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言志”作为一个诗学命题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它的发掘和开拓,前人和今人都留下了丰硕成果。在历史的不同时期,人们赋予它多种的意义。在这个基础上披繁诗言志会发现不同时期无论言说角度抑或指称之意都有变化。  相似文献   

2.
数感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的培养和发展要渗透在每个教学内容中,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采用不同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表象是区分物理现象和心理现象的关键与基础所在,表象是指表象活动本身,而不是指被表象的东西。这里也借助于布伦塔诺对物理现象和心理现象的区分来理解表象的含义。它是我们当下的、真切的、对表象活动的那一瞬间的体验,它是活生生的、真实的存在;因个体的不同而体验也不同。它是一个心灵构造对象的过程,是一个使意义显现的过程,是一个心灵解读存在的过程!因此表象在价值确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家庭教育是家庭系统内部互动的过程,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一样,它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家庭教育的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以父、母亲为主体的成人对孩子共同的影响和引导。家庭系统内部存在各种不同的子系统,如核心家庭内部的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夫妻关  相似文献   

5.
"单音节语素+于"结构的词法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单音节语素+于”结构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形式,但此形式又有其特殊性。它是句法结构词法化的结果,它的演变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去除句法特征、短语特征而提高词化程度的过程;它实际是一个词化链条,不同的词处于链条的不同位置,词化程度有高低之分。  相似文献   

6.
“Not”虽为一个简单的否定词,但其在句子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对它的用法的掌握将直接影响我们对句义的理解,文章以实例分析探讨了“Not”一词的灵活用法,和它在某些结构以及习惯用语中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7.
所谓结构,在各个知识领域都有涉及,如语言,地质等等.如在C语言中,可以定义结构体类型,将多个相关的变量包装成为-个整体使用.它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中,赋予不同的内容,适用于不同的对象,生成出不同的变式,因此相对于一个个的知识点来说,知识结构具有更强的包容力和组织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8.
刘忠华 《现代语文》2006,(10):124-125
假借是借用已有的一个现成字来记录语言中另外一个音同或音近的词的现象.古书中运用假借的情况比较复杂,看问题的着眼点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意见.如"六书"假借(即"本无其字"的假借)属"用字法"还是"造字法"的问题、它与通假有无本质区别的问题等.我们认为,只有把握不同类别假借现象的作用与特点,才有助于消除分歧和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9.
余荣飞 《湖北教育》2007,(11):26-26
学校管理的学问博大精深。它的博大在于很难让我们分辨出它有几级系统,怎样才能让各级系统有规律地运行;它的精深在于不同学校的管理系统具有差异性,任何一种管理模式只能借鉴而不能完全套用。学校管理者要追寻学校管理系统的规律,寻求中心,抓住中心,让各项工作围绕一个中心有规律地"自转"和"公转",达到构建和谐校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有两件事促使我在踌躇了一番之,还是写下这个题目.第一件事与户口有关.有个朋友跟我说起想通过购房落户的方式把正在上高中的孩子转到天津读书并参加高考,因为那里考大学容易,这说明不同地区的户口、特别是城市户口是个好东西.户口成为好东西是从195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户口登记条例>开始的,它将城乡居民明确区分为"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虽然经过30多年的市场化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政策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按理说,户口只是一个信息载体,而不是权益基础,现实中户口却成为一个分配社会资源的基础.它与平等受教育权、平等就业权、保障性住房权、医疗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等利益直接挂钩,不同的户口有不同的待遇.  相似文献   

11.
"语文素养"是语文学科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含义.语文素养包括哪几个方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或评价大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此问题,笔者采访了部分专家学者(按姓氏拼音为序排列).  相似文献   

12.
眼睛是最精密、最灵敏的感觉器官,它的作用就像一个数字图像处理器。当不同频率的光线通过晶状体和角膜进入眼睛后,就到达了视网膜。在视网膜上成像,经一系列理化变化转换为神经冲动,再通过神经冲动传入脑视觉中枢,产生视觉。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质量是"服务质量"与"产品质量"的辩证统一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质量都应是指特定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人们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认识总是与人们对高等教育产出的认识密切相关的。由于高等教育产出主要存在产品观和服务观等几种不同的观点,以此为基础也就必然会存在产品质量观、服务质量观等不同的教育质量观。高等教育作为一个复杂的特殊的系统,它应是教学双方的辩证的统一。对高等学校来说,它主要是提供高等教育服务,因此应侧重评价高等教育服务质量;而对求学者个人而言,其求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劳动力再生产和人力资本不断增值的过程,因此应侧重评价人才培养的质量。整体上看,高等教育质量是“服务质量”与“产品质量”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4.
《马氏文通》"加词"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词”是《马氏文通》中的一个术语,但它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它包括好多内容,过去认为它有两种,或三种表现形式,文章则认为它至少有七种不同的表现形式,甚至还可包括这七种形式之外的内容。《马氏文通》的“加语”、“加读”、“加辞”实际上也是指的“加词”。  相似文献   

15.
吕建新 《陕西教育》2002,(12):37-37
争议,必然发生于不同观点之间,必然引起学生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地探求不同观点的充分依据,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去独立思考、求异创新.争议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亮点,它有助于学生灵活地运用学习方法:有助于避免考虑问题的单一性,摆脱思维的僵化、呆滞;有助于克服思维的定势,拓展思路;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老公、老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和文化生活。它的产生契合了当时一定的社会文化,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这种契合度在今天达到一个高峰,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由于中外文化的不同,中外人士对颜色有不同的联想意义,这就给"颜色词"的汉译工作带来困难,一对一的翻译是绝对行不通的.本文提出根据中外人士对颜色联想意义的异同做出不同的翻译,即直译和意译.最后指出"望文生义"是翻译的大敌,把一个词放在语境中去把握它的多种意思才是解决误译问题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8.
民族自决权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历史条件的不同使民族自决权的内容有所不同,它不等同于分离、分裂,对此要客观地分析。在当今民族冲突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对民族自决权要进行新的认识和反思,要考虑到国际正义、国际秩序和国家主权等因素。  相似文献   

19.
“呛”词已经出现了一些新义现象,而“呛声”则是目前我国台湾地区书面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汇,不仅在生活领域,而且在涉台新闻媒体频频出现,呈现出一种多义倾向。它是当前台湾岛内政治局势在语言中的折射和反映。就两词最近的引申义来看,它们是等义词,但句法、语用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作为一个离合词,“呛”与“声”的结合不严密,它总是以一个自由语素的身份与其他词语构成新词,其构词能力很强。这在我国其他方言区多有体现。  相似文献   

20.
也谈"减负"     
一、“减负”的深层原因(一 )人才的社会主流需要与受教育者主体欲求过度失调简单地说 ,人受教育的目的不外乎谋生和养性两条 ,其中谋生是首位的、基本的目的。如果一个人无法生存 ,失去存留于世的前提 ,就不成其为现实的人 ,奢谈养性则成枉然。谋生的人本质是其所具有社会属性 ,其谋生的空间惟一地指向着当时特定的社会范围。一定时空下的社会是众多人的集合体 ,具有不受单个人意志支配的客观性 ,随着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发展 ,它在不同时代向人们提供了带有不同主流倾向的客观性 ,随着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发展 ,它在不同时代向人们提供了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