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处于“愤”与“悱”的心理状态,即通过积极思考,想弄通又弄不通,想说清而又说不清。这样的“愤悱情境”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教师如能精心设计去创设并引导学生进入“愤悱情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充分调动起来了。在学生求知欲强烈而旺盛的时刻,教师能巧妙地使之从  相似文献   

2.
“开放教学”已成为时代的主流,但是,在主流下有一股不可忽视的暗流-课堂教学还存在着比较突出而又普遍的问题:“死”的教案支配着“活”的教师和学生,教师期望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好不容易提出一个所谓的开放性问题,又怕“节外生枝”,马上“尽教师的‘诱导’之责”,使学生落入“教师精心设计的圈套”,直到达到预定目的为止,美其名曰:本节课已顺利完成教学计划,这样的课,看起来进展顺利,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笔者认为,课堂教学需要“节外生枝”。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3.
一、实行推门听课制度。 平时领导可按课程表,实行推门听课的制度。这样既可以使教师认真备课,又可以了解教师的实际授课水平,既节约了浪费在多次演练上的时间,又克服了演练公开课的怪现象。何乐而不为呢?  相似文献   

4.
传统语文教学是教师在课堂上独自演讲自己事先精心设计的教案,虽然教师激情四射、感情充沛,期间也不乏阵阵精彩,但这只是教师的“独角戏”,学生没有多少戏份。因为我们采用的是“满堂灌”“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是一名看客、一名听众,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充其量是一名“配角”、一名“群众演员”。这样的课堂即使我们教师讲得再精彩,学生也只能天马行空地去想其他的事情,这种忽略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作为一名新形势下的教师,怎样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下面是我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仅与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吕科 《考试周刊》2013,(99):67-67
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多关注学生的参与活动,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这一要求的提出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通过精心设计,把教师的“教”反映在引导学生“学”的过程中。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职责已经不断地由原来的“授人以鱼”转向“授之以渔”。体现在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的思考,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不断地开展创造性的活动。一些数学教师自认为已经下了工夫,课上得认真而且精彩。但从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却并不是如此,很多学生甚至认为收效甚微。怎么会形成这样的局面呢?笔者认为形成这种效率低下甚至“无效”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师虽然在怎么教上下足了工夫。却忽视了学生怎么学这一更重要的环节,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目中无人”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没有能够深入学生内在的数学思维活动,没能提供学生之间进行平等对话的机会.没有重视学生的数学学法指导,因此学生的学习完全被动。  相似文献   

6.
一、“小先生”助教,同步教学 横向的“同步教学”结构,是复式教学设计的难点。要使横向每一个“动”、“静”环节都同时开始,同时进行,并且同时结束。教师要精心设计“静”态教学;发挥“小先生”的助教作用。 以两级复式教学为例,当一堂课开始时,如果第一个教学环节,采取分年级教学的话,教师首光在某一个年级中进行直接教学,另一个年级则由“小先生”带领着学生进行自动作业。这样,这两个年级同时投入了学习活动,而不是待教师先在一个年级布置好自动作业之后,再转向另一个年级进行直接教学,否则,作为参与第一次直接教学活动的年级,它的实际学习时间就相应地减少了。  相似文献   

7.
背诵是一项重要的训练,小学课文中就有不少要求背诵的篇章和段落。但是,背诵也是教师的难题,难就难在时间不够。于是,有的在课后大面积地留下学生背;有的在课余一个个地背,身边排列着长长的过关队伍;有的要求在家背,然后家长签字……如此等等。这样,教师的难题又转化为学生的难题,乃至家长的难题。背书成了地地道道的苦事,教师空叹奈何,学生叫苦不迭,家长意见纷纷。就是象这样大量地花时间背诵,收效也不见得好。当时“过了关”的课文,等不到一段时间又忘却了,要背又只得重新“过关”。  相似文献   

8.
一堂生动活泼具有魅力的好课,犹如一首婉转悠扬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设计这样的课,需要教师在围绕学生发展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保持课堂的高度灵活性和开放性,让自己融入课堂与学生一道共同生成课程。这样的课堂,就是全方位的“活动式”英语课堂。  相似文献   

9.
师生之间的“首因效应”,就是教师在学生面前的第一次“亮相”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所发生的效果。这个“相”亮的好与坏,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有着直接影响。所以有经验的教师对在学生面前的第一次“亮相”非常重视。从语言、教育、服饰颜色、手势、环境……等都做到精心设计,认真对待,使第一次见面给学生留下美好印象。良好的形象,使学  相似文献   

10.
在一些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一种“大合唱”,有的老师似乎也很喜欢这种“大合唱”。即是:教师发问后,要求学生齐答;教师一次又一次地问,学生一声又一声地答。整个教室里老是回响着“对不对?”  相似文献   

11.
一节音乐课堂的教学如果是一种直线的模式下来,那不论这直线是金线、银线或五彩线都不能称之为生动的音乐课堂。音乐课堂的教学线应该是有起伏、转折又富于变化、动感的多变模式,这样的教学才能激活音乐课堂,令音乐课充满趣味与活力。要完成这样的音乐课堂,需要我们教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而学生的兴趣和欲望来自于教师严谨而周密的教学构思,尤其是要精心设计好“导入”、“新授与拓展”、“探究与创作”和“小结”这四个环节。  相似文献   

12.
教书育人的职责,决定了教师必须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批评教育.“批评”是教师常用的教育手段,但其效果却往往并不尽如人意,有的学生并没有接受教师的批评而改正错误.这样的结果当然不是教师所期待的,但这样的结果却与教师批评的艺术关系甚大.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精心设计批评的方式,以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联系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一些小练笔,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在读中学写,将读与写紧密结合起来,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经过精心思考与认真实践,笔者提炼出了四条“读写结合”的策略,亦即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这样四个方面带领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  相似文献   

14.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么一种现象,当老师要求学生回答问题,学生答非所问或学生的探究结果与老师的标准不符时,老师会有礼貌地让学生坐下。当一个又一个的学生被有礼貌地要求坐下时,这时的老师往往自己会急切地把结论倒出来。为什么会是这样?最直接的答案有两点,一是教师在课前为学生精心设计了教学方案;二是教师在课堂上不折不扣地执行了自己的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15.
做班主任时间长了,接受了学生一次又一次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酸甜苦辣。不过,万般滋味中,最喜欢的还是在和学生“斗智斗勇”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小小的成就感。  相似文献   

16.
课标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这就是说,阅读教学既要“读”又要“阅”,既要“书声琅琅”,又需“静思默想”。然而,当今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有些教师却没有安排大段的时间给学生静思默想。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上,执教者总是想方设法地让学生朗读课文,读书声是“从始至终”。若哪节阅读教学的公开课上,教师让学生朗读课文的时间少了,让学生静思默想的时间多了,听课者就会认为这节课“课堂气氛沉闷”“,这是一节失败的阅读教学课”……因而有些教师把与朗读同…  相似文献   

17.
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活”起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一个极其实际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关键一点是教师应注重“放”。教师“放”得开,“放”得恰当,学生就学得好、学得牢固。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学生无拘束地去说、去做、去问。这样,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相似文献   

18.
既然是固步自封,还会有什么可“探”可“讨”?不,事出有因。有一次,我以“固步自封”布置学生作解词和造句练习。出乎于我的意料,有的学生竟然造出了这样的一个“警句”:“老师天天这样干巴巴地讲课,这是否是固步自封呢?”天天上课,加上一个“干巴巴”的修饰词,然后再与“固步自封”而联系起来,怎不令我触目而又惊心? 任教三十来年,扪心自问,钻教材、找参考、查资料,一般教师应作到的几乎我也都作到了,然而学生的看法竟然会这样!为什么得不到他们(我教的职业幼师班)的欢迎?我从这个造句中去品评,我认为它有两个含义,第一是目前这样按部就班的授课,已不能满足当前教改的需要,第二是今天的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与往昔相比那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了。  相似文献   

19.
于彤 《天津教育》2002,(1):47-48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要处理好教与学的矛盾,既要使教师的“教”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又要使学生能自觉、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一节的教学中,我运用启发式教学,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方面进行了这样的尝试。一、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特点,提出问题,诱导学生去想,引导学生去探究。在设计问题时,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1.从旧知引出新知。新知识是由旧知识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教师引导学生,学生也推动教师,教师得心应手,学生活学活用的境地。语文课堂教学,应注重自主,鼓励创新;应广闻博采,引进“活水”;应精心设计,优化思路。这样就能把课堂上“活”,把学生教“活”。“活”是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