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5 毫秒
1.
新课程要求师生角色转换,倡导给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课堂的环境,让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将潜在的学习能力发掘出来,教师多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放手质疑。合作学习,突破难点。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提出后,我们教学的主要任务不再仅仅是积累知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标准理念倡导的一种重要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创设数学情境,放手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留给学生独立探究的空间,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积极探索去发现问题,大胆主动地提出问题,勇于探索去解决问题,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实施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改革课程实施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着力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着力倡导探究式教学,强调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提倡将科学探究渗透在教学过程的各个部分.以下是笔者有关探究式教学的一些问题及思考,供教师们讨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在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打破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与被  相似文献   

5.
探究式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一种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实施新课程理念的重要途径。探究式教学中的教与学是开放的,是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探讨、解决问题。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使学生数学学习的欲望大增.学习兴趣高涨,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善于合作意识得到了培养。  相似文献   

6.
邱红 《物理教师》2013,(11):41-42
物理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注重科学探究,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到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尊重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合理猜想、智慧设计、有效操作.  相似文献   

7.
凌晨的美丽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目标,同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还特别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围绕这一课程改革要旨,通过半年多的“体验——探究式语文学习”实验,在阅读课教学方面,我初步探索了一套“体验——探究式学习”五步模式,现展现给同仁,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陈小红 《语文天地》2009,(12):71-72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在动手和动脑的学习活动中全面达成课程目标.倡导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和思考.以获得高层次的认知能力。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不但要从“教”的方面,而且要从“学”的角度.提出新的教学和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向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探究式教学也正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被人们所关注的一种教学模式.《物理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0.
张荣才 《历史教学问题》2008,(2):104-104,50
新课程基本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这句话里面,实际上包涵着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即“问题探究式”。这里,笔者仪从历史教学的角度简要地谈一谈“问题探究式”教学。所谓“问题探究式”教学,即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教材内容为主要探究对象.以问题为中心.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讨论、探索历史问题的机会,通过多种不同的探讨方式,去解决历史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将“问题探究式”教学的具体操作形式大体上分为4种,下面笔者以新课标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Ⅰ)“第四单元第17课五四爱国运动”一课为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指出:“改变传统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可见,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之一,它体现了我国教育教学理念的调整,即由教师“教会”为重点转到让学生“会学”的轨道上来。因此,学法指导是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目标 ,同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还特别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围绕这一课程改革要旨 ,通过半年多的“体验———探究式语文学习”实验 ,在阅读课教学方面 ,我初步探索了一套“体验———探究式学习”五步模式 ,现展现给同仁 ,以期达到抛砖引…  相似文献   

13.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倡导探究式学习。所以教材安排了多种形式的科学探究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力、获取新知识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和交流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照抄教材上的材料、方法和步骤,要充分利用学校当地的课程资源,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达到利用好教材的目的。以“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实验为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等。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我从注重兴趣培养、注重习惯养成、注重学法指导、鼓励质疑探究四个方面进行大胆尝试,教学中通过质疑、合作、探究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从而主动、创造性地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15.
数学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它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反思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和逻辑思维;有助于让学生体验创造的激情和乐趣.数学探究并非要轰轰烈烈,只要大家用数学的眼睛细心观察,捕捉一些小小的问题,也可以把自己带入探究的乐园.以下是笔者对“一道函数最值问题求法”的探究实践.  相似文献   

16.
王克琪 《教育革新》2010,(10):36-37
新课程改革后.课堂教学发生了一系列可喜变化。在学习方式上.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生在课堂上合作交流多了.参与活动多了。在教学方式上.新课程强调教师角色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课堂上学生和教师的平等对话多了,自主探究的空间大了。随着课堂教学的这样一些新变化,“管、卡、压”的传统课堂管理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现学习法就是运用探究的技法去发现学科的基本原理的方法,是结构主义课程观和探究法的教学论观点相结合的产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发现。一、创设民主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敢于发现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发现学习的重要条件。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实践,放手让学生发现,其前提是教师放下“绝对权威”的架子,甘愿充当学生学习的服务员、合作者、指导者,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意见,大胆质疑教师、书本、权威的言论,从而形成一个各抒己见、百家争鸣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教…  相似文献   

18.
当前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探究式学习,没有质疑就谈不上探究,没有探究就没有创新,可见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性。那么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一、点燃质疑的火花,让学生敢于质疑1.营造民主、宽松、自由的质疑氛围。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参与质疑,就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民主、宽松、自由的氛围。首先建立民主平等的  相似文献   

19.
正一、教师要转变观念、转换角色,提高教学技艺1.更新教育观念,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要树立新的人才观,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大胆地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要敢于"放",放手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主动地学;要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提出质疑,从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鼓励学生独立探索思考,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让  相似文献   

20.
在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课程设置的基本理念中。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有明确的要求:高中数学课程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数学探究有助于学生初步尝试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创造的激情。建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的科学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中,我时常给学生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热情,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并与学生一起共同探讨,感受研究性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