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莉 《今日教育》2004,(5):31-32
小学生都爱听、爱看、爱讲童话故事。童话借助丰富的想象,把平凡的事件编成了一个个生动有趣、情节曲折的故事,从而向孩子们展示了一个五彩斑斓的神秘世界。孩子们一旦进入了充满幻想的童话世界,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巧妙地利用孩子们这个兴奋点,把童话故事融入到作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2.
薛利娜 《教师》2011,(12):24-24
一、培养学生浓厚的写字兴趣1.讲书法家的故事我抓住孩子们爱听故事的特点,经常在课堂上给他们讲一些古代书法家们有趣的故事。如王羲之父子的故事等。以培养学生浓厚的写字兴趣。2.创设良好的艺术氛围创设良好的艺术氛围是提高学生写字兴趣的重要条件。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省、市、区、校各级各类书法比赛,学生多人多次获奖。良好的艺术氛围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写字兴趣。  相似文献   

3.
如何医治孩子们的“作文头痛症”?这似乎是个语文教学问题。但我觉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班主任的重要任务,加上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也担任班主任,所以有必要从班主任工作角度加以探讨。无论什么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就说那些天真活泼的孩童吧,有的爱在流水沟里筑“堤坝”,修“水阐”,一点也不嫌脏;有的爱听“孙悟空大闹天宫”的离奇故事,永远不会满足;还有爱玩扑克,爱做游戏的,举不胜举。如果作文能有这样浓厚的兴趣,那又何愁“头痛”呢?  相似文献   

4.
一、培养学生浓厚的写字兴趣1.讲书法家的故事我抓住孩子们爱听故事的特点,经常在课堂上给他们讲一些古代书法家们有趣的故事。如王羲之父子的故事等。以培养学生浓厚的写字兴趣。2.创设良好的艺术氛围创设良好的艺术氛围是提高学生写字兴趣的重要条件。学校经常组织学生  相似文献   

5.
我爱幼教这一行,是因为在孩子们身上,寄托着祖国的希望,也寄托着我童年的梦想。记得有一次,我给孩子们讲了牛顿、爱迪生、居里夫人等科学家的故事,鼓励孩子向他们学习,探求人类的奥秘,李佳小朋友突然扬起头问道:"李老师你挺聪明的,为什  相似文献   

6.
怎样才能把学生从枯燥无味的传统作文教学的困境中解脱出来,使学生乐于写作,即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呢?在教学中,我以为以下十种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方式可以尝试。一、活动激起爱玩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小学生的各种爱好常常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应该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和培养他们的作文兴趣。在校内,可组织“我爱作文”报告会、“动笔写写”游艺会、自编自讲故事会、作文日记展览会以及各种作文比赛活动等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活动形式。特别是要办好“学习园地”。中、高年级还要按班或年级办好墙报、队刊、校刊。在校…  相似文献   

7.
儿子已经4岁多了,聪明顽皮,特别爱听故事,每天晚上都缠着要我讲。可是,我的故事讲了许多,磁带也买了不少,儿子却一个故事也不会讲。并不是儿子平时不爱说话,也不是表达能力不行,而是他似乎就没有讲故事的兴趣。每当我叫他讲故事时,他就蔫了,变着法跟你玩心眼:“妈妈,不讲这个了,另外再讲一个。”你如果生气了,他就会跟你耍赖。为此,我伤透了脑筋。  相似文献   

8.
用心寻找     
听故事,我想很多人都喜欢,尤其是幼儿园的孩子们。我也很喜欢讲故事给孩子们听,不管是书本内容、课外内容,还是孩子们熟悉的故事。我常利用饭前,离园,课堂省余的时间给孩子们讲故事,每个孩子都听得津津有味。孩子们升入大班后,我开始让他们自己尝试着编放事。我们班上出现了很多“故事大王”,就连那些平时胆小,不自信的孩子也能落落大方地走上讲台,讲上一段。特别是在孩子们讲完故事后,可以得到“故事大王”的称号,为此,他们搜集故事、讲故事的积极性更高了。时间一久,我发现在孩子们讲故事时,下面听的孩子往往一会儿就坐不住了,怎么办呢?我…  相似文献   

9.
[教学缘由]去年,班上举行了一次以“我和爸妈比童年”为主题的班队活动。活动特别邀请了部分学生家长,请他们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其中几位家长绘声绘色的讲述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孩子们在周记中不约而同地写到了爸爸妈妈的童年,有的还特意采访了爸爸妈妈,真实地再现了父辈的童年生活。学生的习作精彩纷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习作讲评课上,我将这类作文称之为“听来的作文”,并就此延伸,引导学生讨论还可以“听”哪些作文,如何“听”作文。之后,班上掀起了一股“听作文”热潮,佳作源源不断,收效甚佳。[活动过程]活动一:名字的故事1.…  相似文献   

10.
孩子们喜欢听故事。闲时围拢在我的身边,央我给他们讲故事。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讲一些颇受欢迎的故事,看到孩子们瞪大眼睛,认真听讲的样子,讲者也自觉有趣,便绘形绘声地讲下去。有时因为要做其它事,不讲又难以解围,我便拿出“杀手锏”,讲一个“小孩放羊”的故事,孩子们顿时兴味索然,嚷着“不要听”,噘着小嘴走开了。  相似文献   

11.
一、故事引入,诱发兴趣。 大概没有一个孩子不爱听故事。一上课我便说:“同学们,老师先给大家讲个故事”。课堂立刻出现“洗耳恭听”的态势。故事从古代神话“嫦娥奔月”到1969美国宇航员乘宇宙飞船成功地登上月球。随着故事的开始,新课也拉到了帷幕,故事讲完,学生也已经了解了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从而增强了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2.
刚刚人园的儿童被老师带进图书馆.随意地坐在地毯上,接受他们的人生第一课。老师的背后是一排排的整架图书。“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好不好?”“好!”孩子们答道。老师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老师讲完故事说:“孩子们,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  相似文献   

13.
鹏鹏讲故事     
刚接手这个中班,我发现孩子们都爱听故事,他们还喜欢把自己听到的新故事讲给别人听,我觉得这是发展语言的好机会,就鼓励孩子们轮流给大家讲故事。有一天,轮到胖胖的鹏鹏给大家讲故事,他站起来只说了几个字,就“哇”的一声哭起来,他边哭边断断续续地说:“我……不会……讲……”我想可能是他从来没  相似文献   

14.
“老师,讲故事!”走进二6班的教室,刚准备上思品课,孩子们就冲着我异口同声地喊。我一愣,既而想起上堂课答应他们要讲个故事的。“好,先讲故事。”孩子们立刻坐得端端正正。我配合今天的教学内容《心中有他人》,讲起了《白羊和黑羊》的故事: “从前,有两只羊,一只  相似文献   

15.
“老师,讲故事!”走进二6班的教室。刚准备上思品课,孩子们就冲着我异口同声地喊。我一愣.既而想起上堂课答应他们要讲个故事的。“好,先讲故事。”孩子们立刻坐得端端正正。我配合今天的教学内容《心中有他人》,讲起了《白羊和黑羊》的故事: “从前,有两只羊,一只是白羊,一只是黑羊。白羊住  相似文献   

16.
北京有个故事爷爷孙敬修,锦州有个故事奶奶蔡蓁。孙敬修是我国著名儿童故事专家,蔡蓁从青年时代起就爱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小喇叭》节目,孙敬修讲的《爱护小树》的故事,绘声绘色,使她至今难忘。在孙老师的影响下,后来蔡蓁也走上了为孩子们讲故事的漫漫之路。蔡蓁深有所感地说:“我要向孙敬修老先生学习,保持一颗童心,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奉献余热。”  相似文献   

17.
有这样一类学生:他们对学习毫无兴趣,甚至一窍不通,学习成绩非常差,是名符其实的差生。可是在学习之外,他们却似乎变成了另一个人:说话办事或参加各种活动时机智灵活,颇有能力,与学习好的同学相比毫不逊色甚至略胜一筹,丝毫不见学习时的迟钝呆滞。走上社会参加工作后,他们中的有些人更是一改在校学习时“无能”的惨状,变得有勇有谋,八面玲珑,有的甚至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这类学生,人们称之为“聪明的差生”。对此现象,人们看法不一。有人认为:这些学生头脑还聪明,但是天生自制力差,不爱学习,谁也拿他们没办法;也有人认为…  相似文献   

18.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只要在两三个月里看不到自己脑力劳动的成果,他们学习的愿望就会消失,因为实际上劳动本身也不存在了。”“差生”作文同样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他们也迫切希望尝到习作的甜头,体验习作劳动获取胜利的欢乐。作文教学的实践使我认识到,对待“差生”的作文不能横挑鼻子竖挑眼,更不能当头棒喝“杀心火”,而是要精审细度,善于捕捉他们习作中的闪光点,有针对性地诱发习作火花,加温助燃。具体做法有如下三点: 一、点滴诱发讲评“差生”作文我一般不作优劣权衡,而是致力于劣中选  相似文献   

19.
语言活动的时候,我给孩子们讲了《聪明的小兔子》的故事,孩子们都听得血了迷。为了让孩子们首一步加深印象,我在班上的故事角贴上了《聪明的小兔子》的图片。“张老师,贝贝她把图片搞坏啦!”边说还边用手指给我看。我走过去,看到贝贝把图片抠了一个大窟窿。我蹲下来,和蔼又不失严厉  相似文献   

20.
启迪幼儿的智慧和才能,培养“开拓型”,“创新型”的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为适应这一要求,我在语言教学中做了以下探索: 一、变以“讲”为主为以“启”为主随着全社会科学文化和学前教育的发展,幼儿的智力也在迅速提高。如果还按传统的方式教学,势必会压抑孩子们的智力萌芽。特别是孩子到了大班,认识能力迅速发展,许多问题不等老师说完,他们就抢先答出来,插话现象也特别多。这说明幼儿的求知欲已出现一个新的飞跃。若不改进教法,让他们仍然吃老师嚼过的“馍”,孩子们必定感到无味。针对这种情况,我试探着改变了教学常规。在讲故事时,我打破了“老三遍”的框框,根据故事的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有的故事由老师讲一部分,再让孩子们续编一部分;有的先让他们自己看图片编故事,然后由老师补充;有的从头至尾只讲一遍,便可达到教学目的、如:教《聪明的乌龟》,教师出示玩具乌龟引出课题,让幼儿讲讲乌龟的外形特征,理解动词“缩”的含义。讲故事的过程中,让孩子们边听边想边回答。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