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考试相关和中性图片为刺激材料,采用n-back实验范式,考察高、低任务负荷条件下,高、低考试焦虑者的工作记忆刷新表现。结果表明:高、低负荷任务中,高考试焦虑者对考试相关图片的反应时都显著长于低焦虑者;高负荷任务中,高考试焦虑者对考试相关图片的反应正确率显著低于低考试焦虑者,而在低负荷任务中无差异。对中性图片的反应时及正确率两组均无差异。研究认为,高负荷条件下,高考试焦虑者对考试相关图片的工作记忆刷新功能较低考试焦虑者有显著缺陷。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选取30名大学生对动、静态呈现的面孔表情图片进行性别判断,研究动、静态呈现的面孔表情对面孔性别加工的影响。研究发现:反应时结果出现了图片性别和图片情绪的交互作用。男性面孔在不同情绪下的反应时长短依次为:积极>中性>消极;女性面孔在不同情绪下的反应时长短依次为:积极>消极>中性。正确率结果中也出现了图片性别和图片情绪的交互作用。判断消极情绪时的男性面孔正确率比中性和积极情绪时的正确率高;判断中性情绪时的女性面孔正确率比积极和消极情绪时的正确率高。该结果说明:面孔表情信息影响性别信息的加工,且因男女性别信息而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3.
毒品问题已成为国际性的社会问题。近年来有关吸毒的外显认知研究受到了挑战,内隐认知的研究开始逐渐引起学者的关注。有关吸毒的内隐认知主要包括内隐态度、注意偏向与联想记忆,其研究方法涉及到内隐联想测验、外部情绪西蒙作业、联想记忆任务、STROOP任务、探测任务、视觉搜索任务和闪动典范等等。吸毒的内隐认知研究对预防与矫治工作有启示作用。另外,各种内隐认知测量方法之间的关系,以及吸毒的内隐认知和外显认知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情绪知觉过程中,语言是否与其他背景起到的作用有所联系,是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使用面孔-中性场景复合图片,要求双语者使用第二语言进行表情识别,比较早期双语者和晚期双语者场景再认正确率的差异。结果发现,晚期双语者场景再认正确率更高。因此,语言和其他背景一起,在情绪知觉早期参与了加工过程,对情绪知觉起到限定和塑造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手机依赖问卷筛选出27名手机依赖者(实验组)与27名非手机依赖者(控制组)为被试,以手机使用相关线索词、网络使用线索词与中性词为实验材料,采用情绪Stroop范式考察手机依赖者对手机使用相关线索的认知加工偏向.结果发现:(1)方差分析结果上,手机依赖组对手机使用线索词的反应时显著长于网络线索词与中性词,非手机依赖组未表现出差异;(2)在手机使用线索词上,手机依赖者反应时显著长于非手机依赖者,而在网络线索词、中性词均未出现差异.表明手机依赖者对手机使用相关线索存在显著的加工偏向.  相似文献   

6.
通过模拟网络化学习实验,探讨网络化学习环境中影响认知负荷的主要因素,发现任务特征中的任务复杂性、时间压力和个体特征中的作业自我效能、状态元认知对认知负荷均有显著影响。其中,任务复杂性、时间压力均对心理努力、注视时间、主任务反应时、主任务正确率存在显著影响;作业自我效能对心理努力、瞳孔直径、主任务正确率存在显著影响;状态元认知则对心理努力、注视时间、瞳孔直径、主任务正确率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项目法定向遗忘范式,探讨听障中学生污名信息加工的认知特点,以期为其认知能力训练和社会融入改善提供思路.结果 发现:(1)听障组对污名词、接纳词的定向遗忘效应小于普通组;(2)听障组对接纳词的再认正确率大于污名词,而普通组对污名词的再认正确率大于接纳词;(3)听障组对要求记住和要求遗忘的污名词再认正确率均小于普...  相似文献   

8.
采用再认测验任务,利用汉字中的情绪词和中性词为实验材料,性别因素为自变量,通过再认测验任务收集被试反应正确率和反应时作为测验成绩,然后利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16.0得出分析结果并给予解释,考察在面对不同类型的汉字词时,性别因素对内隐情绪是否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设置情绪启动和语义启动两种情境,欲从两种启动后个体的认知偏向改变的角度对小学儿童情绪启动与语义启动效应进行直接比较.实验材料中的启动刺激为集表情信息和性别语义信息为一体的面孔图片,并对两种信息强度进行匹配,靶刺激为模糊面孔图片.选取三年级儿童共40名,让被试完成 SOA 设置为250 ms 的偏向判断实验.结果发现:在同样强度的情绪信息和语义信息启动条件下,基于各自优势的偏向判断任务,情绪启动的表现很典型,出现了与启动刺激一致性的情绪偏向.该结果说明,情绪、语义启动后对认知偏向的改变不仅仅由启动刺激的情绪信息和语义信息带来,同时也受到个体自身偏向的影响.启动刺激的情绪效价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加工,并且属于自动激活的加工方式.  相似文献   

10.
成人阈下情绪启动效应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3名正常成人为被试,在哭/笑/中性表情面孔刺激阈下启动下,根据人物后脑勺图片对其中的人物进行表情判断,以考察在一定条件下情绪对认知偏向的影响。结果发现,哭情绪刺激启动使被试对靶刺激的判断发生显的情绪一致性偏向,而笑表情面孔没有产生显的启动效应。说明被试具有区分阈下刺激情绪效价的能力,无意识下的情绪影响具有弥漫性。该结果归因于被试面对模糊刺激采取启发式策略,需要注意可能存在扭曲我们认知的隐性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文化启动对文化蕴涵词再认的影响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文化(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的图片启动及随后的文化蕴涵词(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再认测验,考察不同英语水平的大学生是否会出现文化适应性反应。结果发现:⑴文化图片、文化蕴涵词及英语水平的主效应均不显著;文化图片与英语水平的交互作用不显著;文化图片、文化蕴涵词及英语水平三者的交互作用不显著。⑵文化图片与文化蕴涵词的交互作用显著:在中国文化图片启动下,被试对中国文化蕴涵词的再认率显著高于对美国文化蕴涵词的再认率;而在美国文化图片启动下,被试对美国文化蕴涵词的再认率显著高于对中国文化蕴涵词的再认率。被试出现了文化适应性反应。⑶文化蕴涵词与英语水平的交互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2.
通过模拟E—learning实验,探讨E—learning中自我效能对认知负荷的影响。结果显示,自我效能对认知负荷存在影响。其中,自我效能对心理努力、瞳孔直径和主任务正确率的影响显著;对注视时间和主任务反应时的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探究了朋友参照条件对前瞻记忆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朋友参照编码的回溯记忆成绩要好于名人参照编码,前瞻记忆任务的反应时在朋友参照编码下要长于名人参照编码;而朋友参照编码和自我参照编码条件下,前瞻记忆的反应时、再认率的成绩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这就表明朋友参照编码和自我参照编码一样也会促进前瞻记忆的效果。此外,再认率的结果显示,个体对褒义人格特质的记忆效果要好于贬义特质。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刻板印象威胁效应是否存在,以问卷法、访谈法和文献法获取社会人员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外显刻板印象特征词语,以单类内隐联想测验证明农村留守儿童外显刻板印象与内隐刻板印象的一致性,以字母记忆测试和数学等式判断测试来验证农村留守儿童刻板印象威胁效应的存在。结论如下:(1)社会人员对农村留守儿童存在刻板印象,消极的刻板印象多于积极的刻板印象;在消极的刻板印象中,社会人员偏向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消极特征。(2)社会人员对农村留守儿童积极刻板印象词语的反应显著快于积极非刻板印象的词语,消极刻板印象词语的反应显著慢于消极非刻板印象的词语,表明社会人员对农村留守儿童外显刻板印象与内隐刻板印象相一致。(3)在字母记忆测试中,实验组反应时慢于控制组,正确率低于控制组,反映出农村留守儿童刻板印象威胁效应存在;在数学等式判断测试中,实验组在反应时和正确率上与控制组差异明显,同样反映出农村留守儿童刻板印象威胁效应存在;同时,在上述两种测试中,农村留守女童在反应时与正确率上均优于农村留守男童,性别在行为表现上的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5.
数学障碍儿童抑制能力的发展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采用数值-大小干扰(magnitude-size Stroop)范式,探讨了不同年级数学障碍儿童和普通儿童抑制能力的差异.结果发现:(1)两组儿童在刺激冲突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长于刺激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刺激冲突条件下的正确率显著低于刺激一致条件的正确率;(2)儿童在需要抑制能力参与的刺激冲突条件下的反应时随年级升高呈递减趋势;(3)数学障碍儿童只在需要抑制能力参与的刺激冲突条件下的正确率显著低于普通儿童,而在不需要抑制能力参与的刺激中性条件和刺激一致条件下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认为,数学障碍儿童抑制能力发展迟缓是数学障碍产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我国西南、东北、中部四所工读学校初中部的264名学生为被试,深入探讨工读生毒品使用行为的特点以及各环境因素的预测作用。结果表明:(1)工读生毒品使用率为32.2%,呈现出低龄化、以吸食新型毒品为主和女生吸毒率较高的特点。(2)父母、同伴因素和工读生吸毒行为显著相关,父母、同伴吸毒行为越多,对毒品态度越开放、亲子互动越差,工读生越容易出现吸毒行为。(3)同伴吸毒行为与态度在父母吸毒行为与态度、亲子互动和工读生毒品使用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被试以趋近、回避两种方式,按指导语调节屏幕上一个象征自己的卡通人物趋近或远离面孔图片,来探索面孔加工时的性别效应。实验通过网络选取了一定数量的男女面孔图片,经评定合格后的图片作为本实验的实验材料。实验共分为两个block:在一个block中,被试要完成趋近男性面孔和远离女性面孔的任务;而另一个block的任务是趋近女性面孔和远离男性面孔。实验后要求被试对实验中所出现的刺激图片的面孔吸引力进行7点等级评定,目的是排除实验材料的面孔吸引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反应时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男性被试趋近女性图片的反应时显著短于趋近男性图片的反应时,而男性被试远离女性图片的反应时要显著长于远离男性图片的反应时,即男性被试的反应符合"异性相吸"的观点,而女性被试却未见此现象。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内隐联想测试来区分儿童是否具有学校恐惧倾向,进而考察他们的情绪识别能力.本研究采用内隐联想测试和学校恐惧分量表将儿童分组,并使用表情判断任务测试表情识别能力.结果表明,使用内隐联想测验分组的儿童在学校恐惧分量表的得分上有显著差异.具有学校恐惧倾向的儿童对恐惧表情的识别正确率显著低于普通儿童,对悲伤面孔的反应时也显著长于普通儿童.因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学校恐惧倾向儿童在表情识别上与普通儿童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从19世纪以来,心理学家就对情绪做了长期而深入的研究,在学习和分析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考察了在算式以及言语两种不同分心任务情况下,任务对被试情绪分散的影响。实验的结果为情绪调节提供了新的依据。研究以30名大学生为被试进行实验室研究,采用2(算式任务,言语任务)×2(中性情绪,负性情绪)完全被试内实验设计。被试在观看完中性、负性图片后完成一个分心任务,然后进行情绪评级。实验表明,两种分心任务都能够对情绪图片的分散有影响,相比较下,算式任务的分散效应比言语任务更大一些。同时,通过比较不同情绪状态下的任务完成正确率得出,负性情绪不利于被试进行任务判断,在做出判断时需要更长的时间。由此提出,当人们在感觉到压抑、郁闷等负性情绪时,除了可以在户外活动,还可以在室内做一些简单的习题或看一些有趣的书,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和愉悦感,负性情绪就能够得到有效的分散,情绪也通过这些方法得到有效调节,从而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采用DRM实验范武,根据ANEW词语情绪标准选取英语单词与汉语双字词为材料,考察英语语义关联词表与英汉双语混合关联词表对负性情绪诱词虚假再认的影响.实验表明:英语语义关联条件下,负性诱词的虚假再认显著高于中性诱词,情绪色彩的强度是影响本实验的重要因素;汉语负性情绪诱词的虚假再认显著高于英语负性情绪诱词、汉语中性诱词的虚假再认,且语言类型与情绪色彩的交互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