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末清初间,胡正言刻印的图书以纸墨精良闻名于世,除《十竹斋书画谱》、《十竹斋笺谱》和《印存初集》等书外,就知见所及,他还校刻了不少书籍,下边介绍的是其中传本较稀的二种。《精选古今诗余醉》十五卷此书为明末潘游龙选,范文光参,胡正言校,每卷分别由陈珽、顾梦游、郭雍园等十五人各订正一卷,选录唐李白以下至明崇祯间陈继儒诸家长短句,间有选家的评语。卷  相似文献   

2.
周祎 《兰台世界》2012,(36):142-143
十竹斋是中国明代末年书画家、出版家胡正言制笺、印画、刻章、出版图籍的工作场所。本文在梳理胡正言生平的基础上,阐述了十竹斋的饾版、拱花技艺及其《十竹斋书画谱》、《十竹斋笺谱》对日本的浮士绘版画创作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朱煊 《档案与建设》2004,(10):27-28
改革开放以来,文物书画商店“十竹斋”生意红火,成为南京传统文化对外开放的窗口。但是很少有人知晓创办“十竹斋”的艰苦历程,更不清楚建议创办“十竹斋”的功臣是谁。  相似文献   

4.
《印存初集》四卷,明海阳胡正言(一五八四——一六七四年)篆。开花纸印墨拦格,上格朱钤印文,下格墨刷隶书释文,书口有“十竹斋”三字。此本是胡氏辑录为明末清初名流所刻名号、斋阁及成语等印章,共收印七百零八方,纸墨精良,钤印本,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藏本。卷首有周亮工、王相业、陈丹衷、韩诗、杜浚和钱应金等六人序文,卷末有彭源、吴奇两篇跋文。周亮工序文署丁  相似文献   

5.
荣宝斋是个老字号。中日甲午海战那一年开业,据说题写牌匾的还是光绪的老师大名士翁同龢。那是1894年,是近代中国充满屈辱又波涛汹涌的年份。但是,对于这家位于北京琉璃厂的百年老店而言,最大的变化不过是将原先的店名从松竹斋变成了荣宝斋,继续经营文房四宝、文玩字画,又从原先印制科举试卷拓展到缙绅录。试卷是为了读书人求取功名,记载京城官员名录并随时更新的缙绅录更是做官必备的护身符,一时半刻也少不得。民国建立后,读书人做官的途径变了,社会上却多了好些身份自由的文化人。荣宝斋因时而动,传统的文房四宝之外,又为书画家挂笔单卖字画。而且,因为态度谦诚有礼,价格公道,很快成为琉璃厂著名的门店。当时有名的画家,如号称“北溥南张”的溥心畲、张大千,还有一些起初名气不大的画家,如齐白石、董寿平,他们的作品都常在这里售卖。这段时间,荣宝斋还延续发展了传统的木版水印技术,应郑振铎先生之邀,印制了《北平笺谱》、《十竹斋笺谱》,影响深远,至今仍有翻印。得知张大千从敦煌临摹壁画归来,王仁山经理登门拜访,最终由荣宝斋负责印制这些临摹画,推向市场后,反响极大。  相似文献   

6.
拙文《记十竹斋印存初集》(《广东图书馆学刊》第二期),曾简略介绍几种版本的十竹斋《印存初集》,并及二卷本扉叶有“每部定价纹银贰两”朱文印事。此文刊出后,接周叔弢丈来书,又承寄下有定价印记古籍扉叶影本一纸。今将来书节录于下: 《印存初集》确是罕见之书。尤为可贵者是标明定价,可以考见当时书价。每本壹两(忱案:《印存初集》两卷分装二册),可谓高矣,当时已为世所重也。拟乞将《印存》扉页影印二页见赐,不情之请,想能见谅。古籍中标明价格者,可谓绝无仅有。仆藏书中,只清同治李氏活字本《金石四例》。用朱印标明价格,他无所见也。周叔老是我国著名藏书家,旧藏宋元刊本及名家钞校本甚多,晚近又集活字本  相似文献   

7.
《中国中央电视台年鉴》(2006年卷)于2006年9月份出版发行。该年鉴为第13卷,全卷共设22个栏目,516页码、112个彩页、510幅彩色图片、200幅黑白照片和100多幅图表(示意图、对比图等)溶为一体,全卷总字数110万字(包括图片说明)。本卷突出反映了2005年中央电视台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实现了宣传创新、事业发展、技术领先、经营扩大、管理改进的新突破。集中归纳的“中央电视台2005年十件大事”为本卷的一大亮点。在原布置格局的基础上本卷又增加了“2005年中央电视台特别…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陈列着一幅价值连城的“状元卷”,它是明朝1598年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这份卷子是中国近1300年科举考试史上唯一尚存的状元卷,是国家一级文物,更是青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相似文献   

9.
春秋经传集解(残本)一卷 (晋)杜预注 唐写本 日本国宝 卷子本一卷 藤井齐成会有邻馆藏本 原杨守敬 内藤湖南等旧藏 按:此卷于1952年(昭和二十七年)被指定为“日本国宝”。 卷本系黄麻纸7幅,共146行。经传每行约15字,注文双行。行19字至22字不等。卷子全长390cm,纵27.9cm。 此卷系《春秋左传集解》卷二(桓公)之残本,经传元年及经传二年首部缺。卷二经文自“官之失德,宠赂章也”起以下至传二年。末尾也缺。 经传三年系30行。四年系10行。五年系43行。六年存5行。经六年“九日丁卯,子同生”注以下至“传”十五年首都缺。十五年自“使其婿雍杀之”以下存11行。十六年存11行,迄于“夏,伐郑。秋七月,公至郑伐郑。” 卷背书《双林善慧大士小录并心王论》,有朱笔“承历二年七七日,遍照院僧以栖霞寺唐折本书写。此系1078年高野山僧以宋本摹写。 卷子本末,有清人杨守敬手识文。文曰: “北齐人书《左氏传》,共七纸一百四十六行惺吾记”。 杨氏断此卷为六朝写本,然以此卷与其它唐写本相校,则可知其为唐人写本。  相似文献   

10.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馆藏一部《穆堂诗文钞》,十一卷,四册,书名页题“道光辛巳年镌”、“穆堂诗文钞”、“临川李氏容轩藏板”,卷一卷端著者题“临川李绂巨来著”。卷前分别有嘉庆二十三年(1818)宋鸣珂、李宗瀚《序》,乾隆九年(1744)李绂《序》,穆堂居士《自序》,嘉庆二十三年程卓樑《叙》,卷未有嘉庆二十五年李友裢《跋》。  相似文献   

11.
李艳 《陕西档案》2012,(1):57-57
“有卷者阿,飘风自南”。后世人称这里为“古卷阿”,也称“卷阿之地”。周公庙正地处“卷阿之地”。周朝执政大约八百年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朝代,正是这一时期,  相似文献   

12.
《十竹斋书画谱》是我国古代刻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同时也是晚明时期徽派刻书的代表作之一。《十竹斋书画谱》的刊刻成功,正是晚明徽派刻书进步的体现。本文以《十竹斋书画谱》为例,从刊刻题材、表现形式、刊刻技艺以及创作团队四个方面,对晚明时期徽派刻书的进步性加以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乾隆]会昌县志三十四卷首一卷(清)戴体仁修吴湘皋等篡清乾隆十五年刻本按:卷数当无“首一卷”。是志有台湾成文影印本行世,其版心、目录、内容均无卷首之标识。纂者当录为:吴湘皋纂。是志纂修姓氏列吴湘皋为“纂修”,戴体仁《序》云:“修纂则原任江宁溧水知县吴湘皋。”版本项当录为:清乾隆十六年刻本。是志戴体仁等所作序均为乾隆十六年,记事亦止于乾隆十六年(见卷十七职官第10页)。[道光]会昌县志三十二卷(清)蒋启扬纂修清道光六年刻本按:卷数当另录有:首一卷附一卷。是志纂修人名页之版心有“卷首”字样,凡例也题有卷首;卷三十二之后附…  相似文献   

14.
简称和全称在编辑《中国大百科全书·交通》卷时,编者手头有一幅彩色照片,准备编入彩图插页。初稿提供的图题是“长话大楼”。照片拍得不错,可是把这个不完备的图题编入百科全书却不合适。根据推测,“长话”当是“长途电话”缩成的,意义不明确,应改为“长途电话大楼”;另外,此楼在北京复兴  相似文献   

15.
“积极开展专题收集,在丰富馆藏的同时,防止了珍贵档案的散失。1996年征集中央领导人来满视察题词19幅、珍贵照片320张。1997年征集环卫工人节题词16幅、文件34件、照片23张。1998年征集抗洪救灾档案22卷、89件。1999年征集新公路口岸档案67件;石油管道档案19件;  相似文献   

16.
1989年5月     
5月2日在莱比锡开幕的“莱比锡国际书籍艺术展”上,中国“朵云轩”出版的《十竹斋书画》获得“国家大奖”。此外,中国还获得3枚金牌,1枚银牌和2枚铜牌。在开幕式上,莱比锡市长还向中国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书籍艺术系主任余秉楠教授颁发了国际上最重要的书籍艺术奖之一“谷腾堡奖”。 5月4日《邓颖超——一代伟大的女性》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7.
报纸上有名,电视里有影。广播中有声。近些年,《解放军报》特约记者冯金源在第二炮兵的新闻队伍中干得比较“红火”:平均每年在《解放军报》上用稿超过60篇,在《火箭兵报》上刊稿300篇以上;连续6年被《解放军报》评为优秀特约记者,连续7年被《火箭兵报》评为优秀驻站记者,连续17年被第二炮兵政治部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先后4次荣立二等功,9次荣立三等功;被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与《中国青年报》等13家中央级新闻媒体聘为特约记者;共发表新闻文字和摄影作品5000余篇(幅),先后出版了110余万字的新闻作品集“苍穹系列”第一卷《剑指苍穹》、第二卷《剑啸苍穹》。看到这样一组数字,相信会有不少同仁对冯金源这位“梁山汉子”竖起大拇指的。  相似文献   

18.
《萝轩变古笺谱》为吴发祥于明天启六年(1626年)刻于南京,卷首有福建颜继祖(绳稷别署白门散史)“小引”。原为清代张宗松清绮斋旧藏,现归上海博物馆入藏。余帙上、下两册,计笺一百八十二页,上卷最后一页“陇上云”,为明季流寓南京的名画字吴相如(号士冠)所绘。自去年由朵云轩照各笺原尺寸及设色的复刻本出版以来,深为国内外学术家所称誉,这是对我国文化艺术优良传统的赞赏和珍视的反映,其理由固然由于此书是现存我国最早出版而又印  相似文献   

19.
新书架     
《再阅沧桑》 本书是山西日报高级编辑马万程的“四自”文选。他离休后将1946年至1998年的新闻作品编辑成集。“四自”是自写、自编、自印、自珍。全书33万字,有新闻卷、评论卷、杂录卷,绝大多数文稿曾公开见诸报刊,仅有个别的未曾发表,记录了作者半个世纪以来的新闻业绩。  相似文献   

20.
明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邵阳就有了三元堂、经纶堂、经国堂等专门从事雕版印刷的书坊。邵阳郡斋胡澄刻的贺铸《庆湖遗老诗集》九卷、拾遗、补遗各一卷,是邵阳最早的刻本。邵阳雕版书业的特点多是世代经营。从江西迁来的谷氏兄弟“经纶堂”、“经国堂”,吴氏父子“经元堂”、“经文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