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5 毫秒
1.
以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作为主要维度,基于2018年截面数据构建省域体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熵值法、聚类法对中国31个省区市的体育竞争力进行排序、评价、分层。研究发现,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在省域间的发展极不平衡;体育竞争力强省和弱省之间的鸿沟已经初显;体育竞争力的强弱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省域体育竞争力由强至弱的三个梯队在地理区位上呈现出从东南沿海向中西部内陆延伸之势。由此,需要对中西部省份的体育竞争力建设问题高度重视,避免因省域间体育竞争力差距的扩大阻碍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我国竞技体育持续发展得益于举国体制的巨大优势,省级体育公共财政投入是落实体制优势的重要基础,随着体育强国建设的深入推进,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完善公共财政体育投入机制、优化财政投入结构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从经济学基本理论出发选取了我国28个省(区、市)作为研究样本,对2019年相关的7项投入和产出指标进行分析,并使用国内和国外比赛中的前8名作为产出指标,结合DEA-CCR和DEA-BBC两种分析模型对我国省级竞技体育公共财政投入的效益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28个省(区、市)综合效率均值为0.72,有7个省份达到DEA强有效状态;2)有16个省(区、市)存在投入冗余的情况;3)在竞技体育成绩产出方面,有12个省(区、市)在国际成绩积分方面有平均166.4%的产出不足率。研究认为,在现行体制下,公共财政投入是体育强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省级体育行政部门在投入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能够相对高效地履行其竞技体育使命,但同时也需注重资源配置的方向和效率,逐步完善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从而提升竞技体育公共财政投入效益,促进加快体育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3.
体育强省政策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推动要素,对其进行评价能够为体育强省政策优化提供参考和借鉴,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全国19部体育强省政策文本,构建政策社会网络图谱,依据图谱构建PMC指数模型,包括9个一级变量和51个二级变量,对19部政策进行量化评价,依据结果绘制PMC曲面图。研究发现,我国体育强省政策整体上呈现较高水准,19部政策中18部为优秀级别,1部为可接受级别,在政策评价、政策领域、政策指向、政策功能、政策受众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仍存在政策描述与诊断性质欠缺、中期效力内容不足、保障激励措施不完善、部分政策权责划分不明确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陈颇 《体育学研究》2020,(2):F0003-F0003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体育强国建设是进入新时代对体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是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强国梦的奋斗目标相一致的新谋划。2019年8月印发实施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积极开展体育强省、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三级联创活动,逐步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在地区、城乡、行业与人群之间的均等化。体育强省作为体育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体育强国的根本保障。因此,朱传耿教授等发表的《中国体育强省建设的空间格局及动力机制》一文,具有较高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2012年我国各省(市、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效益,为决策部门制定“十三五”期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方法中的CCR和BCC模型分析2012年我国31个省(市、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投入和产出。结果:(1)各省(市、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效益差异较大,全国综合效率均值为0.534,仅4个省(市、区)达到DEA有效,东、中、西部依次存在“较高投入、较高效率、较高产出”的局面;(2)影响各省(市、区)综合效率的因素各不相同,投入冗余率均值和产出不足率均值均高于20%(奥运项目数除外),培养机构数量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数量需调整幅度最大;(3)各省(市、区)纯技术效率均值(0.608)小于规模效益均值(0.892),规模收益变化趋势各异。结论:(1)我国各省(市、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效益偏低且差异明显,存在区域间不均衡;(2)各省(市、区)DEA非有效因素各有不同,资源管理水平是影响培养效益的主要因素;(3)指标选取是建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效益评价体系的关键。建议:尽快建立制度化、常态化的多要素培养效益评价机制,以调整培养机构数量和后备人才数量为突破口,提高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效益。  相似文献   

6.
体育强省建设是体育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础,内需水平是国内大循环的战略基点,我国体育强省建设与内需水平的良性互动有助于实现两大战略的共同发展和深入实施。该研究对31个省(区、市)体育强省建设与内需水平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测度分析,并以此作为结果变量,以体育强省建设与内需水平的具体指标作为条件变量,进行了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并探究了耦合协调的内部动力机制。研究发现:(1)体育强省建设与内需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耦合协调发展特征显著;(2)体育强省建设与内需水平的耦合协调在地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呈现出“东部高、中部次之、西部低”的阶梯状发展格局;(3)体育强省建设与内需水平的耦合协调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且存在5种不同因素的组态能够形成高度耦合协调发展状态。因此,该研究认为各省可以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条件因素的不同选择差异化的发展路径,以推动自身体育强省建设与内需水平的良性互动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2014年6月16日-19日,由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主办、武汉体育学院承办的2014年全国省(区、市)体育局青少年体育管理干部培训班,在武汉体育学院举办.本次培训班为期4天,共有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体育局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体育局60余名青少年体育管理干部参加了培训.  相似文献   

8.
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体育公园建设与布局优化是体育学科研究和实践的重点问题。采用网络爬虫技术获取我国31个省(区、市)共计1 707条体育公园坐标数据,综合运用空间分析、匹配度分析模型、灰色关联度模型以及地理探测器模型的方法,分析我国体育公园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其与休闲经济、国家政策的匹配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体育公园空间分布呈非均衡且概率不等的态势,具有不完全随机分布与高低值集聚特征,沿“胡焕庸线”垂直方向呈梯度递减,以省会城市为中心“以点带面”,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异性与空间正相关性;(2)绝大部分省(市、区)现有体育公园发展水平与休闲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低匹配现象;(3)体育公园存量资源与“十四五”规划体育公园建设指导目标具有良好匹配度;(4)体育公园布局影响因素的解释力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经济驱动力、资源吸引力、城镇拉动力、交通推动力、人口支撑力、环境承载力。  相似文献   

9.
运用数理统计法等建立区域竞技体育综合竞争力评价模型,借助2009年我国各省市相关数据建立区域竞技体育综合竞争力评价方程.结果表明:影响区域竞技体育综合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均生产总值、人口规模、人均教育支出、历史成绩和东道主身份.  相似文献   

10.
科学评价各省级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财政支出效率有助于寻找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效率的有效路径,这对于促进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事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有7个省份的公共体育服务财政综合效率为1,DEA强有效;3个省份为DEA弱有效,DEA无效省份达到21个,而综合效率低下多是受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双重影响,纯技术效率有效的省份仅有10个,规模效率有效的省份仅有7个。我国有16个省份公共体育服务财政投入存在冗余现象,人均公共体育服务财政投入和人均公共体育服务财政投入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公共体育服务产出不足省份占全国的64.5%,指标主要集中在人均场地设施面积、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和年度每万人参加国民体质监测人数。我国31个省份公共体育服务财政支出效率有8个省份属于技术-规模共同推动型、8个省份属于技术创新型、5个省份属于规模驱动型和10个省份属于传统双低效型。各省份应科学、合理地控制投入规模,建立健全公共体育服务财政支出预算制度,完善地方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资金管理机制,避免财政支出纯技术效率的低效。针对我国各地区间公共体育服务技术效率扩散的现象,各省份应该加强交流和学习,充分吸收彼此的技术溢出,实现各地区省份间的技术收敛,提升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11.
通过相关文献资料构建我国区域竞技体育发展的外部环境综合评价体系,运用R型聚类、主成分分析及判别分析等多元数理统计方法,对区域竞技体育发展的外部环境进行综合评价与分类。结果显示:区域竞技体育发展的外部环境可归纳为6个维度,全国31个地区竞技体育发展的外部环境可分为5种类型,且第1种类型区域竞技体育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另外4种类型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性。根据各区域竞技体育发展的外部环境特征,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供相关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遵循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分理论与实证两个阶段,在广泛借鉴相关研究结果及指标数据可获得的基础之上,采用多种方法构建了我国省级区域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用基于因子分析的综合评价方法对我国31个省域2016年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隶属函数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对31个省域2016年体育公共服务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为:8个协调,4个基本协调,11个弱协调,8个微协调。在19个弱协调和微协调的省域中,有11个省域的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落后其经济发展水平对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的要求,有8个省域的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超过要求。中部地区是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与经济不协调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3.
遵循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分理论与实证两个阶段,在广泛借鉴相关研究结果及指标数据可获得的基础之上,采用多种方法构建了我国省级区域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用基于因子分析的综合评价方法对我国31个省域2016年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隶属函数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对31个省域2016年体育公共服务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为:8个协调,4个基本协调,11个弱协调,8个微协调。在19个弱协调和微协调的省域中,有11个省域的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落后其经济发展水平对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的要求,有8个省域的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超过要求。中部地区是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与经济不协调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4.
收集2007、2012和2017年全国31个省(市/区)的投入产出数据,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等方法,从省域层面开展体育服务业的产业关联研究。研究表明:1)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工业产品在我国各地区体育服务业的生产过程中仍将占据重要地位,且体育服务业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强于推动作用;2)各地区体育服务业的产业关联结构存在差异,与第二、三产业的前向关联明显弱于后向关联;3)体育服务业的产业关联结构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整体的产业转型化进程明显更快、更优。基于上述研究,建议各地区要统筹考虑区域产业基础与结构,不断优化区域体育服务业的产业生态空间布局,推进产业联动发展,最终服务于新时代体育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从2001年秋季开始在全国20几个省、市的部分中小学进行教学实验。新的课程标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以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三维健康观设计的课程目标,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对培养及优化学生综合体育素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体育强国建设的重大成就,明确当前我国体育发展基础,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出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的理论内涵、首要任务和实现路径。认为:新时代体育强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体育强国,既有世界体育强国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推动体育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的首要任务,需围绕精神更强、物质更强、制度更强、协调更强、融入更强的内在要求展开;中国特色体育现代化是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应从加快树立体育文化自信、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等方面推进中国特色体育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体育的崛起是一个国家崛起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有力表现。本文系统分析了新时代推进我国体育由"大"到"强"的发展契机及面临的困境,提出促进体育强国建设的路径。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所面临的困境是体育精神缺失、人才与科技竞争力不足。应对这些困境必须树立体育精神、重视人才培养和科技发展。中国体育从体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转变,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8.
从体育强国内涵探究体育综合实力构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借鉴国际关系学中的综合国力理论,运用文献资料法与比较法,构建体育强国综合实力的理论框架.结果显示:体育强国主要在数量质量、等级层次、参照标准上与体育大国有区别,其内涵主要涉及大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科教、体育产业、体育文化5个领域.体育强国综合实力是由大众体育实力、竞技体育实力、体育科教实力、体育产业实力、体育文化实力、组织执行实力6个要素构成,可分为资源性实力与操作性实力两种类型.国家的体育综合实力是由体育硬实力与体育软实力相互作用得以形成,它既可用绝对实力评估,也可依相对实力衡量.  相似文献   

19.
《少年体育训练》2013,(1):F0002-F0002
2013年全国高校体育工作座谈会2月25日在厦门举行。教育部副部长郝平与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65所高等学校的负责人齐聚此间,就如何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展开交流。  相似文献   

20.
体育技术创新水平的时空模式与国家专利战略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专利战略已经成为后奥运时代体育技术创新发展的动力,也是我国向体育强国迈进过程中体育科技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专利分析的视角,提出我国体育技术创新水平时空模式的方法论框架,并以2000-2009年间我国31个省市的体育专利为数据源,综合运用Mann-Kendall检验、GIS技术、特化系数、Moran′s I以及LIAS指数,从时间、空间以及时空耦合3个维度分析我国体育技术创新水平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显示,我国体育技术创新水平整体水平不高,总体上呈"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全国大多数省市的体育专利还属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特化类,只有少部分地区体育发明专利特化系数较高,表明我国体育技术创新结构尚不完善。此外,我国体育技术创新的增长速度具有一定的空间集聚和空间依赖性,增长的热点地区为浙江和江苏两省。结合我国体育技术创新水平的时空模式,建立了国家体育专利战略的空间阻抗模型,从战略源点选择、战略辐射道建设、战略阻力面识别、以及战略阻抗点辨识4方面提出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