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课堂是师生生命活动的舞台,需要生动活泼的生成。生成考虑了课堂中学生合理的发展需求,是对预设的超越。生成是教学的本质内涵,如果课堂教学完全按预设进行,就会显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命与活力。不过,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在现实的教学中,如果抛弃了“预设”,  相似文献   

2.
叶澜说:“要让课堂焕发生命与活力.”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学习中的体验,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才能彰显学生的生命活力,让课堂教学焕发异彩.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促进课堂的生成呢? 一、精心预设——有效生成的基础 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预设是生成的基础,如果没有预设,生成就成了“空中楼阁”.  相似文献   

3.
“生成性课堂”的教学案例及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些教师认为,“生成”不能“预设”,课堂应让“教”围着“学”转。“生成性课堂”的教学案例表明:预设的课堂在动态生成中丰盈、在动态生成中升华,预设与生成必定在弹性设计中契合。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在课程活动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的生命体的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乃至教学目标。由此可见动态生成性是课堂具有生命活力的重要标志,作为教师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就要注重教案与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新课程提倡课堂动态生成,课堂上就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因素。这就需要教师凭借教学机智去应对。但是我们必须明确教师精心的“预设”是课堂上“动态生成”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充分的“预设”才能灵活的捕捉,  相似文献   

5.
课程它既包含静态的计划、安排,更包括动态实施的过程。静态的计划与安排是教学的准备阶段,可称之为课前“预设”;动态实施的过程则体现了课程内容的生成性特征。充分的预设是课堂生命的本源,也是生成的土壤和催化剂。离开了预设,生成就是无根的苗,无线的风筝。生成则是预设的新生命,是课堂的生命体现。没有生成,课堂便是一潭平静的湖水。从这个意义上讲,生命的课堂是因预设而存在,因生成而精彩。一、课堂的生命之源——预设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要上好一堂课,充分的预设是必须的。那么,怎样才能让预设充分呢?1郾教师要吃透教材,有生成的…  相似文献   

6.
注重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它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以当时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有价值的问题,有创见的观点为契机,调整或改变预先的教学设计,引发学生深入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从而生成新的教学资源,生成学生的创新力,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一、备课充分预设,引发动态生成生成与教学预设相对应,没有教学预设很难出现动态生成;期待更多精彩的“生成”,就必须在备课时做周详巧妙的教学“预设”。我发现一些特级教师、名师的课“亮点”闪烁、异彩纷呈,除了他们驾驭课堂的技术娴熟之外,教学预设得完美也是直接的…  相似文献   

7.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是师生围绕教学内容开展的积极的、有效的、动态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的生成与预设是一对矛盾统一体.课堂因为有了活动单的预设才不会偏离轨道,课堂因为有了意外生成,才充满了生命的气息.教师在“活动单导学”数学课堂中,要用精心的预设引发课堂的动态生成,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即时学情,合理调整和改变活动预设,充分挖掘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让学生在“生成”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进行本体意义上的学习,真正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林元朝 《成才之路》2009,(16):16-17
教学过程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是生成的,不是预设的:是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预设”和“预设生成”外,往往还会产生一些意料之外而又有意义的信息材料,即非预设性生成。在科学教学中如果能及时捕捉并有效利用这些非预设性生成的资源,将促进课堂活跃,激发课堂教学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9.
动态生成:课堂因你而精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正是因为有了“动态生成”的观念,课堂孕育了新的生命。所谓“动态生成”式的教学,就是指师生为了实现教学任务和目标,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  相似文献   

10.
捕捉非预设性生成资源激发科学课堂生命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过程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是生成的。不是预设的;是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预设”和“预设生成”外,往往还会产生一些意料之外而又有意义的信息材料,即非预设性生成。在科学教学中如果能及时捕捉并有效利用这些非预设性生成的资源,将促进课堂活跃,激发课堂教学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1.
翁晓碧 《新课程研究》2009,(10):140-142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两者是相互依存的。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反之,如果不重视生成,那预设也必然是僵化的,缺乏生命力的。因此,教师应在预设基础上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看待数学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动态的课堂,基于充分预设;要重视预设,更要重视生成;动态生成是课堂预设的升华。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是一个渐进的、多层次和多角度的非线性序列,是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预设”和“预设生成”外,往往还会产生一些意料之外而又有意义的信息材料,即非预设性生成。教学中如果能及时捕捉并有效利用这些非预设性生成的资源,将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一、捕捉学生的解惑需求,激发数学课堂的生命活力由于学生的差异,教学过程中势必会产生学生基于个体生命体验之上的各种见解或疑惑。在教学中,如果让学生的真实思想得以充分暴露,也就是捕捉这种“非预设生成”的见解或疑惑,并及时调整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倡导生成性教学,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一个动态的、成长的、变化的、有生命的完整历程。然而,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习惯以师为本,刻意执行预设教案,冷落课堂生成,课堂教学孤立、封闭、僵化,学生难以展翅高飞。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如何突破“预设”窠臼,变“预设”为生成,及时捕捉生成的智慧火花,构建课堂动态生成式的教学,让课堂绽放活力,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是学生与教师、同伴“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会有许多意外与惊喜。在这一过程中,预设成功与动态生成是相互联系的。离开了预设,生成就无从谈起,没有了生成,预设也就变成教条。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比预设更有意义和价值,因为精彩往往源自生成!在生成的过程中,师生双方超越了传统的教与学的理念,课堂中充满了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满足,焕发了师生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它所提出的最高宗旨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却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我们往往无法预见。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生成性课堂具有不可预定性,其随机性造就了许许多多的生成性问题。可以说预设与生成作为一对矛盾统一体,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预设中有生成,生成离不开预设。只有预设的课堂也许是有秩序的课堂,但会缺乏些许灵气;生成的课堂也许会乱一些,但可能会因此而精彩。课堂要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好的课堂效果也只有在师生的互动中才能生成。  相似文献   

16.
教育家布鲁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新课程的数学教学更需要生成指导下的预设,并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针对教学窦际进行灵活调整,追求动态生长,从而让数学课堂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教学理念。那么,如何更好地让思想品德课堂超越预设,在动态生成中呈现出蓬勃的生命活力呢?一、精心预设是促进课堂动态生成的"敲门砖"生成与预设是矛盾统一体。教师精心预设,准备得越充分(根据课程标准及学情),就越能更好地捕捉、利用生成性动态资源。教师要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教育智慧,利用课堂上动态生成的各种教学资源,调整教学流程,动态处理课堂,  相似文献   

18.
“动态生成”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当今课堂教学中广大教师的普遍追求.更是目前教学研讨的时髦话题.生成,既有教师通过“预设”预约的.这是教师的期待.亦是对教学的肯定:生成.也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凭借自身的探究、体验、感悟进发出的“灵光”,令人惊喜!课堂教学是施教者与学习者的“成长历程”.动态生成是教师教学生命的体现,更是学生学习生命的体现。精彩的动态生成,体现了课堂的活力.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生命化课堂的理想状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预设”和“生成”这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融入到了我们的教学中.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静态预设”的过程,也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生成,不是对预设的否定,而是对预设的体现和发展.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地合起来,才能使课堂变得更精彩.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前精心预设,课上有效生成呢?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从本质上讲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它是相对于“预设”来说的。所谓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是指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为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面对有价值的动态生成性资源,独具慧眼的教师会善于捕捉并及时纳入临场设计,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使课堂生成出人意外的精彩。因此,也有人把“课堂生成”称为“未曾预约的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