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验对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系速度运动员和耐力运动员(各10名)不同强度运动后脑电的变化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①大强度运动后1分钟的脑电与安静时比较,δ、θ、α1频段所有导联功率值减少,而 α2、α3、β频段功率值增加。提示:短时间大强度运动后,大脑皮层兴奋性加强,抑制减弱。②较长时间小强度运动后1分钟与安静比δ、θ、α1频段所有导联功率值增加,α2、α3、β频段功率值减少。说明较长时间小强度运动后,大脑皮层抑制加强,兴奋性降低。③速度组运动员和耐力组运动员小强度运动后δ、θ、α1频段功率值的增加幅度速度组高于耐力组,α、α3、β频段功率值的减少幅度速度组高于耐力组,从脑电角度说明耐力运动员对小强度运动的耐受力优于速度组运动员;两组运动员大强度运动以后,δ、θ、α1频段功率值的减少幅度耐力组高于速度组,而α2、α3、β频段功率值的增加幅度,耐力组高于速度组,从脑电的角度反映出速度组运动员对大强度运动的耐受力优于耐力组运动员。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80 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描述大脑功能变化的新技术——脑电地形图,对运动员杠铃蹲起负荷前、后的脑电功率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负荷后即刻与安静状态相比,δ、θ频段的功率值增加,α3 频段则减少。说明该运动负荷后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出现抑制过程,表明较长时间的、一定强度的体育运动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中枢神经系统即大脑皮质  相似文献   

3.
律海涛 《湖北体育科技》2003,22(3):303-305,311
对体育系男学生(20名)在安静状态、小于通气阈强度负荷运动后即刻1min的脑电变化进行测试得出结论:小于通气阈强度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对大脑皮质产生影响,增进了大脑细胞新陈代谢强度,可改善大脑皮质神经元代谢能力,可改善和提高脑皮层神经细胞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4.
乒乓球属于开放式运动项目,它要求运动员的反应既要快又要准.目前,有关EEG与反应时之间关系的研究存在分歧.而对哪些脑电活动有利于优秀乒乓运动员反应的研究更少.研究目的探索运动员接受刺激前的脑电α频段功率与反应时之间的关系.研究对象15名优秀男子乒乓运动员,年龄为16~35岁,均为右势手.研究方法被试者完成一项有提示的反应任务,同时,记录大脑F3、F4、C3、C4、T5、T6、P3、P4、OL、OR处的脑电α频段功率值.反应任务由一个提示性刺激和必须应答的刺激组成.被试者通过按鼠标做反应.提示性刺激和必须应答的刺激间间隔1500ms.分别计算出前750ms和后750ms的α1和α2频段的功率值.根据中位数把被试者分为反应快组和反应慢组.对测试结果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研究结果左顶和右后枕区的α 1频段功率值表现出反应时与脑电的测试时间存在交互作用.进一步的分析结果表明,反应快者在提示刺激与必须应答的刺激间的前750s的脑电α 1频段的功率值高.这一结果说明左项和右后枕区的α 1频段的功率值可能是乒乓训练中有效反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对体育系男学生(20名)在安静状态、小于通气阈强度、通气阈强度、大于通气阈强度负荷后即刻1min的脑电变化进行测试。结论:通气阈强度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对大脑皮质产生影响,增进了大脑细胞新陈代谢强度,可改善大脑皮质神经元代谢能力,使其产生复杂的生理效应和训练效应,对脑皮层神经细胞工作能力的改善和提高很显著;大于通气阈强度运动后易使中枢神经细胞产生疲劳。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教学实验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法,研究太极拳对大学生有氧代谢及运动能力的影响,通过对教学前后学生的肺活量和1000米(男)、800米(女)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论认为练习太极拳可明显改善大学生的有氧代谢及运动能力。建议高校将太极拳作为必修运动项目进行开展。  相似文献   

7.
飞碟多向运动员比赛前后脑电绝对功率值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飞碟多向运动员重大比赛前后安静状态下的脑电绝对功率值,结果发现:运动员赛前与赛后各脑区δ频段、θ频段、α频段、β频段的绝对功率及各脑区主频和主频绝对功率无显著性差异。但与对照组相比,运动员赛前各脑区δ频段、θ频段、α频段、β频段的绝对功率均高于对照组,δ频段在F4、C4导联有显著性差异。α频段、β频段的绝对功率值在F3、F4、C3、C4、P3、P4导联有显著性差异。运动员赛前各脑区主频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但主频的绝对功率高于对照组,其中在F3、F4、C3、C4、P3、P4导联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太极拳对女大学生个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极拳运动是我国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 ,国外已有部分大学把太极拳列入教学课程。我国尽管有一些专家学者提出在高校普及太极拳运动的见解 ,但由于缺乏有关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身心发展影响的科学研究依据 ,至今尚不能全面实施 ,特别对于女大学生开展太极拳运动则更为困难 ,一般人们认为 :太极拳运动量较小 ,动作缓慢 ,适合中老年人锻炼 ,不适合女大学生锻炼 ,她们也可能不太喜爱 ,致使开展受阻。本研究通过对女大学生进行太极拳教学实验 ,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太极拳学习锻炼对她们个性特征的影响 ,为女大学生普及太极拳运动提供参考。研究以…  相似文献   

9.
通过脑电相干性分析,探讨运动员射击中击发和收枪两种不同运动表现时各脑区间的沟通差异。采用64导脑电测试系统记录12名女子气手枪运动员击发与收枪时的脑电,将两种不同表现击发前的脑电分为4个时间段(每段1 000 ms),分别计算低-alpha频段(8~10 Hz)、高-alpha频段(11~13 Hz)、低-beta频段(14~22 Hz )中前额区(Fz)与其他脑区间(额区、中央区、顶区、枕区和颞区)的相干性。结果发现,在低-alpha频段,与收枪时相比,运动员击发时大脑信息沟通较少,表明击发时运动员只需要较低的皮层唤醒和注意努力。左脑脑波相干性显著低于右脑,表明大脑半球不同功能体现在了运动员射击过程中,运动员射击时右半球交流多,注意力转移以视觉空间为主。不同表现过程中不同时间点显示了不同高低的脑波相干性,故推断稳定的大脑皮质活动与较好的运动表现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用电子计算机,对陈小旺演练的陈式太极拳第一路全过程的表面肌电图进行了定量分析。从肌电积分值、均方根振幅、功率谱、互相关函数的变化,探讨了太极拳运动时肌电图特征及其一般规律,为太极拳练习提供了生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记录并观察大鼠在一次力竭运动过程及恢复期皮层运动区皮层脑电(Electro-corticogram,ECoG)的变化特征,揭示运动性疲劳形成的中枢机制。方法:通过神经电生理学皮层脑电记录方法,记录大鼠在一次性力竭跑台运动过程中及恢复期皮层运动区的ECoG,动态分析运动性疲劳形成和恢复过程中ECoG频率谱、功率谱的变化特征。结果:大鼠在一次性运动疲劳的形成和恢复过程中ECoG特征会发生显著变化,运动状态下ECoG功率谱总功率显著高于安静状态(P<0.05),在6~9Hz频段出现密集的高能量分布;大鼠疲劳状态下运动ECoG功率谱频率分配与非疲劳状态下运动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现为δ波比例显著增加,而α波比例显著下降(P<0.05)。力竭即刻频率分配与运动前安静状态差异显著,表现为δ波比例显著增加,θ波比例显著下降(P<0.05),但在30min恢复期后,频率分配恢复至运动前的状态;在力竭运动过程中大鼠ECoG功率谱重心频率逐渐向低频迁移,在力竭前10min显著低于运动前水平(P<0.05),当运动停止后,重心频率即向高频迁移,30min即恢复至运动前水平。结论:运动性中枢疲劳的形成是一个连续累积的过程,大鼠ECoG在运动性疲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均伴随着δ节律比例的显著增加,提示,慢波δ节律可能是运动性疲劳的重要中枢机制之一。同时,运动疲劳所导致的ECoG变化恢复非常迅速,运动停止后短时间内(30min)即能得到有效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韩相伟 《精武》2013,(23):140-141
太极奉运动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要姐成部分,充分挖掘太极拳运动的内在价值功能,能够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调动体育活动中处于弱势群体的女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为完善女大学生健康个性提供依据,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本文通过运用Cattell--16PF量表,采用数理分析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太极拳进修课的学习对瞢通高校女大学生个性特征具有一定影响,通过一段时闻的学习锻炼后。实验组16PF中的兴奋性,自律性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聪慧性、幻想性,怀疑性等具有显著差异(P〈0.05);并且对照组中的乐群性显示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脑乳酸在运动性疲劳过程中作用机制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脑乳酸在运动性疲劳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微透析活体检测技术,观察力竭运动过程中大鼠纹状体乳酸浓度的动态变化,通过脑室注射乳酸阻断剂(4-CIN),观察脑内乳酸干预对大鼠运动耐力及皮层脑电(ECoG)的影响。结果:大鼠纹状体胞外乳酸浓度在运动初期显著升高(P<0.05),在运动后期直至疲劳后的恢复期均显著低于安静时水平(P<0.05,P<0.01);运动过程中,大鼠4-CIN脑室注射后20min皮层脑电功率谱总功率迅速下降,显著低于人工脑脊液(aCSF)对照组(P<0.05),脑乳酸阻断组大鼠运动至力竭平均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乳酸在运动性疲劳的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脑乳酸代谢不足可能是导致运动性疲劳出现,机体运动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生理健康状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研究太极拳套路、太极拳推手对大学生的影响效果,为进一步开展太极拳运动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方法:实验组大学生进行太极拳套路与推手练习,并在实验前后测试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太极拳套路练习对大学生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影响显著(P≤0.05);太极拳推...  相似文献   

15.
分析优秀气步枪运动员不同状态下大脑顶枕区脑电变化特征,以期为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气步枪项目运动员机能状态监测与训练效果评估提供数据支持以及理论参考依据。采用脑电信号采集设备对24名优秀气步枪运动员在不同状态下大脑的左右顶区、枕区4个位置(P3、P4、O1、O2)脑电信号进行数据采集与复杂度分析。研究结论:(1)优秀步枪射击运动员脑电波α、β频段参数的变化与以往其他项目运动员不同状态下脑电变化规律一致,因而这2个频段的脑电参数可作为对不同训练状态进行评估的手段之一;(2)不同运动等级组别气步枪运动员实射状态下的大脑唤醒水平具有一定差异,表明其长期的专业射击训练有可能对运动员大脑唤醒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3)在实弹射击状态下,高环值与低环值成绩之间的差异可能与运动员顶区中枢神经放电的有序程度有一定关系,视觉信息的参与则不是影响运动员成绩高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2周太极拳锻炼对运动缺乏的女大学生免疫能力的影响.方法:80名运动缺乏的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被随机分为太极拳组(TJQ,40人)和对照组(CG,40人),对照组除了正常的日常活动外,不参加任何体育锻炼,太极拳组在太极拳老师的带领下进行12周的简化24式太极拳锻炼,每天练习30分钟,一周练习5天.两组实验对象在12周锻炼前和锻炼后分别测试血清IgG、IgA、IgM、IL-4、IL-12、IFN-γ、CD3、血睾酮(testosterone,T)、皮质醇(cortisol,C)的含量及全血中CD4+、CD8+.结果:经过12周的太极拳训练,IL-12和IFN-γ含量有升高趋势,但与锻炼前相比并无显著性差异.太极拳组的IgG、IgM、CD4+、T/C和锻炼前及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升高(P =0.000),血清皮质醇含量和锻炼前及对照组相比有明显下降(P =0.000).结论:长时间太极拳锻炼可以提高缺乏体育锻炼的女大学生的身体免疫应答,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为太极拳在运动不足的人群中普及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太极拳锻炼对大学生身体机能的影响,以38名男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12周太极拳锻炼,并测定比较其锻炼前后的体重、体脂、脉搏、肺活量、坐位体前屈、1000 m(男)及800 m(女)跑成绩等6项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除体重指标外,男女大学生进行太极拳锻炼后以上各指标均出现积极的变化,说明太极拳锻炼可以减少大学生的体脂,降低脉搏,增大肺活量,提高有氧耐力运动素质和柔韧素质。提示太极拳锻炼可提高大学生的整体身体机能水平。  相似文献   

18.
采用运动心肺遥测仪,对10名长期练习太极拳的武术学院学生和10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24式太极拳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的心肺功能测试,研究太极拳运动对男大学生气体代谢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1)长期太极拳运动可以促进运动后糖的恢复,改善能量消耗结构;还可以使控制心脏活动的迷走神经作用加强,交感神经的作用减弱,从而降低安静时心率,提高心室每搏输出量;2)运动中指标值与运动前和运动后相比更能体现出长期练习太极拳对男大学生肺通气、肺换气等功能的积极影响;3)太极拳运动中,随着呼吸频率的增加,CO2呼出量相对于摄氧量增加更加明显;4)运动过程中和运动后的恢复期,身体对氧的利用率有所减弱;5)安静状态时,心率与摄氧量、CO2呼出量、呼吸商大小无关,运动过程中,心率与摄氧量、CO2呼出量、呼吸商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446、0.469、0.582;6)太极拳运动中,实验组潮气量与氧脉搏正相关关系较对照组强,表现出的心肺功能也更强.  相似文献   

19.
段卉  韩尚洁  高明 《体育科技》2013,(6):69-71,76
目的:探讨太极拳对大学生情绪特征的影响.方法:运用太极拳对实验组、对照组进行连续12周的实验干预,采用美国心理学家斯皮尔伯格等人编制的状态—特质焦虑调查表测试实验前后对照组、实验组的情绪状态,并对结果统计分析.结果:(1)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的男大学生的情绪状态波动较大,较正常男性人群比较差异显著(P<0.05);(2)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女大学生情绪状态波动很大,较正常女性人群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3)实验后,实验组男大学生情绪状态近似于正常男性人群,无显著差异(P>0.05);(4)实验后,实验组女大学生状态焦虑与正常女性人群无显著差异(P>0.05),特质焦虑与正常女性人群相比较有差异,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太极拳练习对大学生忧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对男大学生情绪影响的干预效果优于女大学生.经常练习太极拳,可有效的改善大学生的情绪问题,帮助其还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建议大学生坚持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而有效地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设计篮球罚球运动情境,观察被试眼动与脑电指标,分析篮球运动员罚球的思维调控特征。随机选取30名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项男大学生 (运训组)和30名体育教育非篮球专项男大学生(体教组),分组测试罚球过程中的眼动注视时间、眼跳距离和瞳孔变化幅度及脑电θ和β频段功率百 分比指标。测试发现,运训组罚球命中次数、眼动注视时间和眼跳距离显著高于体教组(P<0.05),罚球完成时间、瞳孔变化幅度、脑电波θ和β频段 功率百分比变化显著低于体教组(P<0.05)。结果表明,罚球时专家运动员对目标点注视时间更长,观察范围更大,以获得更多的目标信息,并进行 更深的加工。在未经历专门罚球注视训练的情况下,即使是高水平运动员,也存在着常见的个人动作细节差异;采用简单化、程序化和标准化的注 视训练能够有效减少这些个人差异并提高命中率。所有被试罚球都表现出联合多重感觉,而不仅依赖视觉,但专家运动员的注意趋向于集中在视 觉和右侧肢体。专家运动员思维调控过程心理能耗更为节约,任务负荷较低,对信息加工更为精细,能在更短时间内完成更为准确的投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