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耿忠良 《文教资料》2009,(32):72-74
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离开了生活,语文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因此,我们提倡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让语文教学贴近生活,回归生活,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乐于汲取广泛的语文知识,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生活是语文之源。学习语文就是认识生活、反映生活、评判生活、创造生活,即使这些内容不是语文教育所能全部承担的,至少也是语文教学所不可回避或绕开的。  相似文献   

3.
生活是语文之源,在语文教学中,应尽可能调动与课文相似的信息源,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回忆。这样,语文学习才能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反映,其最终目的是为生活服务。作文教学应为实现语文的这种功能服务。语文教师应树立这样一种思想,那就是通过语文教学,真正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的能力,开掘出一条由生活之源通向学生心灵的渠道,交给他们一把打开生活宝库的钥匙,使他们自觉地走进生活的怀抱,积极地、主动地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反映生活。为此,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5.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脱离了丰富多彩的生活,语文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语文教学要想取得高效,就必须走进学生的生活,让教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如同埋藏在学生心中的烟花,教师就是点燃者。如果教师能将烟花点燃,学生的思维就会腾空而起,异彩纷呈,语文课堂也就亮了起来。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具体的做法。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语文教学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很大程度是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语文学科是一门重视实践的学科.离开了生活.语文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拓宽途径,巧设方法让学生生活走进课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当下的语文教学仍存在着远离学生生活世界。甚至脱离现实生活的现象。如隔离生活环境,机械识记汉字;忽略生活体验,空洞分析课文;不顾生活感受,盲目练笔习作;等等。丢失了生活味的语文学习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生活恰恰是语文课程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一个支点。那么如何让语文与生活接轨,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水乳交融呢?  相似文献   

8.
语文与生活联系紧密,她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就是生活的积聚与发抒。绚烂多姿的生活有形、有情、有趣,是语文学习的不竭之源。要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创新精神,我们必须尽力丰富学生的生活,拓宽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带领学生走向生活,走进生活,  相似文献   

9.
语文老师在识字教学中应挖掘和利用师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识字教学引向生活,注重课堂之源——生活。让识字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留心生活,关注动态生成,体验生活,激发创新思维,回归生活,演绎精彩课堂,赋予识字以生命和活力,让识字课堂因生活而精彩,生活因语文而灿烂。文章就低年级识字教学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0.
张敏 《考试周刊》2011,(85):58-59
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说:“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孔子的话形象生动地阐明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于贴近学生生活,这是“根”。语文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与生活是血肉相连的。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生活是写作之源,真情则是作文的生命。也就是说,走进生活,语文教师不仅要在作文教学中训练学生言语能力,开发他们的智能因素,还要对学生进行实实在在的道德教育,陶冶他们高尚的情操。  相似文献   

12.
张宇 《文教资料》2011,(34):56-57
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是语文教学中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一个支点。语文教师应结合语文学习的特点,运用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建构生活化的语文课堂,通过生活化的语文实践,在实际教学中.架起语文与生活之桥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3.
<正>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这样的课:学生有思维但无智慧,有行动但无热情。这是由于学生对学习语文缺乏兴趣!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平常单调的语文教学阻隔了生活的源泉,不少老师教学不注重生活链接,语文教学只是从文字到文字,这样往往使语文学习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然,语文学习也就毫无情趣、索然无味了。教育家朱熹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活水"指的就  相似文献   

14.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15.
<正>新课标明确指出教科书应体现教育的性质、任务,着眼于民族素质的培养。鉴于此,第八册教材以拓宽生活领域,提高语文素养为主线编排,这个可贵的尝试与大胆的改革,开拓出语文教学的大好局面。一、编选的课文时代气息强固然,我们民族的传统教育,大有精粹可供撷取,但生活是源,离开生活,提高语文素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木之本。再说,小学生抽象思维还不发达,思维能力带有肤浅性,他  相似文献   

16.
语法知识是整个语文知识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学好语法是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在语法教学中要贴近生活,参与生活,给语法教学注入生活之水.  相似文献   

17.
写作,本就是对中国语言文字的运用和展现,而写作也更是反映生活的一种方式。利用生活内容作为提升写作的源泉,是开启教师写作教学的重要方式,也是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重要的方面。本文围绕生活为源,寻找写作素材;生活为源,展现写作情感和生活为源,展现写作价值等方面,阐述如何让小学生以“生活为源,开启写作之路”。  相似文献   

18.
写作乃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有人说,写作要以大量的阅读为基础,也有人说,写作要以大量的实践为途径。窃以为,写作要以多姿多彩的生活为源泉。因为异彩纷呈的生活是随心所欲的写作之源。换言之,写作之灵感源自于生活。因此,作文教学要采取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本文将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浅显论述农村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9.
刘增强 《河南教育》2005,(11):36-36
语文与生活关系密切,语文教学应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这样语文教学才有活水之源,语文课堂才会生动活泼。我认为,语文教学联系生活的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收看《新闻联播》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涉及国内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动态,信息十分丰富。通过《新闻联播》,我们可以看到江南水乡的秀丽,感受北国风光的壮丽,目睹国际都市建筑艺术的典雅别致,领略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韵味,认识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存的威胁。指导学生收看《新闻联播》,不只在于了解新闻,而在于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把课本知识和社会生…  相似文献   

20.
生活是写作之源,真情则是作文的生命。也就是说,走进生活,语文教师不仅要在作文教学中训练学生言语能力,开发他们的智能因素,还要对学生进行实实在在的道德教育,陶冶他们高尚的情操。一、细心观察生活1.聚焦喜怒哀乐的家庭生活。孩子们的家庭生活是温馨美好多味的,万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