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师爱浅论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不热爱学生的老师不是好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这里所说的“热爱,、“爱护”是教师情感生活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师爱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教师热爱自己工作的对象——学生,我们称之为师爱.它不是偏爱,更不是无原则的宠爱,而是一种崇高的无私的爱,和通常所说的母爱相比,它更富有社会性.这种心理品质在学生品德的形成和文化知识学习中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有效地进行教育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同时对教师健全人格的形成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探讨师爱的实质、品质及其作用,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教师在人格上赢得学生的心,学生便会产生仰慕之情并心悦诚服、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的教育,这种现象就是教师的人格效应。一、教师的人格与人格效应的产生(一)教师的人格是他在“德、才、学”三方面形成的文化品格。“德”即师德,主要体现在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这种爱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对本职工作的爱,只有热爱本职工作的教师才会有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其二,是对学生的爱,只有热爱学生,才会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才”是才能,教师必须具备的“才”可以由五个“一”来概括:“一口普通话、一手好板书、一副好口才、一笔…  相似文献   

3.
一、教师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创造者 1.教师真情地对待学生是平等师生关系的“粘合剂”。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接受知识很大程度决定于兴趣,兴趣来源于个人的爱好,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魅力,最重要的是学生对教师的热爱,这种爱是教师努力得来的。当学生体验到教师所做的一切是真正是为了他们,在孩子们的眼中教师是“蜡烛”的时候,学生就有为老师学习的动力和表现。因此,教师要对学生付出真情,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厚此薄彼,尤其对于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例如,在一次复  相似文献   

4.
实施素质教育的任务历史地落在每一个教师身上,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应该像父母爱自己的子女那样热爱自己的每个学生。把自己的爱的感情无保留地、全身心地倾注到每个学生身上,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之中,用爱的情感去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启迪他们的聪明才智,激励他们的进取精神,使他们茁壮成长。我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把爱每个学生  相似文献   

5.
“爱的本质是给予”。教师热爱学生是天职,也是教好学生的前提。“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性质与特点以及教育过程中的特殊规律决定了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热爱学生。离开了“热爱”,教育也就成了空中楼阁。教师的爱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古今中外,所有的阶级在教育上的代表人物都重视“爱”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教师的爱对学生来说是父母爱的逐级延伸,是更高层次的,对学生是个动力,也是使学生产生积极情绪的一个重要源泉,是贯彻素质教育的前提。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  相似文献   

6.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之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由此可见,教师自身的修养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本文谨就音乐教师如何加强自身修养,撰文谈谈个人的粗浅体会。 二、师德修养:师德修养的核心是敬业精神 通常体现于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的职业习惯中。换言之,一个具有敬业精神的音乐教师,才有可能孜孜不倦将毕生精力奉献给教学事业,奉献给学生,与此同时他也就具有了高度的责任心,无私的爱心和严以律己的品格。他会象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爱护学生;他会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成为学生的表率和楷模。沈阳军区  相似文献   

7.
幼儿往往争强好胜,喜欢得到别人的夸奖,特别是老师的夸奖。在游戏当中,他爱争当权威人物,在比赛中,他爱争“第一名”。为了博得老师的一声亲切表扬,他们竭尽全力,乐此不疲。有的家长竟发出这样的感叹:老师的话比“圣旨”还厉害。的确,在孩子的心目中,老师充当的不仅仅是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更应该是个示范者,老师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因为孩子常常视老师为他们心目中的“偶像”。为了激发每个孩子的上进心,我每天轮流让小朋友当“小老师”,让他们每个人都有在其他小朋友面前表现的机会。这样  相似文献   

8.
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有人问我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对孩子的爱!”的确,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品格,它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的纽带。古今中外,教师热爱学生的行为均被誉为美德。一、教书育人的基础每位教师最基本的职业准则是把自己的学生教好,要想达成这个目标,首先就应该唤起学生对知识的热爱。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更主要的是教育本身的信念,是师道对学生的影响,是教师的爱对学生心灵的塑造。为此在新课程素质教育中我们更应该以自己对知识的追求与渴望,伴随自己无痕的师…  相似文献   

9.
《纲要》在“总则”中特别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然而在探究式学习活动中,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在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总有那些“弱势群体”常常被教师忽视,受教育的权利得不到尊重,使孩子间的能力差异越来越大。如何尊重每个孩子受教育的权利,让他们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呢?本人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观点。一、把真爱洒向每个孩子爱的需要是幼儿最基本的需要之一,教师与幼儿间的关系是以情感为纽带维系的,教师发自内心的关爱会潜移默化感染孩子,使孩子产生安全感、信任感,进而变得自信。宋菁是一位沉默寡言的孩子,无论老师开展的探究活动多么有  相似文献   

10.
厌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癌症”。有人做了调查分析,导致中国当前学生厌学,非体制原因有:教育者按照自己一厢情愿的教育设计,迫使孩子们“就范”,忽视甚至控制了人的主动性,进行被动教育,造成孩子对学习产生消极抵抗心理;教育者过于执着用大脑教育孩子,而忽略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应另外一颗心灵,这就导致了很多老师与父母,说的话都是好话,却总说不到孩子心里去。  相似文献   

11.
一、目的与意义所谓师专学生的职业意识,就是师专学生对他们即将从事的教师职业的反映,主要是指他们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情感和态度.要把师专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人民教师,首先要求他们具有健康的职业意识,对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有正确的认识,热爱教育事业,对自己即将从事的工作有强烈的自豪感、光荣感和责任感,愿意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  相似文献   

12.
参加工作25年多,担任班主任10多年,对于班主任工作方面下面笔者就自己的一些工作经历谈谈本人的肤浅的认识。一、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形成教育事业和教育艺术的基础。作为老师首先应该把教育当作一种事业,而不是事情。把教育当作事业去做了,你就会自觉加大工作的力度和情感投入。班主任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建筑师,班主任工作是对学生的身心施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感化作用。要常与学生谈心,了解他们想写什么?需要什么?用真情打动学生,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对爱抚情感的渴求是每一个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需要。班级管理要以厚爱为出发点…  相似文献   

13.
师爱的力量     
教育是爱心事业,离开了爱,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要教育好一个孩子,“首先是教师的品格的陶冶,行动的教育。”爱的力量是伟大的,老师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句安慰鼓励的话语,都足以使一个冥顽不灵的孩子感动一生,使孩子眼中的世界变得无比温暖。接班的第一天,有一位双眼忧郁的高个子男孩坐在最后排,没有同学与他说话,上课时一双大大的眼睛看着我,当我表扬其他同学时,从他那双闪亮的眼睛中看出他对赞扬充满渴望。一刹那间,我的心一阵震动:我怎么没注意这孩子呀?从这时起,我开始关注他,发现他上课时特安静。于是,我不失时机地表扬了他一次”他的眼…  相似文献   

14.
差生作为我们教学中的一个大群体,对于他们的教学关乎着整个班级的学风的形成,同时也是实现面向全体,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下面就化学差生的培养,浅谈几点自己的体会。一、培养兴趣,增强信心首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实践证明:学生热爱某一个老师,也会爱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  相似文献   

15.
陶行之说过,“学校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处所,他们必须共甘苦。甘苦共尝才能得到精神的沟通,感情的融洽。”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有少数教师出现了师生严重对立的情况;有的教师对班上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学生不满意,甚而讨厌之,造成了师生关系紧张。我想:这都是师生情感交流太少的原因,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冷静、客观地分析,找到情感沟通的渠道,通过交流、沟通,  相似文献   

16.
做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深感孩子们对语文热爱不够.“让所有的孩子们都喜爱语文”这是我梦寐以求的愿望.怎样才能使孩子们都喜爱语文呢?我想关键在“兴趣”二字上.能让孩子们“既学得轻松又变得聪明”是语文教学应要达到的最佳目标.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下面,就这一问题,谈几点看法:1.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是老师的“上帝“.教师的作用在于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组织、鼓励,师生之间是“主导——主体”的关系.这种关系应是和谐的、彼此协作的,这样才有可能形成轻松的学习氛围.首先,在教学中,能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一种高效率的教学方法就是让不断的成功快感对学生进行不断的刺激.比如就差生而言,要能做到“以不高的要求树其信心”,这样必能激发起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来.在第一次作文中,我对同学们只提两个要求:标题必须写在第一行正中;文章要分段,每  相似文献   

17.
爱是教育亘古不变的主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之爱博大深厚,其核心是教师如何关爱学生。即教师用爱心抚育学生健康成长、良好发展。这是教师的神圣责任,也是师德之灵魂。师爱的最高境界就是把自己的心与学生的心融为一体,把每一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  相似文献   

18.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智力因素、认知方式、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存在着客观差异,因此不可避免地有“差生”。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热爱学生,以满腔的热情去关心和爱护学生,教师不能忽视他们,要经常和他们谈心,了解其内心世界,耐心细致地开导他们,引导他们不断提高认识,使其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那么,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呢?笔者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自己的做法:一、转变观念,丰富教育艺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因此,教师必须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教师必须认识到“转化一个差生和培养一个优秀生同样重要、光荣、有价值”。因此,我们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把转差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丰富自身的教育艺术,就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方法,创设最佳的教育情境,通过春风化雨般的浇灌,如沐甘露般的滋润,赤诚之心的感化,感其心、动其情、激其志、导其行,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道德的熏陶、思想的启迪、艺术的感染、灵感升华。二、优化方法,提高教育效果1.避免讽刺挖苦,体罚“后进生”后进生虽然在表面上表现出若无其事,唯我独尊的姿态,但他们的心理都存在一种自卑感,他们非常需要老师的理解和帮助,如果老师说几句贴心话,鼓励的话,那么学生就会对你产生亲切感...  相似文献   

19.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教育系统中两个最基本的要素。随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的复兴,在教育活动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作用和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者的肯定和重视,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被体现出来。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老师和学生都希望在一种温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工作和生活。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一种良好关系的建立总是以爱为基础的。同样,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也就是老师对学生的深沉的爱,这种爱是一种理性的爱,其基本表现就是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对学生怀有高度的责任感。首先,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哲学家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决在于尊重学生。老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才能从本质上热爱学生,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才能取得  相似文献   

20.
因材施教的“材”包括教师之材、教材之材和学生之材,让老师真正去教他们热爱的语文,让学生热心学习语言文字,让语文教学材料真正服务于喜欢它们的老师和学生,才能创造出语文教学的美好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