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钱塘江涛声     
中国钱塘江、南美亚马孙河、南亚恒河并称为世界三大强涌潮河流 ,尤以势大浪急的钱塘潮久负盛名 ,号称钱塘江潮涌 ,壮观天下。一、潮之盛名钱塘江潮的壮观世人皆知 ,古籍中有“涛山浪屋 ,吞天沃日”的记载。古今相传 ,江中经常出现一些怪潮、暗潮 ,潮头初看远在天边 ,转瞬暗流已扑至脚下 ,有的躲避不及的游客不幸被卷入江中 ,鲜有生还。壮观的钱塘潮 ,盛名远播海内外。每逢农历 8月18日 ,数以万计的中外观潮者纷至沓来。当观潮者一睹钱江大潮宛如万马奔腾、惊涛拍岸的壮观场面时 ,无不发出惊叹不已的赞美之声。钱塘江独特的潮文化吸引着历代…  相似文献   

2.
1.说教材。1.1教材分析:《观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的第一篇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湖的奇特、雄伟、壮观。特别是“潮来时“一段(第三、四自然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是教学的重点: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是教学的难点。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最著名的江期要数我国浙江省的钱塘江大潮。其潮头最高时可达3.5米,潮差可达8.9米.它那奔腾澎湃、势无匹敌的雄伟气势,常令观者惊叹不已,赞不绝口。因而素有“天下奇观”之美誉。据说,全世界能与之媲美的唯有亚马孙河的涌潮。  相似文献   

4.
《观潮》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描写了钱塘江大潮宏伟气势。教学要求通过语言文字训练,使学生体会到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宏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建立起钱塘江大潮的美丽壮观画面,体会到钱塘  相似文献   

5.
《观潮》(第七册)以凝炼的文字,形象地描绘了气势磅礴、色彩绚丽的钱塘潮,文章起伏跌宕,错落有致,言简意丰。作者开篇概写了钱塘江“八月十八潮,壮观天  相似文献   

6.
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气势磅礴,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宋代诗人苏东坡在看了钱塘江潮后,曾赋诗道:“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上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钱塘江潮惊心动魄的壮观场面。《观潮》(六年制小语第七册第6课)是一篇新选入教材的课文。作者用浅显、生动的文字和形象的比喻记叙了在浙江海宁县盐官镇观潮的情景,读来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那么钱塘江大潮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知道,由于月亮、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作用,出现了潮水有规律的涨落现象,这就是常说的“潮汐”。一个月  相似文献   

7.
<正>"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那天,一个香港年轻男子,背着一个黑色的大袋子,手里拿着一台高清DV,站在钱塘江边,那镜头对准江的东面。他看了一下手表,问我:"钱塘潮是不是1点50分到?"我点点头,因为我刚通过手机上网查到了潮涌的时间。钱江大潮如约而至,先是远处隐隐约约有一条白线,紧接着,这条白线越来越清晰,城市阳台下的江面开始荡漾起来,继而听到涨潮的声音,潮声越来越大,越来越雄浑……大潮  相似文献   

8.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观潮》钱塘江大潮是怎样形成的呢?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其中的秘密。因受太阳、月球引力的影响和地球自转的作用,海面会出现潮汐,这是很普通的现象。然而,钱塘江的潮涌却分外壮观。  相似文献   

9.
潮汐阵阵涌煤海海浪滚滚电流来众所周知,海水有一种周期性的涨落现象。白天海面的涨落叫“潮”,晚上海面的涨落叫“汐”,合起来叫“潮汐”。潮汐的周期为12小时25分。潮汐现象十分复杂,仅以海水涨落的高低来说,各地就很不一样。我国台湾省基隆涨潮和落潮时的海面只差0.5米,而杭州湾的潮差竟达8.63米,难怪宋代诗人苏东坡面对排山倒海而来的钱塘江大潮,诗兴大发,“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击水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然而,几千年来,潮汐并未为人类造福。今  相似文献   

10.
《观潮》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作者以富于表现力的笔触,描绘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的壮美图画,热情地讴歌了大潮的伟力,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文章开头总领全篇:“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作者抓住了钱塘江大潮的特点,以“天下奇观”发端,使读者产生探求的意向,形成一种大潮般的心理落差。教学时,可以这样设问: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它究竟“奇”在哪里?教师在这里要引而不发,让学生产生一种悬念,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学习第2自然段,老师略加提示:人们观赏大潮  相似文献   

11.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观钱塘江大潮始于汉魏,自唐宋以来,观“钱江秋涛”更加盛行,从文人墨客笔下的诗句中便可见钱江潮的壮观之势。1935年4月,钱塘江大桥破土动工,为这一自然奇观再添人文之美。时年39岁的茅以升才华横溢,满怀抱负,跨刀主持这个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修建的钢铁大桥工程。  相似文献   

12.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围绕“自然奇观”这一专题.精选四篇课文和一篇“语文园地”。作者始终抓住“奇”这条主线,贯穿课文始终.以平实、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观潮》记叙的是钱塘江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相似文献   

13.
潮水为什么会涨落 浙江省的钱塘江观潮闻名中外。钱塘江出海口与大海相连,海水涨潮涌入江中,形成钱江潮,每天涨潮两次,退潮两次。每年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潮最为壮观,如千军万马排着横队铺天盖地地奔涌而来,潮头高达7~8米,成为世界奇观。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的】引领学生感受钱塘海潮的奇伟磅礴,体味自然的伟力美、人的精神美和地域的风情美。【教学重难点】紧扣语言因素,感知、评赏四幅画面。【教学步骤】一、导入讲述有关钱塘海潮来由的传说:忠勇的吴国大将伍子胥,因吴王夫差听信谗言疑心他谋反,被迫自杀。死后,其悲愤仍不可遏止,于是便乘着素车白马在钱塘江上奔腾吼叫,形成汹涌澎湃的钱塘潮。二、研读课文1.初步感知。(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正音。(2)提问:文章题目叫“观潮”,那么作者看到了哪些画面?2.细部研读。(1)学生依据自己对四个文段的喜爱程度自由读。读到自己喜欢的文段时,大…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的】引领学生感受钱塘海潮的奇伟磅礴,体味自然的伟力美、人的精神美和地域的风情美。【教学重难点】紧扣语言因素,感知、评赏四幅画面。【教学步骤】一、导入讲述有关钱塘海潮来由的传说:忠勇的吴国大将伍子胥,因吴王夫差听信谗言疑心他谋反,被迫自杀。死后,其悲愤仍不可遏止,于是便乘着素车白马在钱塘江上奔腾吼叫,形成汹涌澎湃的钱塘潮。二、研读课文1.初步感知。(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正音。(2)提问:文章题目叫“观潮”,那么作者看到了哪些画面?2.细部研读。(1)学生依据自己对四个文段的喜爱程度自由读。读到自己喜欢的文段时,大…  相似文献   

16.
一、乐学点“潮来时”雄伟、壮观的奇特景象。二、施教步骤1.创情境,激发兴趣教师用导语激趣:同学们,你们可看过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现”的钱塘江大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现潮日,让我们随着观潮的人流,登上海塘大堤。你们看,这就是钱塘江!(在充满激情的述说中播放录像教材《观潮》创设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初步体验“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三个壮观场景,激发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观潮     
一、作品与题解《观潮》是朱明元、赵宗成合写的一篇写景抒情的记叙文,在教材中是一篇讲读课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文字记叙了在浙江海宁县盐官镇观钱塘潮的情景。钱塘潮又称海宁潮,是浙江杭州湾钱塘江的涌潮。它汹涌澎湃,气势磅礴,自古有“天下奇观”  相似文献   

18.
1 2 0 0 0年 9月 1 5日 (农历 8月 1 8日 )中午 1 2时 ,中央电视台《新闻 3 0分》节目中报道 :原定今天 1 2时2 0分开始向全世界直播钱塘江大潮的节目 ,因受台风影响改在明天同一时间直播 ,欢迎到时收看。(1 )中央电视台直播的钱塘潮 ,属于海水运动的哪一种形式 :(   )A .波浪 B .洋流 C .潮汐 D .海啸(2 )钱塘潮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按形成和来源它属于 :(   )A .来自太阳的能量 B .地球内部的能量 C .潮汐能 D .来自月球吸引力产生的能量(3 )关于台风及其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   )A .台风源于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 B .…  相似文献   

19.
黄凤玲 《广西教育》2007,(4A):30-31
一、说教材特点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题目是《美读体验,积累运用,发展创新》,所说的课文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第一课《观潮》。这篇课文是第一单元“自然奇观”中的第一篇,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赞叹钱塘江秋潮的诗句。钱塘江以其奇特壮观的大,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课文以优美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逼真地再现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盛况,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本课教学分两个课时进行,我主要说第二课时的教学。  相似文献   

20.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设计理念:本设计以朗读为主线,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按不同层次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课文内容。课始,抓住课题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通过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了解潮水形成的原因,为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做铺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