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9 毫秒
1.
合成一系列关于Eu(III)/Gd(III)与2-噻酚甲酰三氟丙酮(HTTA)、苯甲酸(BA)和邻菲罗啉(Phen)的配合物,并对这配合物进行元素、红外与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这些配合物的组成为Eu1-x,Gdx(BA)-(TTA)2Phen(x=0~1),配合物Eu(BA)(TTA)2Phen比配合物Eu(TTA)3Phen具有更宽的激发带,且激发带发生明显的蓝移.说明新的配合物已经生成.共发光Gd^3+离子对配合物Eu1-xGdx(BA)(TTA)2Phen的荧光增强非常明显,最佳Gd^3+离子浓度为0.4(摩尔分数).配合物Eu1-xGdx(BA)(TTA)2Phen荧光增强的主要机理是Eu(BA)(TTA)2Phen与Gd(BA)(TTA)2Phen配合物分子间的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2.
合成一系列关于Eu(Ⅲ)/Gd(Ⅲ)与2-噻酚甲酰三氟丙酮(HTTA)、苯甲酸(BA)和邻菲罗啉(Phen)的配合物,并对这配合物进行元素、红外与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这些配合物的组成为Eu_(1-x)Gd_x(BA)- (TTA)_2Phen(x=0~1),配合物Eu(BA)(TTA)_2Phen比配合物Eu(TTA)_3Phen具有更宽的激发带,且激发带发生明显的蓝移,说明新的配合物已经生成,共发光Gd3~+离子对配合物Eu_(1-x)Gd_x(BA)(TTA)_2Phen的荧光增强非常明显,最佳Gd~(3+)离子浓度为0.4(摩尔分数).配合物Eu_(1-x)Gd_x(BA)(TTA)_2Phen荧光增强的主要机理是Eu(BA)(TTA)_2Phen与Gd(BA)(TTA)_2Phen配合物分子间的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3.
以2,2'-联吡啶-3,3'-二羧酸为配体合成了一个稀土-有机功能配合物[Tb2 (C12H6O4N2)3 (Phen)2 (H2O)2·6H2O]n,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其结构.检测了该配合物的荧光和磁性.结果表明:配合物在490.0、546.0、586.0和620.0nm处有四个特征荧光发射峰,它们分别归属于铽(Ⅲ)离子的5D4→7F6,5D4→7F5,5D4→7F4和5D4→7F3的电子跃迁;在低温下配合物有弱的反铁磁性.  相似文献   

4.
从2-羟基-5-甲基间苯二甲醇出发,经多步有机反应合成制备了新型三齿配体L(L=2-羟基-N1,N2,5-三甲基间苯二甲酰胺),并合成了稀土配合物LnL3(Ln=Sm,Eu,Tb,Dy).通过核磁共振、元素分析、紫外和荧光光谱对配体和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紫外光谱结果表明配合物中配体L为能量吸收体,并有效传递给稀土离子.荧光研究表明,配体L可以非常好的敏化稀土离子的发光.  相似文献   

5.
简要评述了几类重要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有机-无机杂化中孔材料、有机-无机杂化层柱状材料和无机-有机杂化聚合物材料的制备、结构、性能与应用情况,对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通过正硅酸乙酯(TEOS)与钛酸正丁酯(Ti(OC4H9)4)间的醇解反应和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并观察了Cu^2+的浓度、体系的pH值等参数对Cu^2+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杂化材料中钛含量的增加,它们的比表面积随之增大.Cu^2+吸附实验表明:该类杂化材料确实能够吸附Cu^2+,而且不同比例的Si/Ti杂化材料对Cu^2+的吸附能力不同.因此该类杂化材料能够用于废水中Cu^2+的分离和回收,所以在废水处理等环境保护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邻菲罗啉(Phen)和邻氨基苯磺酸为配体,与硝酸镍利用水热合成法合成标题配合物{[Ni(Phen)3]·L·(OH)}(L=邻氨基苯磺酸阴离子)。通过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标题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标题配合物的分子式为:C42H31O4N7SNi,Mr=788,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a=23.119?,b=15.792?,c=25.040?,β=111.2°,V=8523.3?3,Z=8,R1=0.0808,ωR2=0.2447。标题配合物由一个配阳离子[Ni(Phen)3]2+,一个邻氨基苯磺酸阴离子和一个氢氧根离子组成。在配阳离子中,中心Ni(II)与三个phen分子的六个氮原子配位,形成六配位的八面体构型。配阳离子通过静电引力与阴离子结合。化合物分子间通过氢键和Phen环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8.
在水热条件下,N-苯基代邻氨基苯甲酸(NPA)与邻菲啰啉(Phen)通过乙二胺氢键和芳环间的π-π堆积作用,形成了一个新颖的交错拉链状双螺旋结构的新型超分子化合物[NPA(Phen)en1/2]。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化学式C26H23N4O2,空间群为C2/c,Mr=423.48,a=12.868(3),b=29.011(6),c=12.390(3),α=90.00o,β=111.45(3)o,γ=90.00o,V=4305.0(17)3,Z=8,R=0.0765,RW=0.1995,F(000)=1784,Dc=1.307 mg/m3。  相似文献   

9.
通过还原剂保护法合成了二价稀土铕的邻菲咯啉配合物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等表征,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组成为[Eu(Phen)_2·cl_2],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α=9.6039(9)■,b=15.1374(14)■,c=14.6339(14)■,β=99.6170 (10)°,Z=4,Mr=583.27,D_c=1.848 Mg.m~(-3),R_1=0.0629,wR_2=0.2014。铕为6配位,两个邻菲咯啉作为螯合配体参与配位,另两个配位点被Cl原子占有。  相似文献   

10.
黄立英  李夜平 《考试周刊》2013,(58):152-152
本文设计了一个简单易行的WO3/g-C3N4杂化材料的合成及结构、性能表征实验,即采用煅烧法制备WO3/g-C3N4杂化材料;运用FT-IR、XRD、UV-Vis等表征材料的结构;以亚甲基蓝为模型污染物,考察材料的可见光催化性能,旨在使学生初步了解杂化材料的基本知识、常用的表征分析方法,以及环境污染物光催化降解方法。实验内容涵盖无机化学、材料化学、仪器分析、光催化性能测试等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文中利用水热技术,成功合成了有机一无机杂化材料:[Cu^I(2,2′-bipy)(4,4′-bipy)0.5]2[Cu^I(4,4′-bipy)]2[SiW12O40],并应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单晶X-射线衍射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单元是由一个双支撑的经典的Keggin型[SiW12O40]^4-多氧阴离子形成一维Z字形链,该一维链又通过{Cu^I(4,4′-bipy)]n^n+单元形成三维骨架.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0.930(2)A,b=13.550(3)A,c=13.729(3)A,α=109.80(3)°,β=103.46(3)°,γ=98.69(3)°,V=1800.83(60)A^3,Z=2,R1=0.0697,wR2=0.1576.  相似文献   

12.
通过使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新合成的化合物2,6-吡啶二甲酰(氨基酸)胺与竞争过渡金属离子及稀土离子的配位性质。发现在pH=2.0-12.0以及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存在下,该化合物可以和铜离子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其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位于310nm和420nm,组成比为2:1(铜离子:配体)。当铜离子的浓度介于1.1μg/ml-32.0μg/ml范围时,配合物荧光强度与铜离子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F=0.44757 3.98388CCu^2 (10^-3mol/L)。通过新化合物与铜离子的配位反应,初步考察了新试剂的配位特征。  相似文献   

13.
[Co(NO3)(Phen)2]NO3·4H2O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硝酸钴、邻菲罗啉(Phen)和己二酸在pH=7.0左右的水溶液中反应得到一种新的固体配合物[Co(NO3)(Phen)2]NO3·4H2O(1),并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7977(16)nm,b=1.0406(2)nm,c=1.6591(3)nm,α=106.12(3)°,β=103.33(3)°,γ=90.22(3)°,V=1.2841(4)nm3,Dc=1.592g·cm-3,Z=2,F(000)=634,5298个独立衍射点中,4704个可观察点满足I≥2σ(I),R1=0.0590,wR2=0.1718.晶体结构中配阳离子[Co(NO3)(Phen)2]+通过芳环的堆积作用构成平行于ac面的2D层状超分子网络,未配位的反荷阴离子NO-3和晶格水分子介于层间,通过氢键作用构成阴离子层状网络,阳离子层与阴离子层之间通过配位的NO-3的O(3)与晶格水分子的H(13)之间的氢键作用进一步构成3D超分子体系.  相似文献   

14.
Pd2+与9-溴菲(9-BrP)生成稳定配合物,能对9-BrP产生显著的的荧光增敏效应。9-BrP-Pd2+体系的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247和364nln。荧光加强理论计算表明9-BrP与Pd2+形成了配位数为n=3的配合物,结合常数K-A为2.812×10-4,线性相关系数r2=0.9983。9-BrP—Pd2+体系荧光强度在Pd2+浓度为1×10-7~2×10-5mol/L的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62)。Pd2+与9-BrP反应具有选择性和专一性,常见金属离子不会对其造成干扰。水样测定与加标回收实验结果也较为理想(回收率〉100%),表明9-BrP作为荧光探针用于检测水体中Pd2+的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以聚丙烯酸丁酯(PBA)乳液为主体材料,硅溶胶为前驱体,用溶胶一凝胶法制备PBA/SiO2杂化材料,在此基础上加入硫化剂制备了PBA/SiO2杂化材料硫化胶,研究了硫化剂用量对杂化材料硫化胶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平衡溶胀实验测定了硫化胶的表观交联密度,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热重分析(TG)对杂化材料硫化胶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平衡溶胀实验结果表明,六甲醇醚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HMMM)的加入使杂化材料硫化胶的交联密度增加。结果证明,HMMM对于PBA/SiO2杂化材料是有效交联剂。  相似文献   

16.
通过水热合成法合成了一例新的无机-有机杂化的钨-氧簇合物(en)3[H2SiW12O40].5H2O(en=乙二胺),利用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该晶体的结晶学参数为a=18.416(6)A°,b=13.413(4)A°,c=20.406(6)A°,α=90,β=91.999(6),γ=90,V=5038(3)A°^3。该化合物的结构是由无机的钨-氧簇,有机胺和结晶水构成,在三维空间堆积形成两种不同的孔道结构,孔道中分别填充着有机胺和无机的结晶水。  相似文献   

17.
以4-正戊基苯甲酸(PBA)为第一配体,2,2'-联吡啶(bipy)为第二配体,合成了铕、铽的三元配合物,Eux Tb(1-x)(PBA)3bipy(x=1.0,0.7,0.5,0.3,0.0).并通过UV、IR、元素分析和稀土络合滴定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荧光分光光度计研究了配合物的荧光性能以及Eu3+、Tb3+之间...  相似文献   

18.
以乳酸为原料、辛酸亚锡为催化剂制备聚乳酸(PLA);以PI。A、Sm、钛酸四正丁酯(TBT)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稀土Sm掺杂PLA/TiO2有机无机杂化材料。XPS分析结果显示了Sm的加入。动态凝血时间测定法测定结果表明。Sm的掺杂提高了PLA/TiO2的抗凝血能力,并且在加入量为wt0.6%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文中利用水热技术,成功合成了有机-无机杂化材料:[CuI(2,2'-bipy)(4,4'-bipy)0.5]2[CuI(4,4'-bipy)]2[SiW12O40],并应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单晶X-射线衍射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的基奉结构单元是由一个双支撑的经典的Keggin型[SiW12O40]4-多氧阴离子形成-维Z字形链,该一维链又通过|CuI(4,4'-bipy)|nn+单元形成三维骨架.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0.930(2)A.b=13.550(3)A.c=13.729(3)A,α=109.80(3)°,β=103.46(3)°,γ=98.69(3)°,V=1800.83(60)A3,Z=2,R1=0.0697,ωR2=0.1576.  相似文献   

20.
利用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兼有机材料的易加工性和无机半导体优异的载流子迁移率的特点,采用有机-无机杂化MAPbI_3材料制备薄膜晶体管的有源层。利用两步旋涂法,通过控制MAI溶液的浓度定量化控制成膜,制备薄膜晶体管有源层。由该层组成的有机-无机杂化MAPbI_3钙钛矿型的薄膜晶体管具有明显的电场效应,场效应迁移率可达到0.97 cm~2/(V·s),工艺简单、加工温度低,而且适用于柔性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