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想力“原点”自我即人的主体性,指作为主体的人在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和主导性。它随着人的成长而成长。家庭、学校、社会都是自我成长的重要场所和契机。但是,在一生之中,每一个人又都有一个成就自我的特殊阶段。对大学生而言,宝贵的大学阶段是自我得以提升、成熟的宝贵时机,因为,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对于大学生发现自我、塑造自我、设计自我,都有着典型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根据美国黑人女作家的文本《宠儿》,通过分析主人公丹芙的生活经历和性格成长,说明女性主体在自我寻找过程中他者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他者作为人本身的生活参照和自我评价标准,其意义和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3.
曾听闻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言:“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道出一个人的成长的意义不为简单的长大,更多的是要发挥人的主体性,让人通过选择来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和途径。儿童的完整生长即是儿童自我创造、自我发现、自我成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一、生涯规划及其价值定位 教育要很好地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生命成长的历程,关注生命的质量。关注生命生成的过程。所谓人的生命成长的历程,实际上就是“生涯”。人的生涯发展,既是一个自然生命的成长过程,也是一个自我设计与创造的奋斗过程。 著名的生涯发展学者舒伯(Super)1976年下的定义: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它统合了人的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台湾学者张小凤认为,  相似文献   

5.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潜质,每个人都是在自我与社会关系中不断地实现真实的自我与可能的自我,在个人自尊与社会自尊实现的过程中,主动选择适合自己成长、发展与成功的道路。班主任应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的生命体验与价值,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完成经验的扩充与生长,围绕自我价值体验参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现对自己教育实践的改造。  相似文献   

6.
试论体育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社会化作为研究社会有机体的逻辑起点 ,在社会学理论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社会是由社会成员组成的 ,而作为社会成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在人的成长、发展、完善过程中 ,要经过一定的社会化过程才能实现。所谓人的社会化是指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人 ,在从生物人到社会人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 ,接受社会文化和规范 ,使自己逐步适应社会生活 ,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并形成独特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社会化是个人形成社会属性 ,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是社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培养、塑造自己的成员的过程 ,也是一个社会文化不断延续和发展的过程。人的…  相似文献   

7.
道德是生命在与世界、与他人的交融、对话中赖以成长的内在精神支柱,是与“生活”、“心灵”、“体验”、“自我”等词语密切相连的。然而,反观我们的德育现状,却不得不让人为之忧心:生活积淀的缺欠,心灵疆域的迷失,使得德育离生活越来越远,离体验越来越远,离自我越来越远……  相似文献   

8.
邢菲 《英语广场》2023,(10):64-67
本文以成长小说为视角,对英国著名女性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简·爱》中的主人公简·爱的自我探寻进行了分析,发现简·爱的成长经历了自我塑造、自我认同和自我重建三个阶段。在自我塑造阶段,简·爱幼年时期失去双亲,忍受舅妈的冷漠对待,内心充满恐惧和自卑感;在自我认同阶段,简·爱在洛伍德学校不断地读书,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逐渐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信心和希望;在自我重建阶段,简·爱始终追求平等自由,通过六年的学习生活,逐渐掌握了独立生活的能力,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相似文献   

9.
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实践,会逐渐地形成一些自我信念,并用这些信念指导着自己的生活。但是这些信念中有一些是错误的,人们往往却并不自知,仍然持笃信的态度。在对于孩子的教育上,需要改变的信念也很多。  相似文献   

10.
从哲学解释学的角度来看,理解是一种认知方式,是一个心理过程。教育是一个理解的过程,是对生活世界的体验过程,是一种反思过程,是在已有成见基础上新经验的加入,是自我理解的过程,是精神自我的不断成长,理解无处不在。而作为教育中的人——教师和学生,也是融于理解之中的,因此,笔者主要从“教师-学生”交互主体及二者关系(师生关系)角度来阐释理解在教育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李志清 《中国教师》2009,(Z1):546-546
<正>"教育和人都是通过自我的觉醒改造自己,通过自我的规划成长自己,通过自我的言说构成自己。"[1]"体验和感受到知识和成长是自我创造的结果,探索的结果,心灵劳动的结果,这种生活是快乐的。"[2]一、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让学生享受成长的快乐  相似文献   

12.
塑造儿童心灵秩序是儿童哲学研究和实践的基本旨趣。通过心灵秩序的塑造,促使儿童内心拥有力量,在面对生活、现实和自我问题时,释放哲学教育所具有的内塑性效应。心灵秩序的塑造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哲人”的诞生过程。“儿童天生是哲学家”作为一个隐喻,预示着人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真理,批判反思的过程,是在内与外、同一与差异等矛盾中达于自我认同的过程。儿童哲学实践借助于价值秩序、方法秩序、关系秩序的内外塑造作用,达于哲学育人价值的深度开发,达于教育生态的重建,达于教育本质的回归。  相似文献   

13.
一个教师的成长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它在于对自身成长的渴望,在于对自我成长的追求,它是在一次次的失败尝试中不断地积累经验,是一种水滴石穿的过程。本文着重从日常教学、公开观摩、各项比赛三个方面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14.
王勇 《教书育人》2006,(11):49-49
自我意识在个性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整合与调控作用,帮助一个人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和自我形象,是激发潜能,增强其发展主动性与自觉性的根本途径。长期以来,许多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他们在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如!自我评价不客观,缺乏自信心,发展目标不明确,做事没有计划,缺乏主动性与自觉性,自我调控能力差等。  相似文献   

15.
"约哈里之窗"说明了自我信息的复杂性和可变性,认为人在不同的时空环境及与不同的人交往时的自我表露不同,并对对方的认知具有差异性。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运用"约哈里之窗"的观念指导我们的工作,努力为学生营造愉悦的学习生活环境和成长空间。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下初中科学开放性作业的设计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人为本”新课程教育理念的倡导和推行下,作业的价值观务须重新审视。作业是新课程动态生长的延伸,是对课程意义重建与提升的创造过程。对学生而言,则是学生主动地自我建构科学知识与生命的发展过程;对教师而言,则是教师非强化地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的深化过程。作业已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作业是学生具有鲜明的价值追求、理想愿望的活动,是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是学生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自觉的学习需要、生活需要和生命需要。  相似文献   

17.
实践性学识与教师的自我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形成的实践性学识,它所独有的特质使其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教师的自我成长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在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追求自我实践性学识的形成与丰富,做一名“反思性实践家”。  相似文献   

18.
迟子建的小说中常以儿童、老人、伤残人等社会中的弱势者为主要角色,展示儿童的成长过程,叙述老人的孤寂生活,将伤残人的自我世界和健全人的生活进行对比,用充满温情的叙事方法表现对弱势者关注的主题。  相似文献   

19.
《大连大学学报》2021,(4):36-39
《面纱》是英国作家毛姆的长篇小说,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凯蒂的自我建构过程。镜像阶段是个体成长的起点,始终伴随着个体的成长和消亡。凯蒂在不同的生活阶段以母亲、情人和修道院长等人作为个体他者,又以社会生活法则为他者,凭借着他者呈现的镜像反馈进行自我调整,并逐步脱离想象界进入象征界,直至分辨出镜像和自我的区别,最终寻获真正的主体性。文章通过镜像理论对女性在情感逆境和社会逆境的活动进行解析,探讨女性应采取何种策略才能实现积极的自我建构。  相似文献   

20.
黄燕飞 《教书育人》2001,(19):12-13
健全的心理素质是一个成熟的重要标志。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对学生的成长施与引导,教给学生认识自我,分析自我,实现自我,最终超越自我的能力,以便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是当今素质教育所赋予教师的一个全新课题。可以说,小学生的成长过程离不开群体生活,如何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塑造良好的个性?愿以下面的例子与同行探讨。上星期的一个晚上,六(1)班陆迪的妈妈给我打来电话,说平时活泼话多的儿子傍晚放学回家心事重重、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盘问后才得知,原来是为后天的英语对话表演的人员组合,别组的人都不愿意接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