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竞技健美操专项力量概念的认识,阐述发展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下肢专项力量的重要性,并根据项目特点以及跳跃类难度动作的技术要求,提出运动员下肢专项力量的训练方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研究结果:专项力量素质是发展健美操难度动作的基础,也是高水平健美操运动员的核心素质.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  相似文献   

2.
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竞技健美操动作难度大、变化快、技术复杂,追求动作的全面性、准确性、艺术性、创新性,对力量、柔韧、协调等素质有较高要求。力量素质是竞技健美操比赛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所在,一切高难度动作的完成都必须由各部分的力量素质作保障,没有力量就没有难度动作,更没有难度动作的创新,分析竞技健美操的用力特点、力量训练手段及特点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水平健美操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度发展的体能水平是健美操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的决定性因素,而力量素质在体能训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分析我国男、女健美操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的主要方法与手段,揭示健美操力量素质训练的规律与训练重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健美操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论力量训练在竞技健美操运动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竞技健美操的特点及竞赛规则对力量素质的要求入手,分析了力量素质在竞技健美操运动中的重要性,并依据运动训练学的理论,提出了相应的力量评定方法和训练负荷量度,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5.
健美操运动员在竞技过程中,力量素质能力是一项基础能力,运动员的力道要有强弱的变化,这不但有利于其他能力的发挥,也会直接影响到专项竞技技术的使用。因此,运动员在完成一些高难度的动作时,要凭借自身强大的竞技能力和竞技水平,从而来赢得比赛的胜利,其中,需要运动员力量素质较强才能实现,所以加强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核心力量素质,成为比赛胜利与否的关键。本文讲述对运动员核心力量的训练来强化健美操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和完成质量情况。  相似文献   

6.
浅谈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及训练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文献法和逻辑分析的方法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应具备的柔韧、力量、协调灵敏、身体姿态、表现力以及心理等方面的素质进行讨论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训练方法,希望能为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基本素质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优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力量素质和柔韧素质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参加“1998年第4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的男女运动员力量素质和柔韧素质指标的测试,对运动员力量素质和柔韧素质的现状与特点进行分析与比较,拟建立优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和柔韧素质优化模型,为运动员的科学选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项力量是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基础和关键,由于竞技健美操运动技术的特殊性从而决定的特殊力量,必须通过专门的训练才能有效地提高。科学地分析竞技健美操运动技术所必需的专项力量,采用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是提高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专项力量的根本措施。研究目的:针对竞技健美操的专项特点,在评定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下肢快速力量的基础上,探索能提高专项技能的专项体能训练方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结合教学训练的实践。结论: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进行专项训练技术训练的同时要注重快速力量训练和本体感觉训练结合。建议:在发展核心力量的基础上.进行快速力量训练:设计一些与竞技健美操专项技术动作用力方向、用力技术特点相近的练习手段。增加本体感觉训练,通过影响人体感觉关节位置、运动及平衡的能力的本体感觉和平衡训练,提高维持静态和动态稳定性的能力,改善“空间感觉”和动作的空间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姚瑞 《中华武术》2022,(2):41+44-45
健美操作为一项备受欢迎的运动,在学校中发展迅速,尤其是竞技健美操对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本研究将弹力带训练法应用于健美操训练,以信阳师范学院健美操班学生为例,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训练8周后,测量实验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弹力带训练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力量素质,也对身体姿势控制能力有一定作用,从而也增加了训练方法多样性,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以天津体育学院竞技健美操队16名男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用传统力量训练和传统力量+核心力量训练的方式进行了8周的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运动员的核心力量、核心稳定性均有所提高,且差异具有显著性,但实验组提高的幅度较大;传统力量与核心力量相结合的训练方法更有利于提高运动员核心区域相关肌群的力量和稳定性水平;实验组运动员的竞技健美操专项力量素质以及完成C组跳跃类难度动作的落地稳定性水平都比对照组提高的幅度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竞技健美操的功能、高校健美操训练方法以及训练原则等,阐述了各种训练手段的训练对运动员的身体、技术、意识和心理等方面的影响,从而有效地改善与提高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和运动技能,进而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12.
健美操运动是一项以有氧运动为基础,以健,力,美为主要特征,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的身体练习。在众多健美操的种类中,竞技类健美操对运动员的力量、耐力、协调、灵敏、体能等素质以及技能要求较高。因此,如何更好的开展健美操项目的训练,一直是活跃在体育科研第一线上学者研究的重点,本文从健美操训练的恢复性训练角度入手,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对比分析法,把结合健美操运动特点的自我默念与暗示引入健美操项目恢复性训练中来,并运用实验对其效果进行验证,得出在健美操项目恢复性训练阶段适当加入场景暗示与自我默念有利于健美操运动员的疲劳恢复。  相似文献   

13.
表演性健美操分为基层比赛操、舞台表演操。它与健身性健美操和竞技性健美操有所不同,它的主要目的是“表演”。作者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并结合自身的实践,从音乐、动作、创新、美、艺术性等方面探讨表演性健美操的创编要求,以及从基本姿态、音乐素养、动作力度、动作难度、心理素质、创编能力、表现力等方面探讨表演性健美操的训练方法,使高校表演性健美操得到更快的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14.
健美操是一项在伴随着音乐的节奏的情况下,把身体的练习作为一种手段的能够对人的身形达到塑造和促进身体健康的一项有氧运动。而竞技健美操就是在健美操的基础上,对音乐节奏有更高的要求,并且要求练习者能够在音乐的伴奏下完成一系列复杂的高难度动作的体育活动。竞技健美操中的表象训练对一个健美操的练习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能够很好的调整舞者的心理素质。本文主要以山西省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为例,采用实验对比的方法介绍了何为表象训练,表象训练与竞技健美操训练之间的关系以及表象训练在竞技健美操训练中的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15.
竞技健美操与竞技艺术体操同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的运动项目,两运动项目的评分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艺术分、难度分和完成分。其艺术分的高低主要体现在成套动作的编排方面。因此,科学、合理、独一无二的成套动作编排是每个教练员及运动员目标。通过对两运动项目的成套动作编排内容及要求进行比较分析,以找出两者成套动作编排的特点及相似的方面,为竞技健美操及艺术体操的成套动作编排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国际竞技健美操规则的每次修改都会对竞技健美操的发展和与之相对应的训练方法带来变革。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通过对2001~2004年和2005~2008年的国际竞技健美操评分规则的比较分析,探讨竞技健美操艺术分变化的特点,旨在为健美操的训练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分析音乐风格在健美操运动员技能表现训练中所起到的重要引导作用,验证不同音乐风格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动作幅度、动作速度、动作力度、动作弹性、身体控制等操化技能表现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8.
艺术体操和健美操的同异及教学中的互补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体操和健美操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两个体育项目,它们有共同的特征,也有不同的特点,在教学中将两者适当的结合起来,发挥它们的互补作用,可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更完美的锻炼效果。  相似文献   

19.
健美操是一项在我国高校发展迅速的新兴体育项目,它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关注该项运动项目。轻器械健美操是健美操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它是充分利用轻器械的属性特征编排出具有健身性、表演性、可观赏性的成套动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视频观察法、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试图依据(2012年全民健身操展示大赛评分指南》,为轻器械健美操成套动作的创编提供新的思路。希望通过本选题的研究,能够帮助解决教练员在创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误区,更好地帮助教练员了解轻器械健美操的项目特性和创编方法与步骤,成功创编出一套既展示本队参赛运动员特点同时又能够让裁判和观众印象深刻的成套动作,为提高我国轻器械健美操项目的整体水平尽一点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