杂的一类犯罪,对于非法占有目的,在理论界更是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看法,在大陆刑法理论中就存在排除权利者的意思说,利用处分的意思说和折衷说三种学说,本文将在折衷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非法占有的目的不仅限于对实物的占有,还包括对实物价值的利用。  相似文献   

16.
刑法经济性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经济性是刑法谦抑性的价值蕴含之一,刑法经济性作为刑法谦抑性之“量”,从本益分析的角度反对不计成本和效益的刑法之滥觞,使刑法的谦抑精神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由定性分析转化为定量分析,亦为犯罪内涵和本质的界定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但是刑法的经济分析并非万能的,其理论和方法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7.
将刑法总则关于犯罪构成和分则关于具体犯罪的规定结合起来分析可以看出:特定的危害行为可以将犯罪客体、危害结果以及危害行为的时间、地点和方法等客观因素包容其中,说明犯罪的性质、特征和危害性及其程度,是犯罪构成必须具备的客观条件.犯罪客体、危害结果以及危害行为的时间、地点和方式等客观因素,不是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只是犯罪构成客观条件(特定的危害行为)的辅助说明因素.  相似文献   

18.
将刑法总则关于犯罪构成和分则关于具体犯罪的规定结合起来分析可以看出:特定的危害行为可以将犯罪客体、危害结果以及危害行为的时间、地点和方法等客观因素包容其中,说明犯罪的性质、特征和危害性及其程度,是犯罪构成必须具备的客观条件。犯罪客体、危害结果以及危害行为的时间、地点和方式等客观因素,不是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只是犯罪构成客观条件(特定的危害行为)的辅助说明因素。  相似文献   

19.
论环境权作为环境犯罪客体的正当性与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刑法手段打击环境犯罪必须解决环境犯罪客体的界定问题。从评析环境犯罪客体的有关学说、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犯罪本质的一般认识、犯罪客体的两大学说、刑法内部结构协调一致性的要求、打击环境犯罪的司法实践等角度出发,应将环境犯罪的客体界定为环境权。  相似文献   

20.
一、名词解释: 刑法 刑法学 刑法体系 罪行法定原则 罪行自负原则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属地原则属人原则 保护原则 普遍原则 刑法解释 立法解释 司法解释 学理解释 论理解释 文理解释 刑法的溯及力 刑事责任 犯罪构成 犯罪客体 同类客体 直接客体 一般客体 简单客体 复杂客体 犯罪对象 犯罪客观方面 危害行为 作为 不作为 意外事件 危害结果 犯罪主体 刑事责任能力 刑事责任 年龄 犯罪 主观方面 犯罪故意 直接故意 间接故意 犯罪过失 过于自信的过失 疏忽大意的过失 正当防卫 紧急避险 犯罪既遂 犯罪未遂 犯罪中止 犯罪预备 共同犯罪 犯罪集团 主犯 从犯 胁从犯 教唆犯 继续犯 想象意合犯 惯犯 结合犯 连续犯牵连犯 吸收犯 刑罚 刑罚体系 主刑 附加刑管制 拘役 罚金 剥夺政治权力 驱逐出境 量刑 法定情节 累犯 自首 立功制度 数罪并罚 缓刑 减刑 假释 时效赦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