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方言中叠词样式丰富,使用频率极高,叠词研究对于传播东北文化,展现东北方言独特魅力。我们以《东北方言大词典》为材料,列举了东北方言中叠词较多的词类并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东北方言的后缀十分丰富,本文以东北方言后缀"巴"为研究对象,从《东北方言大词典》中收取带后缀"巴"的词语44个,对其进行语义研究和语法分析。首先分析东北方言后缀"巴"的意义,分析它和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巴"的区别,然后分析东北方言后缀"巴"的结构类型,最后进一步探讨东北方言后缀"巴"的语义、语用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随着赵本山、黄宏等东北演员的崛起,《刘老根》、《马大帅》、《乡村爱情》等东北电视剧的热播,《同桌的你》、《不差钱》等东北小品的广受欢迎,以及《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等东北歌曲的高度传唱,东北方言呈现出其大热的趋势。本文通过收集资料,采用比较归纳的方法来着重探讨东北方言大热的原因,并加入了前人未探讨的角度不仅从东北方言的自身魅力加以探讨,更是从外在的传播媒介来进行分析,让人们更加清晰明确地了解东北方言的流行原因。  相似文献   

4.
东北方言与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人文历史、文化背景、民族构成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东北方言是东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东北文化的载体。东北方言与关东文化的关系极其密切;东北方言与当地各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互相融合;同时,俄、日、韩等周边国家语言文化也对东北方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著名网络小说《鬼吹灯》对东北方言的精湛运用,反映了东北地区独特的文化,是其风靡一时的重要原因。以小说中东北方言词汇为研究对象,从名词运用、动词运用、形容词运用三个方面进行详细探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小说语言使用上的特色,也为地域方言与地域文化的关系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东北话更适合用来开玩笑、调侃,所以其被广泛应用于喜剧色彩浓烈的小品、二人转、方言电视剧中。因此,东北腔也具有了修辞效果,那么,本文从东北方言依存的地域文化、心理学的刻板效应、东北方言的本体特征来探究东北腔的修辞效果的成因以及作用。  相似文献   

7.
东北方言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学界对东北方言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本文从概貌、语音、词汇、语法、文化等角度对东北方言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认为东北方言的研究目前还有很多不足。由于东北方言的研究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所以我们应该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正>现代汉语一般分为七大方言区,东北方言属于北方方言的一个分支。《历史语言学》中关于东北方言和北方话的关系有这样一段描述:"我们设想,北京话的源头可能在东北,随着满族入侵,居民内迁,东北方言的扩散波涉及到北京及其附近地区,覆盖了原来的北京土话,使其成为底层"。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相近,语法结构也最为相近,易于理解,获得很多人的喜爱。东北方言在其演化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其特有的自然地  相似文献   

9.
《汉语大词典》是一部“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大型语文词典。按理,对历史文献上出现的古今词语都应该收录。但由于这部词典出于多人之手,词语漏收现象十分严重。对此前人多有讨论。本文主要根据两部大型方言词典(《汉语方言大词典》和《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来说明《汉语大词典》对保留在各地方言中的古语词漏收和义项漏收问题。  相似文献   

10.
明清徽州契约文书中含有大量的方言俗语词,具有重要的词汇学、方言学、辞书学价值。本文运用辞例归纳法,考释徽州契约文书中21则方言俗语词,补充《汉语大词典》、《汉语方言大词典》等大型辞书失收的词条和义项。  相似文献   

11.
浅析东北方言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言是形成普通话的基础,在特定场合里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东北方言有着较为完整的语言体系。本文通过浅析东北方言的特点,展现其独特魅力,希望更多人重视和保护东北方言。  相似文献   

12.
东北方言无论在语音方面,还是在词汇、语法方面都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特点。关于反复问句,《中国语文》1985年第1期朱德熙先生的《汉语方言里的两种反复问句》一文,给我们很大的启发,他说“VP不VP型反复问句在方言里的分布很广。北  相似文献   

13.
《大连大学学报》2019,(2):65-71
贵州契约文书数量众多,词汇丰富。如"栽手""栽主""佃主""当主""借主""断主""补主""塚""棺""墱""坉"等11例词语或其新意义在《汉语大词典》《近代汉语词典》《近代汉语大词典》《汉语方言大词典》和《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等大型辞书中未见收录。训释这些词语,对于《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辞书的编纂修订是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4.
文章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谈了《忻州方言俗语大词典》所收语词的一些基本情况;第二部分论证了《忻州方言俗语大词典》与晋语研究的关系和忻州方言的一些构词特点;第三部分写了编纂和出版《忻州方言俗语大词典》所带来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目前能看到的东北方言词典,有《简明东北方言词典》(许浩光、张大鸣编)和《东北方言词典》(马思周、姜光辉编)两种。现对以上两种词典做一点补充工作。凡这两部词典所收并且对词语释义也是我们所同意的,本文不收;本文收录以上两部词典未收或对词语的释义我们认为是不合理的词语。为了印刷方便,本文用汉语拼音注音;E、F为汉语拼音方案的音序;/前后为可替换成份;()内为可出现成分;*为不说。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方言角度,解释了《东京梦华录》一书中的几个词语,如“旋”、“淹”、“虫蟻”等,以明此书在方言词汇研究上的价值。同时,文章兼论《汉语大词典》、《汉语方言大词典》的若干阙失。  相似文献   

17.
《汉语方言大词典》在处理颜师古《汉书注》所引方言词语时存在一些疏漏,本文举出妯娌、适、合、诩畜等13个词,从条目、释义、书证三方面对《汉语方言大词典》加以补充。  相似文献   

18.
随着小品这一媒体形式的发展,东北方言也随之红遍大江南北。近年东北方言的一些语音、语法现象渐渐进入普通话,而东北方言又不受普通话的"局限",有其自己的语音特点,平直中有波澜,说话时尽显诙谐、幽默,东北方言语音的特殊性和词汇的生动性使其迅速流行起来,掀起了一场"东北方言热"。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方言角度,解释了《东京梦华录》一书中的几个词语,如“旋”、“淹”、“虫蠛”等,以明此书在方言词汇研究上的价值。同时,文章兼论《汉语大词典》、《汉语方言大词典》的若干阙失。  相似文献   

20.
东北方言熟语体现出东北方言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从修辞的角度对东北方言熟语韵律的讲究、用词的独特、修辞格的广泛应用三方面加以考察。其中,用词的独特最为突出,体现在充满地域色彩的特色词语、具有鲜明感情色彩的粗俗表达、富有独特表达韵味的"儿"音尾、突出生动形象特色的拟态词语、善用文化丰富的历史人物词语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