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援助制度,也称法律救济、法律扶助制度,是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国家对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当事人或者特殊案件的当事人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司法救济制度.这一新兴法律制度已成为我国法律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针对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2.
人民调解是指在中立第三方的调停下,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它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纠纷解决制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民调解制度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和活力,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在民事纠纷尤其是基层社会矛盾的解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调解作为一种解决纠纷的制度,是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尤其是儒家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调解制度依其调节者主持身份的不同,可以分为民间自行调解、宗族行会调解、乡治调解和州县官府调解四种形式。本文从作为方法论的法律文化视角对传统调解作了解读,认为在公法文化和反省性文化的双重夹击下.调解制度成了维护共有的道德价值的工具,调解的过程成了说教过程。因此.必须对传统调解制度进行创造性转化,摒弃调解者的家长式角色以厦泛道德化的成分,让调解者扮演促进当事人交流的角色.去帮助当事人而不是训诫当事人。  相似文献   

4.
民事诉讼是当事人处理民事争议时激烈对抗的产物,如果处理不当,会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相对于判决和调解,民事诉讼和解制度有着软化和实质性解决社会矛盾的优势.它具有消弥当事人分歧,缓解社会紧张关系,使纠纷获得法律上、实体上和心理上的完全解决的独特社会功效.现阶段我国民事诉讼和解制度还存在一定缺陷,我们需在思想意识上真正重视,在制度上不断完善,在操作层面上进一步改良,以充分发挥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诉讼和解是一项在民事争议解决中最能体现民事诉讼最基本原则——处分原则的制度,同时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当事人意思自治的集中体现。它对于减轻我国司法压力,避免当事人因额外的经济负担等因素造成诉累,及时解决纠纷,符合我国传统观念中"以和为贵"的传统美德。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作为我国本土有效的纠纷解决之道和优秀法律文化传统,调解的精髓在于在维持当事人关系和谐的前提下实现实质正义.而在当今和谐社会构建的背景之下,充分发挥调解精髓的关键在于民主调解.因此,新时期民事诉讼法改革中,如何做到使当事人程序权利得以充分保障,又坚持调解的民主与真实原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对坚持调解真实原则的分析,涉及民事诉讼基本制度的解读,关键在于对“真实”二字准确而灵活的把握;对于尚未确立于调解制度中的民主原则的引入,则更多是从法社会学和法律文化角度去证明其融入法院调解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在古代契约法理论的指导下,法院不得为当事人订立合同成为各国的司法信条,发生纠纷时就必须按照合同中的明示条款去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有时会违背法律的公平和正义,默示条款制度被法院用来对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进行限制。现代契约法所应当追求的是法律的本质而不是法律的技巧。  相似文献   

8.
法官释明权制度源于大陆法系,在实行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国家,释明权制度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以辩论主义为基础,但是纯粹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过分强调法官的消极性,对保障当事人权利,促进诉讼公正,有效率地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具有阻碍作用。法官释明权制度设立的初衷即为弥补辩论主义和当事人处分权主义的不足,保障实质正义和当事人的程序利益。在我国民事诉讼模式转型的背景下,释明权制度具有特殊意义。文章通过对释明权制度功能、价值的分析,论述了我国构建法官释明权制度的必要性,并提出明确规定释明权的内容,完善释明权行使的方式,确立释明权救济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上保理业务蓬勃发展,逐渐成为债权融资(尤其对于中小企业)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是,我国现行债权让与法律制度却很不完善,加大了保理纠纷的处理难度,妨碍了保理业务在我国的良性发展。结合实务中的案例和问题,对当前合同法关于债权让与的规则应当进行合理解释,债权让与通知的主体应当包括受让人,同时允许当事人自由约定是否通知。同时为了充分发挥债权融资制度作用,借鉴国际先进立法经验,我国未来相关立法应当确立债务人承诺和登记公示制度。  相似文献   

10.
民事纠纷多元解决机制,是近年来在世界司法程序中可迅速有效解决纠纷,降低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和当事人之间的对抗,节约司法资源缓解诉讼延迟的一种新方法.我国在相应的立法上没有完善的多元化解决纠纷的制度,本文基于我国的现状,对多元化解决民事纠纷机制作出分析以及自己的看法,以期对我国民事纠纷多元解决机制更好的完善作出奉献.  相似文献   

11.
刑事辩护制度是发端于西方而盛行于现代各国的一种先进的法律制度,是国家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法律关于刑事辩护制度的规定,对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司法公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还不是十分完善,存在一些缺陷尚待改革。  相似文献   

12.
民事诉讼调解制度是我国民诉法中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其在解决纠纷、化解社会矛盾,提高诉讼效率、降低诉讼成本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我国现行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通过详细分析,提出了我国民事调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人民调解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建国以来,人民调解制度在化解民间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社会进入了特殊的转型时期,社会背景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调解制度面临严峻的挑战。但人民调解对于社会的纠纷解决的重要价值不容忽视,在制度方面的缺陷亟需完善。  相似文献   

14.
代表人诉讼制度是为解决多数人纠纷而设计的一种当事人诉讼制度。代表人诉讼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特有的处理群体纠纷的诉讼程序制度,它是指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时,从中选出数人作为代表进行的诉讼。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立法,内容上过于简单、概括,实际操作比较困难,应从立法角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5.
民事诉讼中的法院调解是指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在审判人员,原、被告的参与下,双方当事人就发生争议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自愿进行协商,用达成协议的方式来解决纠纷的诉讼活动。法院调解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在解决民商事纠纷中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这种方式不仅能够的迅速解决纠纷,而且对社会的安定,国家的和谐起着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发展,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新类型的纠纷日益增多,另一方面人们法制观念的不断增强、法制程序不断规范以及审判方式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法院调解制度在司法实践中逐渐暴露出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给法院工作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同时,也引起了一些当事人的不满。对法院调解的改革、完善已势在必行。为此,本文拟就现行法院调解制度所存在的一些弊端及完善作些粗浅探讨,以利于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和解与调解都是追求双方当事人意思自治下的合意,只不过调解中有了第三人的指导。但纠纷的最终解决还是取决于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自治。笔者认为,调解只是和解的一种形式,在民事诉讼模式逐渐向当事人主义改革的今天,应当逐步取消调解制度,建立包含调解下和解的和解制度。具体思路是:以现有和解制度规定为基础,吸收调解制度的合理内核,摒弃调解制度的不合理因素,按照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完善我国现有的民事纠纷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17.
别居是外国亲属法(或婚姻家庭法)中的一项制度,即依法解除夫妻同居义务,但仍保持其婚姻关系的法律制度。其功能在于给危机婚姻的当事人一定的缓和期以求纠纷的妥善解决,是离婚制度的有力补充,是完备的婚姻法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而我国婚姻法还没有规定别居制度,有关这一制度的  相似文献   

18.
纠纷解决效果的评价标准概括起来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化解和消除冲突,另一方面是纠纷解决过程及结果对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的行为及社会价值导向产生的影响.就纠纷解决机制本身来考虑,影响纠纷解决效果的主要因素是:纠纷解决过程和结果的公正性、解决纠纷所需代价、纠纷处理意见的效力.调解因其合意性、妥协性,不仅容易使双方当事人之间达成纠纷解决之合意,且一旦达成协议,其实效性往往会更高.虽然调解的基本原则是妥协,但在调解过程中,为达成调解合意,调解者仍要依据一定的规则.调解者以公共道德、风俗习惯、情理和法律等规范对当事人进行劝和的过程,不但有助于双方当事人消弭民事冲突的利益争夺,恢复友好关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民众起着影响、暗示和指导的作用,促进社会整体道德的成长.  相似文献   

19.
行动学习法在《合同法》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同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关于市场经济制度的一部基本法律,对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有着重要作用。通过行动学习法,模拟签订合同,使学生了解合同法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制作合同文本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教育仲裁制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仲裁制度是指根据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当学生、教师与学校间(包括学生与教师间)发生纠纷时,依法向专门设置的教育仲裁机构申请,由该机构依据法律规定进行调解、裁决的一系列活动。把教育仲裁制度作为解决教育纠纷的一种方式,在国外不少国家有成功的先例。我国现行教育法律、法规所确立的教育申诉制度和教育诉讼制度,作为教育纠纷解决机制的途径,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国需要建构自己的教育仲裁制度以妥善疏导、化解和处理各种教育纠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