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问了她一个问题。“你长大想做什么?”“做一个医生。”当时,她笑着这样说道。“医生,为什么?”她看着我,笑了:“这有什么不好的?如果我能创  相似文献   

2.
数学的教与学离不开解题。数学教育家波雷亚曾说:“掌握数学就是意味着解题。”而解题中的常见策略又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是转化。把一个陌生复杂的数学问题化成熟悉简单的数学问题,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这就是转化法。如何转化?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正> G.波利亚说:解题的价值不是答案本身,而是在于弄清“怎样想到这个解法的,是什么促使你这样想这样做的.”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也说:“学习数学,要多做习题,边做边思考,先知其然,然后弄清所以然.”但我们有些学生,解完题后就以为大功告成,不再进行思考.这样解题不会有太大的收获,这也可能是一部分学生学不好数学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作为教师不但要教学生学会解题,还要培养学生解题后再思考的良好习惯,以求在解题中得到多方面的启示,提高解题效率.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后的再思考呢?  相似文献   

4.
一个女孩走进心理咨询室,微笑中有几分忧虑:“马老师,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不用说请教,我们一起来讨论。说说看,老师能为你做些什么?”我说。“您说,怎样让同学们都喜欢我?”我笑了:“你能把这个问题讲得具体一点吗?比如,你碰到了什么具体的难题,有什么具体的故事。”“是这样,我是个挺在乎同学关系的人,我也在往这方面努力。但是,我感到同学们并不是都很喜欢我。可是,我们班上的另一个女孩却非常有人缘,她不当班干部的时候同学们喜欢她,她当班干部的时候同学们也喜欢她。您说,这是怎么回事?”“我们先不去管那些大道理是怎么讲的。你能…  相似文献   

5.
由此想彼     
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儿子是一名二年级学生,我经常和儿子一起学数学、做数学。儿子正在做一道思考题:两根相同的筷子重叠一部分,总长是10厘米,重叠的部分是2厘米,求每根筷子长多少厘米?儿子在思考着,我也在思考解题方法:(10-2)÷2=4cm,4+2=6cm;同时还在想如何给儿子讲解解题方法。看着儿子专注思考的样子“,对呀,他在想什么呢?”于是,我就试探着问他:“想出来了吗?”儿子说:“是不是6厘米?”我连忙笑着问他:“你的6厘米是怎样得出来的?”儿子流利地说出了这样的算式“:10+2=12cm,12÷2=6cm。”我惊住了,没想到儿子的解题方法比我的还简单,…  相似文献   

6.
由此想彼     
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儿子是一名二年级学生,我经常和儿子一起学数学、做数学。儿子正在做一道思考题:两根相同的筷子重叠一部分,总长是10厘米,重叠的部分是2厘米,求每根筷子长多少厘米?儿子在思考着,我也在思考解题方法:(10-2)÷2=4cm,4 2=6cm;同时还在想如何给儿子讲解解题方法。看着儿子专注思考的样子“,对呀,他在想什么呢?”于是,我就试探着问他“:想出来了吗?”儿子说“:是不是6厘米?”我连忙笑着问他“:你的6厘米是怎样得出来的?”儿子流利地说出了这样的算式“:10 2=12cm,12÷2=6cm。”我惊住了,没想到儿子的解题方法比我的还简单,…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反思是对自己(或他人)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决策进行深刻反省的品质。这种反思,不是一般地回顾“我是怎样做的”,而是从理念的高度反省。教师的实践反思实际上体现为一系列的反问: 为什么要这样做?教学是否符合教育的原理?是否符合学生的需要?教学中出现了什么问题?我采取的策略解决问题了吗?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相似文献   

8.
二战期间 ,苏军与德军的一场战斗中 ,一颗炮弹擦过天际 ,无情的落在一个刚入伍的苏军战士身旁 ,一块迸溅的弹片从他腿里穿过 ,剧痛使他晕倒了。过了很久 ,他醒了过来。此时他只有一个念头 :“我还活着。”但此时的他 ,已截了一条腿。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治疗 ,他终于能拄着拐杖下床走路了。从此 ,他一直沉默寡言 ,因为他已经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战斗能力 ,活着还有什么用呢 ?在凄凉的明天 ,他用什么来证明自己生活的价值呢 ?又用什么来充实自己的生活呢 ?光是吃、喝、呼吸吗 ?就这样成为战斗队伍的累赘吗 ?他心里闪过一个念头 :“我不能接…  相似文献   

9.
一个女孩走进心理咨询室,微笑中又有几分忧虑:“马老师,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不用说请教,我们一起来讨论。说说看,马老师能为你做些什么?”我说。  “您说,怎样让同学们都喜欢我?” 我笑了:“你能把这个问题讲得具体一点吗?比如,你碰到了什么具体的难题,有什么具体的故事。”在心理咨询中,常有来访的同学自己存在问题却又表达不准确的情况,因而我启发她说。  相似文献   

10.
回想 联想 猜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题是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解题途径的探求 ,是一个积极活跃的综合性的思维过程 .拿到一道数学题 ,有的人“会想” ,这样试试 ,那样想想 ,很快就找到了解题的“门路” ,有的人虽然苦思冥想 ,却还是不知从何下手 .解题时 ,到底应当想什么 ?怎样想 ?我们必须教会学生 .1 回  相似文献   

11.
《雷锋日记二则》文后“思考·练习”中有一题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句话:“如果说这是‘傻子’,那我甘心愿意做这样的‘傻子’。”怎样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呢?我是这样做的: 师:大家看,“这是‘傻子”’中的“这”指什么人?请看看上文,找出答案。 生:“这”指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  相似文献   

12.
初三复习的一次数学测试 ,李莉同学的试卷只答了一部分 ,有些很简单的题目也没有解答。一个品学兼优的同学 ,从初一到初三各个学期都是获优秀奖的学生 ,怎么会这样呢 ?下课后 ,我把她叫到办公室 ,把试卷往桌上一扔 ,生气地问她是怎么回事 ,李莉同学说“那些卷子我都会做 ,没有不会的 ,做不做有什么用。”我说 :“这些试卷不做 ,怎样面对中考 ,怎样接受中考挑战 ,难道你不参加中考了 ?不想升上高一级学校了 ?”李莉听后也生气地回答 :“考上高中有什么了不起 ,我爸妈不也是读完高中 ,照样在家‘修地球’。再说就是考上了 ,我家里也没有那么多…  相似文献   

13.
数学是自然的 ,数学解题亦是如此.可是很多情况下 ,学生面对"突如其来"的解题过程 ,简直如同神兵天降,就像"魔术师帽子里跳出来的兔子" ,只有感叹"我怎么想不到这样的解答呢".美国数学家G·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给予了很好的诠释 ,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怎样解题表 : (1)弄清问题:未知是什么?已知是什么?条件是什么?画张图 ,引入适当的符号.  相似文献   

14.
几年来,我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施行有计划、按目标进行管理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经验总结为:校长要当好应做到“四勤”和“五会”。一、校长要做到“四勤”(一)勤于思考。要勤于思考,思考每天的工作行为: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理论根据是什么?这种思考习惯会促使校长很好把实践与理  相似文献   

15.
特殊的理想     
大年三十的晚上,全家人坐在一起吃年夜饭,享受团聚的欢乐。忽然,弟弟兴奋地问:“妈,您的理想是什么?”“理想,什么是理想?”母亲问。“就是一个人想做某件事物的念头。”“噢!”母亲有模有样地点点头,说,“我就喜欢给你们做饭,再等你们都回家。”母亲的话引得全家一阵笑。“妈,  相似文献   

16.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对数学解题划分为四个阶段: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回顾,这个过程就包括解题反思,那什么是解题反思呢?解题反思是对整个解题活动深层次的思考,是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不少同学做完一道题后不假思索,急于做其余的题目,以为这样能力就得到提高了。其实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并不等于会解这道题目,而应该更深一步去挖掘题目隐含的条件,命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老师,韩超的爸爸妈妈被车撞死了。”一个孩子的声音惊呆了正在扫院子的我。“什么?谁死了?”“韩超的爸爸妈妈被车撞死了。”孩子重复着。我的心不觉一阵疼痛:韩超的父母不幸去世,韩超这个只有4岁半的孩子,将怎样承受这灾难的重荷?他的爷爷奶奶能够照顾好他吗?他将怎样面对今后的人生道路呢?而我,又将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这样一个不幸的孩子?  相似文献   

18.
展开联想 探寻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听一些学生说:书上的例题能看懂,老师的讲解能听懂,但碰到问题却不知从何下手.这里反映了学生在解题时存在的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即就是如何探寻解题思路的问题.解题时,到底应当想什么?怎样想?波利亚在他的{(怎样解题))表中提醒我们:“你以前见过它吗?你是否见过相同的问题而形式稍有不同?你是否知道一个可能用得上的定理?”这就是说,要解决问题,就要去寻找一个我们熟悉的相似、相近或相关问题,即要从一个数学问题想到另一个数学问题,这就是联想.数学解题离不开联想,联想能帮助我们有效地探寻解题思路.那么我们该如何展开联想,尽快找到解…  相似文献   

19.
有些同学对有一定难度的题目能想出一个又一个的主意,在明显失败的尝试和一度犹豫不决之后,突然闪出了一个“好念头”,使问题得以解决.也有些同学对此却一筹莫展、无从着手.那么我们面对问题究竟应该怎样去想?怎样才会有“好念头”产生呢?“好念头”来自于过去的解题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根据题目的特点,联想已学过的知识,联想以前做过的题目,联系常用的解题方法.例1如图1,在西ABC中,/C=gr,D是AB的中点,DE上DF,DE、DF分别交AC、BC于E、F.求证:EFZ=AE‘+BF’(第三届全国初中生数学公开赛初二试题)分析由结…  相似文献   

20.
智逐无赖     
一家公司需要一批财会人员,于是登了广告。当天就来了一个自称会算账的人,但一测验他在财会方面什么也不懂。经理不悦地说:“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还要应聘?”“我想,”那人面无愧色,“我大概能做点出谋划策之类的事。”经理马上说:“那好,你现在就给我出个主意——怎样赶走你?” 智逐无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