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4 毫秒
1.
本文系统地剖析了库恩的科学发展观,探讨了库恩提出的两种科学发展类型和科学革命的三个特征,具体分析了库恩关于科学革命的语言根源,指出库恩关于“科学革命”概念的表述也和“范式”的表达一样,存在某些含糊之处,最后,对库恩用以论证其科学理论的某些科学史料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2.
库恩的科学发展观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地剖析了库恩的科学发展现,探讨了库恩提出的两种科学发展类型和科学革命的三个特征,具体分析了库恩关于科学革命的语言根源,指出库恩关于“科学革命”概念的表述也和“范式”的表述一样,存在某些含糊之处,最后,对库恩用以论证其科学理论的某些科学史料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3.
库恩"科学的革命"理论通过其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广为人知,这部著作也使得许多科学哲学家认为库恩关于科学一般规律的"科学的革命"理论和科学史上的科学革命是一回事,进而忽略了科学哲学和科学史两大学科之间的异质性。这种对库恩科学哲学观点的误解,既加大了理解库恩思想全貌的困难,又引发了对科学哲学和科学史关系研究的一些误解。文章试图通过对库恩在科学哲学和科学史领域中两份经典文献的探讨,以库恩思想中的科学革命理论为线索,探索库恩在两种学科语境中对同一问题产生不同回答的原因,并借此探讨科学哲学和科学史二者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彼此异质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符号互动论的研究上,布鲁默和库恩这两个人的观点有相同处,但更值得关注的是不同的地方,他们之间存在着较为尖锐的对立观点。这些体现在对人性、互动、社会组织、方法和理论建构等方面的异同上。从布鲁默与库恩的研究和分析中,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刻的窥见到符号互动学说的基本框架、主要观点和本质内容。  相似文献   

5.
《科学革命的结构》出版后即引起了激烈的论战。由于库恩的不可通约性论点过分强调理论的不可比性,而采取了否认科学进步的极端观点,波普尔、拉卡托斯、夏皮尔等都指责库恩陷入相对主义和非理性主义范式,并且存在范式概念模糊不清的问题。这些人对《科学革命的结构》的解读,特别是对不可通约性概念的理解,均不能令库恩满意。当库恩不再谈论范式时,他希望对不可通约性概念更加精细地说明,能够为自己的立场提供坚实的基础。因此库恩在后期的主要研究旨趣,是要填补《科学革命的结构》遗漏的哲学环节。但在库恩看来,无论是传统的意义理论还是新的指称因果理论,都不能有效地说明科学革命后同一术语的意义变化。为此,库恩希望借助语言分析,对不可通约性提出新的分类学解释,这就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语言转向"。研究通过对库恩在这一问题上的思想变化历程的考察指明这一变化的实际可能性,既是其应对批评的内在需要,也是他为挽救科学哲学而作的一种努力。  相似文献   

6.
现代科技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改革是成正比和同时期的,科学革命与社会革命存在巨大关联性。现在看来,库恩新科学观虽然漏洞百出,但他对科学社会学的推动作用就像科技革命对社会结构的重要作用一样大,文章试图用社会革命的眼光来解读库恩的新科学观,并从中推出社会变革的自然规律。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一般大众对"哥白尼革命"的通俗理解或错误理解,简要对哥白尼本人及其《天体运行论》的发表意图、过程进行了介绍,并通过介绍对"哥白尼革命"作出贡献的第谷、开普勤、伽利略、牛顿的宗教情怀,使我们充分了解到历史上的哥白尼本人及其支持者并没有与宗教传统决裂的意图,哥白尼革命是科学理论导致的一场客观的世界观革命。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库恩科学革命思想所受到的两个基本批评给予相应的回应,同时进一步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必然性,并对由库恩引发的相对主义的问题给予批评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文章根据库恩的分析,指出三位有资格说自己发现氧气的人,并阐述了库恩关于谁是发现氧气第一人的 看法,说明了发现氧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伴随着这个过程发生了一场化学革命。库恩的氧气发现观不仅是他 的历史观,也是他的哲学观。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我国高等学校教学中基础与创新的关系做了论述。针对当前有人认为重视基础教育会使学生陷入"范式陷阱",从而束缚创新的观点进行了辨析。该观点貌似从库恩的"范式"概念出发,实际上却违背了库恩的思想。因为即使按照库恩的观念,创新也需以旧学科范式为基础,是对旧范式的超越和突破,所以根本不存在"范式陷阱"。文章指出库恩的科学革命观念还存在严重缺陷,即他是纯粹从理论观念出发来考察科学进步的,完全忽视了科学工具和技术在科学进步中所起到的"生产力"作用。文章对高等学校的"基础"做了界说,它包含专业基础和人的全面素质,基础是与时俱进的,是创新的根本。文章最后对基础教学如何促进创新提出了四点原则意见。  相似文献   

11.
卢梭的教育思想常被教育史学界誉为教育重心从成人转向儿童的重大转折,是教育史上的“哥白尼革命”,由此形成了流传百年的美丽“神话”。借鉴儿童史、社会史等学科研究成果,从儿童服饰、儿童艺术、成年人对儿童的态度和对儿童教育的关注等来看,14—18世纪欧洲社会在儿童观和儿童教育观念发生的重大变化,说明欧洲近代儿童观变迁具有深刻的历史基础,并非是卢梭的先知先觉。从卢梭教育思想对1819世纪欧洲教育的影响来看,教育史上这一所谓的“哥白尼革命”,不过是一场因崇拜卢梭而虚构的“革命”。虽然卢梭曾对西方教育的历史变迁产生了重大影响,但人为夸大这种影响并无助于科学的历史认识。  相似文献   

12.
康德一反过去西方伦理思想史上的传统善恶观(善恶先天存在,并决定道德法则),完成伦理史上的"哥白尼式的革命",认为道德法则先于善恶,并决定善恶。善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对于道德法则的遵守与否,并是否将其作为唯一的动力源和行为准则。康德认为作为现象界和本体界的双重性的人有着向善的能力和向恶的习性,但理性的人最终会运用道德法则的绝对力量战胜恶,恢复向善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苏格拉底的哲学启蒙开启了堪称古希腊哲学的三大"哥白尼式革命",在认识路径上,从外在的"受知"转向内在的"自知";在认识对象上,从对自然的关注转向对人的关注;在认识目标上,从相对主义转向普遍主义。但他的哲学启蒙也存在着潜在的危险,在启蒙方法上,他的"否定式论辩"和"无知论"容易滑向怀疑主义;在启蒙基点上,他的理念论容易滑向理性独断主义;在启蒙理想上,他的至善主义容易滑向极权主义。  相似文献   

14.
“身体教育学”的沦陷与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的教育显示为“身体教育学”。“哥白尼革命”导致身体教育学的沦陷,脑袋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小。三场另类的“哥白尼革命”导致身体教育学再次复兴,教育由此而关注整个身体的生长而不只是关注脑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康德"哥白尼式的革命"的基本内涵在于由"知识必须符合对象"转变为"对象必须符合知识",康德声称"我们关于物先天地认识到的只是我们自己放进它里面去的东西",这一转变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从康德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及其意义来看,哲学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其理论特质表现在:个性化、反思性、批判性或革命性。  相似文献   

16.
库恩的范式理论产生了超出科学哲学界的巨大影响。然而,库恩在“范式”定义上的模糊性也招致了大量批评。库恩在晚年放弃了“范式”一词,但为时已晚,他承认“范式”一词已失控。鉴于“范式”一词已成为人们的日常用语,在各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理性主义立场重新考察该概念及其定义就具有重要意义。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展现出的矛盾的立场,为反驳相对主义的“范式”定义提供了线索。无论是在范式的诞生还是崩溃阶段,技术实践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Dawn of Science     
T. Padmanabhan 《Resonance》2011,16(2):110-115
The European voyages and the explorations of the sea and the distant lands laid the ground for the Copernican Revolution.  相似文献   

18.
Galileo’s telescopic discoveries of 1609–1612 provided a crucial, although not conclusive, confirmation of the Copernican hypothesis of the earth’s motion. In Galileo’s approach, the Copernican Revolution required that the geokinetic hypothesis be supported not only with new theoretical arguments but also with new observational evidence; that it be not only supported constructively but also critically defended from objections; and that such objections be not only refuted but also appreciated in all their strength. However, Galileo’s defense of Copernicanism triggered a sequence of events that climaxed in 1633, when the Inquisition tried and condemned him as a suspected heretic. In turn, the repercussions of Galileo’s condemnation have been a defining theme of modern Western culture for the last four centuries. In particular, the 20th century witnessed a curious spectacle: rehabilitation efforts by the Catholic Church and anti-Galilean critiques by secular-minded left-leaning social critics. The controversy shows no signs of abating to date, as may be seen from the episode of Pope Benedict XVI’s attitude toward Paul Feyerabend’s critique of Galileo. Nevertheless, I have devised a framework which should pave the way for eventually resolving this controversy, and which is modeled on Galileo’s own approach to the Copernican Revolution.  相似文献   

19.
“范式”这一概念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的,“范式”的本质内涵是世界观,其最根本的特征是具有“不可通约性”,从实现的方式上讲“范式”的转换是一种“革命”,从指向范围上讲“范式”的载体是“科学共同体”。范式具有丰富的内涵,库恩对范式的论述也多达21种,但是没有作过明确的一义性的解释,致使不同领域对范式的借用泛化,朱爱军提出了范式借用的原则,以此来规范范式的借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范式在德育中的借用问题。  相似文献   

20.
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讨论新发现和新理论的突现,用格式塔转换类比范式转变,认为范式转变后科学问题,解答标准和词项的意义都发生变化,科学家在不同的世界工作,范式不可通约。后期库恩较少谈论突现。就他思想整体范围来看,库恩持一种范式的整体突现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