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犯罪构成理论和犯罪构成体系是近年来刑法学犯罪论部分研究的基准与核心 ,被视为罪刑法定主义客观、具体的再现。本文从犯罪构成理论出发 ,从构成要件和要素 ,对刑罚权的制约等方面对犯罪构成体系学说和犯罪构成理论作了一些比较和考察 ,反思了我国犯罪构成理论存在的一些问题。借鉴大陆法系犯罪体系学说的合理精神 ,探讨了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2.
犯罪构成理论最早出现在13世纪,刑事古典学派的理论为犯罪构成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后期古典学派时期,犯罪构成理论正式形成。在刑法理论传到日本后,犯罪构成理论得到了新的发展,创立了违法有责类型说。随着实践和理论的发展,两大学派开始互相吸收对方理论的优点,犯罪构成理论变得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3.
犯罪构成理论是刑法学理论的核心,主观客观要件更是犯罪构成的基础要件。本文旨在比较我国与英美法系犯罪主观要件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各自的优缺点,以期为当前形势下修改或完善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犯罪主体是不是犯罪构成要件 ?刑事立法和刑法理论与实践都不可争辩地表明 ,犯罪主体要件在犯罪构成中存在的必要 ;但传统刑法理论却未能摆正犯罪主体要件在犯罪构成中的位置 ,从而也导致对行为要件的错位 ;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应当是犯罪行为要件与犯罪主体要件的有机统一 ,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是犯罪构成内在所固有的基本矛盾与规律  相似文献   

5.
犯罪构成理论被学者们誉为刑法学王冠上的宝石.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在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方面曾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其问题也日益彰显出来.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的犯罪构成体系进行一些局部的调适和修正.  相似文献   

6.
通说认为,基本的犯罪构成与修正的犯罪构成是针对犯罪完成形态与未完成形态的分类。这一分类存在以下缺陷;修正的犯罪构成来自德、日大陆法系刑法理论,引入我国会承继其自身不足,还会水土不服;修正的犯罪构成论在我国必将引发犯罪构成二元论,既分则基本的犯罪构成与总则修正的犯罪构成,从而导致必然的逻辑错误与认定犯罪标准的混乱。完结的犯罪构成与未完结的犯罪构成的分类,能够充分揭示犯罪完成形态与末完成形态的特征,彰显犯罪构成作为犯罪认定为一标准的实质,与我国刑法总则与分则的具体规定也相吻合,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经历了很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比较科学的体系。同时在自身逻辑结构和实践运用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与德国相关理论比较时.后者显示出一定的优越性。但是我们不能照搬德国的犯罪构成理论,而应该在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吸收德国理论中的有利因素,从而使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8.
随着司法实践的深入和法学理论对刑法学犯罪构成理论的深入研究,传统的犯罪构成理论在学理界和司法界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诟病,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图从构成要件的内涵界定角度出发探讨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重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犯罪构成的类型入手,归纳比较典型的犯罪构成理论,为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发展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0.
犯罪阻却事由与犯罪构成是刑法理论的基础概念。通过本文对犯罪阻却事由与犯罪构成并列关系的探讨,笔者认为,犯罪阻却事由与犯罪构成的关系作为犯罪论体系的组成部分,是讨论一个犯罪论体系优劣的标准,却不是决定犯罪论体系的标准。本文主要讨论犯罪阻却事由与犯罪构成的并列关系的相关事项,并简略加以评论,从而有助于理解众多的犯罪阻却事由与犯罪构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犯罪的基本形态是指我国刑法分则所规定的单独犯罪的既遂状态,为了满足共同犯罪各类形式的需要以及适应犯罪形态的变化,就需要对基本的犯罪构成进行修正,由此便产生了修正的犯罪构成。帮助犯与帮助犯的中止形态是修正的犯罪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犯中止形态包括共同犯罪与中止理论两部分内容,对这一结合问题进行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犯罪构成作为刑法理论的核心,是检察部门审查起诉和审判监督的实体法标准,是审查起诉的实体法依据和提起公诉证据标准的实体法核心,影响并制约公诉证据体系的建立;犯罪构成理论也是刑事审判监督启动的实体法标准。缺少犯罪阻却要件的犯罪构成理论限制了公诉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犯罪构成理论是犯罪论的中心课题,是认定某行为是否成立犯罪的核心环节。但是我国的犯罪构成相较于德日三阶层的犯罪论存在与犯罪概念界定不清,正当化事由在体系中的地位不明,缺乏阶层性,易导致主观归罪,期待可能性地位缺失等诸多不合理之处。有必要对我国的传统犯罪构成理论的缺陷进行深入剖析,以有助于我国犯罪构成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环境犯罪严重而刑罚少,环境犯罪构成要件难以确定是关键因素.而国内对其研究者颇少,对环境犯罪构成要件的界定探讨可以为立法司法实践与理论研究提供材料.为此,首先明确其概念,确定界定的原则依据,然后对环境犯罪构成要件三方面内容及其层次、排列顺序进行论证,最后分析了环境犯罪构成要件应该包括的要素.通过国内外对比分析,突破传统犯罪四要件说,确立了环境犯罪构成要件三要素说.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刑法中关于"危害行为"没有明确的概念。它是我国传统刑法理论创造的一个范畴。作为犯罪构成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危害行为理论未能解决"行为"自身内涵,其危害性判断上缺乏规范性,充其量是个道德范畴,在逻辑上与犯罪构成其他要件也难以理清。危害行为概念使我国犯罪构成缺乏精确的评价能力。犯罪评价体系应以构成要件行为概念取代危害行为。  相似文献   

16.
环境犯罪严重而刑罚少,环境犯罪构成要件难以确定是关键因素。而国内对其研究者颇少,对环境犯罪构成要件的界定探讨可以为立法司法实践与理论研究提供材料。为此,首先明确其概念,确定界定的原则依据,然后对环境犯罪构成要件三方面内容及其层次、排列顺序进行论证,最后分析了环境犯罪构成要件应该包括的要素,通过国内外对比分析,突破传统犯罪四要件说,确立了环境犯罪构成要件三要素说。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法理论误将大陆法系犯罪成立体系中的"构成要件"与我国刑法语境中的"犯罪构成"等同起来,同时又不加区分地照搬了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有关违法阻却事由的论述,从而认为排除犯罪性的行为虽符合犯罪构成但因不具有社会危害性而不构成犯罪。其实,此类行为本身就不符合客体要件或主观方面要件,应直接承认此类行为是因不符合犯罪构成而不成立犯罪。  相似文献   

18.
本从犯罪构成的由来出发,阐述了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内涵及其基本内容,分析了其俣理性和存在的问题性和存在的问题或缺陷,探讨了我国引入“期待可地能”理论的司法价值,旨在为完善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从而推动我国的法律建设起抛砖引玉之用。  相似文献   

19.
实质违法性判断是大陆法系犯罪构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然而,我国刑法理论认为违法性不是犯罪构成要件,使得我国定罪过程缺乏实质违法性判断。实质违法性要件的缺失不仅导致犯罪构成定罪功能不足,而且缺乏对诉讼实践的指导功能,并与实质的罪刑法定原则相悖。为此,需要将违法性作为要件纳入到犯罪构成体系当中,具体来说就是纳入到犯罪客体要件之中。  相似文献   

20.
从行为论与犯罪论的关系角度分析,中国的犯罪构成理论是作为行为论的犯罪论,由于行为论被包括在犯罪构成理论中因而不具有独立的体系性地位,从而导致中国的犯罪构成理论难以充分实现罪刑法定原则所要求的人权保障机能;而日本的犯罪论则是作为行为属性论的犯罪论,虽然犯罪论与行为论相互分离,但是由于现存的行为论难以实现它本应具有的理论和实践的机能,从而导致行为论的体系性地位低下。本文从中日犯罪论体系互补的立场出发,尝试对两国的行为论以及犯罪论体系进行了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