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婺源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上饶市北部,是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之乡,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丽的乡村"。婺源的山、水、竹、石、树、桥、亭、涧、滩、岩洞、舟渡、古民居等和谐地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而美丽的田园风光,有着世外桃源般的意境,给人们一种回归自然和超凡脱俗的感觉。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成为人们旅游休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信阳市郊旅游休闲山庄为例,研究乡村旅游建筑的生态适宜化。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借助创新驱动发展,实现乡村发展的新旧动能转化是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路径。在改革完善农村基本经营、集体产权等制度的同时,吸引大量人才到乡村创业就业就成为创新发展的必要条件。有鉴于此,文章通过大学生这一主要人才构成,对乡村创业软环境进行评价,以实证研究的方式探索乡村创业软环境的主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4.
哈罗德·拉德当了好多年的警察。他喜欢这种生活。但等他哥哥去世并留给他一些钱之后,他想尝试干干另一种行当。他的妻子弗莱达要他这么做。他们考虑再三,最终决定买一家旅馆。他们花了好长时间才找到合适的地点。他们不得不用好几个月的时间到各处都去看一看。他们想要一家乡村旅馆,可又不能离城镇太远。他们也不想要一家太大的旅馆。最终他们找到了一家他们想  相似文献   

5.
《邢台学院学报》2019,(3):100-103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返乡创业的农民工逐渐成为乡村发展的重要带动力量。依据当前皖北返乡创业农民工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并从现状分析、机遇挑战分析、创业及政策支持体系等方面提出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6.
乡村小微学校是新时代城市化过程中,经过调整布局后呈现的新形态学校,小而全、硬件软、软件次是其最显著的特征,也是其发展的现实困境。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学校在不断寻求发展的方向,形成了具有鲜明本土特质的"成长密码":顶层设计,激发了办学活力;荷竹定律,坚定了办学信念;特色课程,提升了办学品质;全科教师,破解了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7.
乐活     
旅馆标志一位度假者给一家海边的旅馆打电话,询问旅馆所在位置。在电话里,度假者被告知:"旅馆离海滩只有扔一块石头那么远。""可我怎么辨认哪家是你们的旅馆呢?"答复是:"这好办,就是到处都是破窗户的那家。"  相似文献   

8.
当代女作家孙惠芬的长篇小说《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呈现出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这种乡村气息体现在对农村日常生活的原汁原味的描写,细致的场面描写以及对北方农村日常生活风俗画的描写当中。  相似文献   

9.
一碗面     
毕业以后,我就去广州的一家合资公司报到,在南下的火车上,身上的钱不慎被小偷扒走。刚出校门,我就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我只好在一个中转站下车,住进一家最便宜的旅馆,用仅剩的  相似文献   

10.
毕业于贵州省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系2012届投资与理财专业毕业生张奇伟,参加2011年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贵州省决赛荣获第三名,并获得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优秀奖,现自主创业在铜仁市创办了一家"美丽人生"婚庆公司。他的公司成立于2012年4月,是一家专门从事婚庆、商业庆典的礼仪服务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1.
乡村融入是乡村教师留在乡村的根本之路.乡村融入是乡村教师知识分子属性完整呈现的需要,是乡村教师社会功能效用充分发挥和教育教学质量有效提升的需要.乡村教师面临融不入乡村的巨大困境,乡村文化隔膜使乡村教师在精神上难以和乡村沟通,出现了乡村与乡村教师心灵关联被阻隔的"失心"现象;生活交往的相异性、单一化和表面化,使乡村教师在生活上出现了和乡民联络障碍的"失联"现象;乡村教育情感弱化使乡村教师失去了对职业的忠诚热爱而出现了"失业"现象.乡村教师乡村融入之困的纾解,要以"文化共同体"自觉实现精神融入,要以"场域与惯习"重构实现生活融入,要以"职业情怀"养成实现教育融入.  相似文献   

12.
蔡明山 《武陵学刊》2022,47(1):123-130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的灵魂和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乡村情怀"可以弥补政策上的不足,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等诸多问题.因此,政府和教育部门应特别关注教师"乡村情怀"的培植,使乡村教师因"情怀"而扎根,因"情怀"而生理想.乡村教师的乡村情怀包括爱乡村生活、爱乡村环境、爱乡村教育和担当乡村振兴使命;其培植可以从道德升华与价值塑造、社会教育与政策保障、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环境提质与文化熏陶等方面着手;其培植效果则可以从是否有志愿下得去、留得住、扎下根、有更长远的思想认识、以及现实状态等多个维度加以评价.  相似文献   

13.
"卓越乡村教师"这个概念在不同语境下其内涵并不一样。卓越乡村教师培养语境下"卓越乡村教师"的内涵应为"具有卓越潜质、在乡村任教且认同乡村文化的教师"。卓越乡村教师培养的根本就是培养出在乡村任教且认同乡村,并具有卓越潜质的乡村教育人才,也就是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优秀乡村教育人才。文学院"卓培班"采取"乡村取向"的宏观战略,从目标定位、培养模式、培养方法等方面努力追寻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乡村合作运动是南京政府在建立现代民族国家过程中,为整合乡村而强制推行的一项经济措施.其起始于江浙两省,然在自上而下进行中,因其与基层的政治体制变革紧密相系,过多依靠国家行政力量推行,导致合作社为乡村政权"内卷化"现象所侵蚀,"变异"为地主富农豪绅的牟利工具.大异于政府的"拯救乡村"、"救济农民"之旨趣.此事例揭示乡村自治和自组织能力的养成只应依靠农民和村落社会自身,而非政府单独的"行政杠杆"强制力量所能奏效.  相似文献   

15.
乡土文化传承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内涵,而教育是文化传承的前沿阵地,文化传承是教育的内在功能,所以乡村文化振兴离不开乡村教育的助力.作为乡土社会的文化精英,乡村教师担承着时代赋予的教育责任,即在承续和改造乡土文化以及培养"文化人"的过程中推动乡村振兴.然而,在乡村发展的特殊时代节点,乡村教师传承文化的责任在多种张力的交互影响下面临着"无知""无情"和"无能"的巨大挑战.面对乡村社会结构调整带来的阶段性功能障碍,乡村教师应从"了解乡土""热爱乡土"和"改造乡土"三个方面,探索文化传承的教育作为,贡献振兴乡村文化的个人智慧和努力.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名乡村小学教师,1998年毕业于临高师范学校,9月安排到地太小学当教师,2003年函授于海南师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专毕业,从1998年毕业至今,我已在这所纯朴且富有民族色彩的乡村小学教书10年了在这10年的乡村教学生涯中,我登过千家万户的门坎,饱览过美丽的田野风光,品尝过三千多日子的酸甜苦辣、一那一句句温馨的话语,那一双双热情的手,还有那一双双渴望求知的小眼,使我这10年的教学生涯如一幕幕影片时常展示在我眼前,让我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7.
《当代教师教育》2020,(2):38-44
经历"撤点并校"和"后撤点并校",城满、乡弱、村空的现象涌现,乡村教师数量短缺和能力不足凸显出来。城镇化加速之前的乡村教师居住在农村、工作在农村,"家""校"都以农村为基础;城镇化进程中的乡村教师居住在城镇、工作在农村,"家""校"发生了变化。解决乡村教师难题要基于城镇化、市场经济、社会变迁等时代特征,借助乡村振兴战略利好政策加大投资,改善办学条件;以城乡一体化优势改变乡村教师结构,鼓励"精英"参与。同时加强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提高乡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为公平而有质量的乡村教育交出满意答卷。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社会转型,乡村社会的生活基础、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乡村忌讳的出场频率和作用效果已发生转变,但熟悉社会仍然是乡村社会治理的最大基础。需要重新认识乡村忌讳在乡村生活中的三个面相,挖掘其在安全教育、道德规范、社会行为等方面的文化治理功能,探寻乡土与现代、制度与文化交织互促下的乡村社会秩序力量,让"记忆"在推进乡村社会治理中被记住。  相似文献   

19.
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受到国家重视,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在此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目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面临"教不好""招不满""留不住"的现实困境,不利于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此,需要通过有效措施强化乡村教师队伍、提升乡村教育质量,诸如提升乡村教师综合待遇,优化职称评审制度;加强乡村教师培训和培养,坚持"国培计划"和"特岗计划";培养教师乡土情怀,增强乡村认同感;利用"互联网+"平台,加强城乡教师队伍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20.
张晓震 《教育》2008,(9):30-30
乡村教师平凡事,这句话用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二份子芗敦育世家白风龙一家是很适合的。他们书写的是一家三代投身乡村教育的平凡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