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趟拳     
地趟拳传统拳之一。又称“地躺拳”“地功拳”“就地十八滚”。其源在明代《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有载:“山东李半天之腿,鹰爪王之拿,千跌张之跌……皆今之有名者。”其三十二势中有“抢背”“打滚”“卧牛倒”等多处有关“滚、跌、摔”法的记载。 地趟拳的特点为:腿法奇猛,跌法巧妙,腰身柔灵,随机就势,顺水推舟。实战交手讲究形退实进,上惊下取,下盘进攻,败中取胜。  相似文献   

2.
张文 《武当》2023,(10):24-27
<正>松溪太极拳又称武当南派太极拳,它是一种十分古老的内家拳术,是明代技击高手张松溪及其历代传人在继承武当内家拳的基础上,吸收了长江流域僧、岳、杜、赵、洪、慧、智、化八门精华,创编而成的一种风格独特的内家拳术。其动作古朴无华,技击性极强,打中有拿,拿中有跌,一招一式极重攻防。此拳术深蕴擒跌闭穴和反筋背骨之术,许多技法都可以在明代抗倭英雄戚继光所著《纪效新书·拳经三十二势》中得到印证。因此,习练此拳术对于正确领悟以及探究原始的内家拳理都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正> 翻子拳技术特点及其训练1 翻子拳风格与特点翻子拳也称“八闪翻”“翻拳”是我国武术历史较为悠久的拳种。明代杰出军事家戚继光《纪效新书》中曾“八闪翻、十二短、此亦善之善者也”的论述。兴于明代自成体系独具一格,目前盛行全国各地。主要以河北、东北、甘肃、陕西等为主要代表。翻子拳的套路内容丰富,短小精悍,  相似文献   

4.
王玉生 《武当》2005,(3):41-41
绵掌拳是个古老的拳种,它起源于明代。明朝大将戚继光在其著名兵书《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中提到十种武术功法,其中就有"吕红八下虽刚,未及绵张短打"的记载。这个"绵张"就是该拳的创始人。据称,他是浙江金华人,先在绍兴一带练拳传艺,后传入河北一带,保定地区高阳县西柳村的胡建堂老拳师将其发扬光大,并传给王立增、张德良  相似文献   

5.
拳术,是一种按踢、打、摔、拿、跌等徒手技击特点而编成的武术套路的运动形式,即武术徒手技法套路的总称。古时称谓较多:商周时称“技击”、“手搏”等,秦汉时称“卞”、“弁”等,宋代后称“使拳”、“打套子”、“白打”、“拳法”等。宋代以后,拳术已形成比较成熟的套路。据明代著名战将戚继光的《纪效新书·拳径捷要篇》记载,当时著名拳种有“宋太祖有三十二势长拳,又有六步拳、猴拳、囮拳”,还有“温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镇、二十四弃探马、八闪翻、十二短”,以及吕红八  相似文献   

6.
地趟拳     
少林寺中有观音堂、罗汉堂和达摩堂,地趟举出自少林寺观音堂。明代《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有载:“山东李半天之腿,鹰爪王之拿,千跌张之跌……皆今之有名者。”其三十二势中有“抢背、打滚、卧牛倒”等多处有关“滚、跌、摔”法 的记载。 北平(今北京)恒大枪精通地越拳功法,更擅长大枪。因此,江湖人送给他绰号“恒大枪”,是北平武林界八大名人之一,博有名声。恒师门下有两徒,大徒山东大汉霸斗牛,身高力大,质朴勤劳;二徒河北苏广泰,精明强干,富有心计。当两人在武功上有一定成就时,师父将两人叫到面前说:你俩出外走走,访…  相似文献   

7.
春雪荐书     
《新体育》2010,(10):78-79
《连手道》人民体育出版社 热度: 内容简介 连手道是少林绵张拳、鹰爪翻子拳和九宫八法十二雁合手提炼出来的技击精髓,是鹰爪拳的高层次功夫,所以不是武功功底深厚者再练此拳.不能达到登峰造极之地步。  相似文献   

8.
名家信箱     
杨式太极拳名家崔仲三国家武术高级教练、北派少林拳名家秦庆丰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张广德河南周口王强来信:看到贵刊刊登的秦庆丰老师的《少林五形八法拳》,我很喜欢。请问:现在刊登的套路和以前秦老师编著的《少林五形八法拳》书中的套路有什么区别?在练习方法上有什么不同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番子拳概说     
番子拳概说赵国庆(武汉体育学院)1番子拳的源流番子拳的起源众说纷坛,首见于史料的是明朝戚继光所著《纪效新书》。该书拳经捷要篇中记载:“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又有六步拳、猴拳、拳,名势各有所称,而实大同小异;至今之温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锁,二十四探马,...  相似文献   

10.
明代嘉靖年间,张松溪以内家拳享名宁波府,传为松溪派拳术创始人。这位技击大师的生平,武术界有过种种纷争及附会。其籍贯,徐哲东《国技论略》提出浙江鄞县、海盐两说,《武术拳种和拳家·张松溪小传》据张松溪派内家拳传人推断其生于温州。其生卒,史籍上未载,唯《武术拳种和拳家》一书推断其生于一五〇六年前后,光宗泰昌年间卒于贵州玉屏,约在1620年左右,终年110多岁。其所习拳种,黄宗羲《王征南墓志铭》、黄百家《内  相似文献   

11.
路迪民 《武当》2012,(2):36-39
内家拳的起源与发展不少学者认为,中华武术由《王征南墓志铭》开启了内外家之分的先河。从文献记载的角度,可以这样说。但是内家拳的出现,黄宗羲写得很清楚:"盖起于宋之张三峰"。黄百家也说:"张三峰既精于少林,复从而翻之,是名内家。"说明从张三峰开始,中国武术进入了内外两家明确划分的时代,黄百家对这种分离的机理也作了概括。  相似文献   

12.
武当南派——松溪内家拳宗阐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国华 《武当》2005,(2):3-4
一、渊源述秘: 松溪内家拳传说源于武当遇真宫三丰祖师脉系,明朝盛行于浙江宁波四明山一带,时有技击家张松溪为最著,故亦有以名立派,称之为松溪内家拳者。又有南太极之称。秘传于宁波鄞县、温州一带,有《宁波府志·张松溪传》为证。  相似文献   

13.
黄百家著《内家拳法》,其中“练手法,练步法,拳术打法,练拳秘诀”颇具参考价值。而“拳家八反”一节,更是道尽世人习拳弊端。纵观当今习练散打、自由搏击者,愈见其真知灼见。 《内家拳法》所载拳家八反为:“一懒散迟缓;二歪斜寒肩。三老步腆胸;四直立软腿;五脱肘截拳;六扭臀曲腰;七开门捉影;八双手齐出。”(第八反当今习武者中均无此弊,故略去不谈)  相似文献   

14.
李滨 《武当》2006,(5):26-28
影视剧《太极张三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其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张三丰的名字,现在多与中国拳的一个派别——太极拳联系在一起。”著名太极拳家吴志青说:“考各家太极拳之源流,均称系丹士张三丰所传授。”(《太极正宗·弁言》)  相似文献   

15.
唐拳     
小舟 《精武》2007,(1):53-53
唐拳,又名八卦唐拳,现流传于上海、吉林、山东、河北、湖北等地。相传为唐朝李渊第三子李玄霸所创,1911年,河北王少成将此拳传于湖北人丁鸿奎。唐拳动作矫健有力,舒展大方,刚柔相济,朴实无华,快速有力,节奏鲜明,属传统长拳类。唐拳以拳为本,其基本功包括腿功、腰功、臂功、桩功、平衡、跳跃、旋转、跌扑、滚翻、冲推、弹踢。基本拳法为四击、八法、十二型。四击为踢、打、摔、拿。八法为手、眼、身、步、精、气、力、功。十二型为猫窜、犬闪、  相似文献   

16.
从文献、实物、考古三个方面论证张三丰与太极拳没有关系。通过文献考证认为,张三丰的籍贯、名字号、体貌特征以及生活习惯与太极拳创立没有关系;张三丰道教思想与太极拳创立没有关系,张三丰是道教理论家和实践者,但并不是太极拳的创始人;明朝皇帝寻求张三丰的踪迹与太极拳创立没有关系;张三丰治病仙方与太极拳创立没有关系;张三丰仙游行迹与太极拳创立没有关系。通过研究分析主要实物之《张三丰遗迹记》碑内容可知,无论是记载张三丰的籍贯、行迹、与人交往,还是记载明成祖派人寻访张三丰其人,都未看出张三丰在太极拳或内家拳上有任何建树。从碑文记载内容可证,张三丰与太极拳不发生任何关系;从明清时期流传下来关于张三丰的大量遗物、遗迹、遗诗等证据链分析可证,张三丰与太极拳没有任何关系。通过对《南雷文定·王征南墓志铭》的研究认为,太极拳附会神仙张三丰是从内家拳附会的张三峰移植过来的;《三丰全书》中王渔洋摘录的所谓内家拳源流来自于黄宗羲作的《南雷文定·王征南墓志铭》,玄武大帝授拳于张三峰荒唐无稽;从《墓志铭》记载对王宗与王宗岳误传推断宋之张三峰传拳也是附会;无证据证明太极拳就是内家拳,从而推证内家拳或太极拳并非张三峰(丰)所创;移植内家拳的张三峰为太极拳的张三丰,是《三丰全书》出版以后的附会;王宗岳的理论和张三丰没有任何关系,太极拳非张三丰所创。  相似文献   

17.
袁康就 《武当》2010,(2):38-39
内家拳应该是近三百年才出现的武术用辞,最早被引用于清初大儒黄宗羲及其子黄百家对王征南拳技之评语。黄宗羲(1610-1695年)是明清之际的经学大师,康熙八年(1669年),他为这位武术家朋友撰写《王征南墓志铭》,不同凡响,后世拳家据此而多有开发。  相似文献   

18.
通臂拳亦称通臂二十四势或合一通臂拳,属昆仑派。此拳早在明代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中就有论述。在他的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中记载:“神拳当面插下,进步火焰钻心。”与二十四势中掖、挑二势吻合。  相似文献   

19.
李希平 《中华武术》2006,(10):28-29
太极拳史的研究已有百余年了,经过历代武林前辈和拳史专家的多方探讨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和共识,也发现许多疑点和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六条:1、“宋张三峰为武当内家拳始祖说”,有黄宗羲《王征南墓志铭》之史料为据,虽神拳不足信,而武当拳派传人奉其为祖师是史实。2、“张三丰是太极拳的创始者”无据。经查证,世传之名张三丰者,不下十数,均未言其习拳术、善武功,他与创太极拳无涉:3、太极拳之“张三丰祖师说”,源自武禹襄王宗岳《太极拳论》注文的误导。  相似文献   

20.
二郎长拳     
二郎门派,据传始于春秋。为当时武圣人孙武子所创。有据可考的,二郎拳是明朝传入沧州的。把二郎拳传入沧州的第一代武师名张大来,是今河北盐山县圣佛寺人。张大来在明嘉靖年间从军,最初在戚继光的队伍里做戚继光的马夫。戚继光平生最喜爱宝剑、宝刀、快马,可以想见,做为他的马夫也是很受宠信的。生活在戚继光身边,耳濡目染,再加上戚继光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