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每年10月是诺贝尔奖颁奖季.在诺奖颁发之前,一个另类的“诺奖”--“搞笑诺贝尔奖”的评选结果抢先揭晓.这个听起来有点山寨的“搞笑诺奖”始自1991年,由美国《科学幽默》杂志设立,主要颁发给那些“乍看之下让人发笑、尔后又引人深思”的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2.
晨曦辑 《金秋科苑》2012,(20):41-43,47,44-54
举世瞩目的世界级大奖——诺贝尔奖(2012年度)揭晓,让每一位华夏儿女欢欣和鼓舞。诺贝尔奖自从1901年颁发以来至今,终于在这一世界级大奖颁发111年,中国作家莫言首获诺奖。 诺贝尔奖有7个奖项: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丈学、和平、经济、地球(环境)。当诺奖揭晓后,中国一些专家纷纷解读诺奖各个奖项。  相似文献   

3.
诺奖颁发历史业已有111年,中国作家莫言首获此奖。尽管早在莫言之前,已经有9位华裔科学家或作家荣膺诺奖,但是国人欣喜万分之余,心头掠下一丝愁云,毕竟这9位科学家和作家的国籍都划归外国。其实早在1957年,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和李政道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那个时候,中国人就一直期盼着中国的科学家和作家能够获得诺奖。诺奖情结总在中国科学家、作家的梦中萦绕。  相似文献   

4.
诺奖颁发历史业已有111年,中国作家莫言首获此奖。尽管早在莫言之前,已经有9位华裔科学家或作家荣膺诺奖,但是国人欣喜万分之余,心头掠下一丝愁云,毕竟这9位科学家和作家的国籍都划归外国。其实早在1957年,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和李政道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那个时候,中国人就一直期盼着中国的科学家和作家能够获得诺奖。诺奖情结总在中国科学家、作家的梦中萦绕。  相似文献   

5.
《发明与创新》2014,(1):4-5
每年10月,全世界的目光都会被一件事吸引——诺贝尔奖的颁发。但就在诺贝尔奖颁发的前一一两周,还订一个大奖同样值得关注——搞笑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自然科学领域1901-2011年550名诺奖获得者生平及获奖数据的详细统计、分析得到110年来自然科学领域诺奖获得者获奖年龄、最高学位获得年龄以及成果年龄的详细变化.深入分析成果获得时间的本质后,将“1901-2011年诺奖获奖者科研创造峰值年龄”转化为“诺奖获奖者在1871-2004年平均成果年龄”.研究发现,在过去的110年中,诺奖获奖者平均获奖年龄的变化趋势与平均成果年龄的变化趋势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不同阶段内诺奖获奖者的平均成果年龄变化幅度因学科不同而略有差异.其中,化学奖和生理或医学奖呈稳步增长趋势,增长幅度分别为6.40岁和6.82岁;物理学奖先有一定下降后呈逐步上升趋势,总体上升2.95岁.自然科学领域诺奖科研创造峰值年龄现在处于44-47岁.  相似文献   

7.
<正>前不久,2017年度"搞笑诺贝尔奖"(Ignoble Nobel Prizes)在一片嬉笑声和纸飞机满天飞的清奇画风中拉开大幕。来自世界各地的上千名观众有幸目睹了这场科学界的搞笑大会。与往届一样,今年的获奖作品一如既往地让人一言难尽又忍俊不禁。从1991年开始,每年9月,世界上最严肃的科学奖——诺贝尔奖颁发前的一到两周,"搞笑诺贝尔奖"都会在哈佛大学桑德斯剧场举办;到今年,已经是第26届了。本届的主题是"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8.
2011年诺贝尔奖于10月3日起陆续公布,此前令公众充满期待的屠呦呦无缘问鼎。虽然媒体称她所获得的拉斯克奖,距离诺奖也就"一步之遥",然而,透过她本人的获奖,以及今年颁发的诺贝尔奖项,我们不难发现,离学术的顶峰,我国的差距,岂止"一步",而是十分遥远。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诺贝尔奖中的"小老弟"——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于1968年,1969年首次颁发,比其他奖项的设立和颁发足足晚了半个多世纪。10月8日晚间,2018年诺贝尔奖最终颁给了威廉·诺德豪斯、保罗·罗默这2名美国经济学家。至此,自2007年到2018年这11年时间,美国经济学家已经拿了10次诺贝尔,经济学奖。诺奖评委佩尔·克鲁塞罗在颁奖仪式上强调,这两位学者研究的其实是同一事情,即放眼全球长远未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柯玉井 《知识窗》2014,(13):36-37
2014年4月12日,被称为中国版“搞笑诺贝尔奖”的菠萝科学奖系列活动之一的“科学论坛”在浙江杭州举行。  相似文献   

11.
科苑 《今日科苑》2007,(5):53-54
在诺贝尔奖各个奖项纷纷出炉之际,一年一度的“搞笑诺贝尔奖”(lgNobel)也于当地时间2006年10月5日晚(北京时间6日早)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哈佛大学中揭晓。“搞笑诺贝尔奖”于1991年在美国创立,由剑桥市幽默科学杂志《不可思议研究年报》提供赞助,宗旨是“表彰那些不能也不应该被重复的科学研究”,让人们先是大笑,然后开始思考。  相似文献   

12.
余温 《知识窗》2011,(1):55-55
某位老师太过有才.经常说出一些“雷人”的话.很损却很搞笑:  相似文献   

13.
伊凡 《百科知识》2011,(21):29-30
一年一度的“搞笑诺贝尔奖”日前在美国哈佛大学开奖。那些“乍看起来让人发笑,但是随后发人深省”的研究工作受到推崇。看了这些获奖的研究内容,一定会让您在捧腹大笑之余大开眼界。  相似文献   

14.
10月11日,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菜辛,因“激情饱满、想象力丰富、力量型预言与史诗般的女性视角及深刻的怀疑精神”,斩获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作为第11个获得诺奖的女作家,今年88岁高龄的莱辛是迄今为止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太奶型人物”。  相似文献   

15.
幽默与智慧     
《科学生活》2011,(5):81-81
搞笑无厘头 多才多艺甲:“你家人什么都精通,是吗?”乙:“这说的有点儿夸张,但都各有所长,我爸爸会弹琴,我妈妈会拉小提琴,我姐姐会唱歌。”  相似文献   

16.
晨风 《今日科苑》2012,(18):43-44
2012年9月21日消息,一年一度的搞笑诺贝尔奖今天揭晓,共颁发十个不同领域的奖项。俄罗斯一家公司因将老旧武器制成钻石获和平奖;荷兰和美国科学家因发现黑猩猩通过屁股辨认个体获解剖学奖;文学奖授予了美国政府责任署,以表彰他们发表的有关如何准备一份报告的报告的报告的报告。  相似文献   

17.
从21世纪以来诺贝尔科学奖得主的专利数据出发,依据钱学森的技术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体系层次结构思想,对诺奖成果的科学性质进行判断和分类。诺奖数据显示,近15年来,物理学领域呈现出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平分秋色的局面,而化学、生理学或医学领域明显地出现了趋向技术科学一边倒的局面。这意味着,仅从基础科学层次出发不足以实现接近诺奖和提升科技实力的宏伟目标,必须重视技术科学在建设科技强国过程中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8.
幽默与智慧     
《科学生活》2011,(2):86-86
搞笑无厘头 空姐老婆 从前有一只老鼠他很想找一个老婆,可总是找不到。终于有一天他高兴地对他的朋友讲:“我有老婆了。呵呵!” 朋友说:“你怎么不把弟妹领来让我们看看。”  相似文献   

19.
搞怪遗嘱     
《科学与文化》2006,(12):40-40
众所周知,老人立遗嘱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稍有偏心就可能让子女们为遗产打得头破血流。鲜为人知的是,世界上还有许多颇为荒唐搞笑的“另类遗嘱”,这些遗嘱让死亡带上了“幽默味”,变得不那么神秘和可怕。  相似文献   

20.
《发明与创新》2004,(5):43-43
科技部与中国科学院联合举行了“武衡星”命名仪式,以此褒奖和纪念我国这位已故科技战线杰出的领导者与组织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向武衡的家属颁发了“武衡星”命名证书,周光召院士颁发“武衡星”轨道图。经中科院地学部建议、中科院批准,国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