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省济南回民中学创建于1951年,是目前省内唯一的一所民族完全重点中学。为了发展民族教育,办好民族学校,多年来,学校  相似文献   

2.
马毅铭 《体育教学》2010,(1):I0005-I0005
山东省济南回民中学创建于1951年,是目前省内唯一的一所民族完全重点中学。为了发展民族教育.以挖掘民族教育资源为办学特色.以提高学生素育有机结合.为民族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朱小烽  陈为玮 《体育科技》2012,(4):32-35,43
"嘉兴掼牛"是浙江嘉兴回民的一项传统民族体育活动,表演极具观赏性和惊险性,被誉为"中国式斗牛"。2010年5月,被收录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受人才、经费、宣传等因素的影响,"嘉兴掼牛"运动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充分发掘"嘉兴掼牛"的文化价值,特别是体育文化价值,保护和利用好掼牛这一非物质文化形态,对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顺利进行、增强人民体质和民族凝聚力、促进地域经济发展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梳理"嘉兴掼牛"传承与发展的思路,进而为"嘉兴掼牛"运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体育史料的综合分析,认为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是十分鲜明的,其中民族性是本民族固有的习俗特点;传统性是本民族传承的沿革特点;地域性是本民族环境的自然特点;时代性是本民族发展的痕迹特点。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文化的视角对广西壮、侗、水、仫佬、毛南等壮侗语系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形态进行探析,结果表明壮侗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蕴含着辛勤劳作、节庆习俗、宗教思想、娱心健体等文化内涵,具有多元兼容、含蓄幽默、自信和谐、民俗大众的独特文化特质。打造文化品牌,挖掘壮侗文化的现代内涵以及保护传承环境,培养传承接班人是推进广西壮侗民族体育文化现代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潘杨 《钓鱼》2012,(2):65-65
新春佳节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少不了鱼,寓意“洪福延绵,年年有余(鱼)”。但我国幅员广阔,各民族和地区的食鱼各有其习俗。  相似文献   

7.
对广西少数民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进行测试,比较分析,探索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心理特征上有差异.结论是;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存在差异;体育学习行为与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背景有关.建议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了解学生的民族背景,爱护学生的自尊心,促进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向健康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8.
加快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与利用,促进湘西地区旅游经济的迅速发展,必须解决好如何在民族节日中展示与提升民族传统体育的问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调研等方法,在对湘西地区的民族节日和民族传统体育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湘西地区民族节日中民族传统体育的展示与提升的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旨在促进湘西及其同类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9.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民族的历史沿革息息相关。我们国家的56个民族中,大多数少数民族聚居在边远地区,长期处于自然经济状态中,较少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所以其独具风格的服饰文化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各个民族通过服饰这扇窗,展示了各自的文化、习俗、宗教和审美,可以说,服饰就是他们的民族标签。  相似文献   

10.
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主办,北京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北京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北京市民族传统体育协会承办的2021年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冰雪运动进校园”冰蹴球公益培训北京站系列活动自12月15曰在丰台区靛厂小学正式启动以来,先后走进中央民族大学、东城区回民实验小学、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等16所学校,培训学生近3000人次。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佤族民俗体育文化。佤族民俗体育文化是在宗教祭祀和节日庆典等习俗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有着浓厚的文化积淀和鲜明的民族个性。佤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有摔跤、拨腰、打鸡棕陀螺、摄弩、脚踢架、集体舞等;主要特征是岁时节庆性、模式化、部族团队性和竞争性;主要的传承花式是家庭血缘传承、魔巴传承和竞争传承。佤族特殊的体育文化传承花式对保持其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河南心意六合拳是回族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方式主要有宗教传承、宗法传承和地域传承。研究表明,伊斯兰文化的影响、清朝对回民的政治压制和回汉矛盾是形成宗教传承的主要原因;宗法思想对回民产生很大影响,直系血缘传承明显多于旁系血缘传承;清真寺促进心意六合拳在本地域的发展,经商活动推动拳术向外地域传承。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探讨新时代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进高校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义及启示。主要结论: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有着特殊的意义,在传统文化的传承、民族的团结、民族精神的认同等方面起着独到的作用。启示:民族传统体育进高校要把握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方向,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维护好民族团结、培养传承人、引领传承人。高校学生作为传承人更要树立正确价值观,加强文化认同、民族精神认同和建立文化自信,并有责任和义务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做引领之事。民族传统体育进高校要构建好高校平台,开拓发展的空间;借助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打造创新之路;加强文化认同,建立文化自信;顺应“一带一路”之势,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实地调查等方法,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为背景,对云南省施甸县布朗族舞龙文化的起源、流变与传承过程中制约因素分析研究。就布朗族舞龙文化活动的体育特质传承开发研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举措,为推动施甸县布朗族舞龙习俗与民族体育发展相结合寻找更好的切入点,提供一定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3方面论述了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提出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全面而独特的健身价值,表现在健身观念、理论、方法的独特;深刻而广泛的健心价值,表现在和谐仁爱的道德修养,自强坚韧的精神品质,博雅自然的审美情趣;持久而巨大的社会价值,表现在民族认同、文化传承、经济利益。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路径,主要有:楔入全民健身机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学校、选择好模式推动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本文提出了一些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设想,如,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存在过分模仿奥运会竞技模式的问题,建议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要走自己的路,深度发掘民族传统体育价值,开发健身市场,积极进取开发真正属于自己的民族传统体育赛事。  相似文献   

16.
胡玉玺 《体育文化导刊》2012,(5):116-119,133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少林武术发展的历史归因进行探讨,从文化融合、战争频起、平倭戍边、秘密结社、交流吸纳、位置尊奉、生活习俗等方面阐释少林武术发展的历史归因。结论:佛教禅宗为少林武术的繁衍发展奠定思想基石;区域位置创造少林武术滋生的文化土壤;战争的频起促进少林武术技术的提高与发展;平倭戍边检验并促进少林武术的发展成名;秘密会社的组织形式拓展少林武术的传承渠道;博采众长丰富发展少林武术的内涵,广开授徒推动少林武术的传播,演武云游扩大少林武术的名扬;地位尊奉使少林寺积累丰厚的财产,确保寺院宗法制度的持续;生活习俗使僧人形成好武的习俗。  相似文献   

17.
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起源与传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文献检索、田野调查,对云南、贵州、四川等地部分彝族山寨原生态传统体育进行调查,从历史学角度研究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起源与传承,对构成其体育文化起源与传承的基本因素作论证和阐述。研究显示,彝族传统体育文化起源于彝族先民生活和生产劳动的需要,与民族生存所进行的军事活动、原始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受到居住环境的制约,具有独特的山地文化性质和民族异质性。彝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竞技、娱乐特征,较高的健身和思想教育价值,体现了早期人类文明与现代体育思想的共融,具有较强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
岁时节日传统体育习俗的传承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岁时节日中有丰富的传统体育习俗活动,且已定型。认为:传统体育习俗活动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彰显民族文化的和谐内涵;面对文化全球化,传统体育习俗应以岁时节日的重构为历史契机,丰富其文化内涵,走向世界;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加强民族团结,弘扬民族文化,推动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纳西族和彝族在不同地理环境、不同艺术文化及不同生活习俗影响下形成的具有不同技术结构、不同风格和不同特点的民族打跳运动进行比较分析。结论:二者之间虽有亲缘关系,但其打跳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差异显著,主要表现在形式、风格、动作本质和意义等方面,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社会环境等变量因素是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20.
三、古老的剽牛习俗 透过云南的青铜文物,我们可以观察和感受到云南民族一些民风习俗的悠久历史渊源。剽牛,是我国西南民族自古以来一直沿习着的祭天仪式,其中也包含一定的民族体育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