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研究目的:从神经可塑性视角出发,探讨国内外舞蹈干预对认知功能影响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分别以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学和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该领域的发文作者、机构、关键词等进行总结。研究结果:(1)外文文献发文量呈上升趋势,中文文献发文量处于起步阶段;(2)外文文献研究机构以高校为主,发文最多的机构是Univ Western Sydney,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Eling D DE Bruin,中文文献研究机构以高校和医院为主,北京舞蹈学院发文最多,温柔、张玲、王彤、朱奕、吴婷和吴含等人发文量并列第一,其中外文文献作者和机构间合作较多,而中文文献作者和机构间合作较少;(3)外文文献该领域的研究重点范围较广,主要围绕舞动治疗对疾病人群和健康人群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及舞蹈对情绪的影响等;而中文文献相关研究多是从舞蹈专业学生角度出发,研究舞者的大脑结构,并与相关认知因素进行关联分析。  相似文献   

2.
选取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等国际引文数据库中收录的10种体育人文社科类期刊,对其收录的体育经济文献 研究成果从载文类型及被引频次、主题词词频、引文量、引文类型、引文语种及学科种类和论文合作模式、范围等方面进行文献计量研究,分析近年来国 外体育经济研究热点和规律。发现,体育经济研究的时代性特征比较明显,存在体育经济研究总量较大;期刊论文是主要的载文类型;合作比例较高,且 长时期内以两人合作为主;论文在同机构、同城市等国内合作的基础上,跨国合作模式的存在是国外体育经济研究论文的特色;引文以英文为主;引文学 科种类方面,本学科领域的论文比例最高;发文机构方面,主要为高等院校且是综合类高等院校;发文院系部门方面,主要以经济院系为主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以来自Web of Science数据库有关体育教育主题的4178篇文献记录为研究对象,通过CiteSpaceIII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知识图谱的方式,梳理了体育教育研究的发文量、国家分布和主要研究期刊,以关键路径算法(Pathfinder )呈现高产机构、高产作者与合作情况及研究焦点。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体育教育研究的年发文数量呈波浪式增长趋势;国家分布与主要载文期刊主要集中在美国、巴西、英国等国;高产机构主要由美、英两国构成;高产作者有相当一部分领军人物为华人,且与高产机构对比发现,高产作者大部分都就职于顶尖的高产机构;符合 Power Law 的分布规律,这些作者与机构都有一定的倾向性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4.
《湖北体育科技》2019,(9):756-760
以WOS数据库核心合集2000~2018年收录的运动与物质依赖相关论文为研究对象,借助CiteSpace V可视化分析软件,对220篇文献进行科学计量与可视化分析,以探究运动对药物依赖研究的前沿热点与演进趋势、高产机构、高产作者合作情况。结果表明:运动与物质依赖研究关注程度、发文数量平稳增长;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运动对物质依赖的影响及其机制,随着时间推移运动对物质依赖的研究不断细化,研究的深度与广度都得到了较大拓展;未来需要关注运动对物质依赖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高产作者之间合作较多,但仍需扩大合作范围;高产机构主要集中在美国,国家之间的差距较大;被引频次较高的文献多是实证研究和综述研究。  相似文献   

5.
采用CiteSpace分析软件,以CNKI收录的北大核心及CSSCI为数据来源,选取从2001年至2021年至今有关体育场馆的学术期刊为研究对象,对体育场馆研究热点进行梳理与归纳,利用可视化分析,以CiteSpace软件绘制的知识图谱的方式对体育场馆研究的发文情况、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共现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近20年来有关于体育场馆的中文期刊有效文献为2 083篇,发文量有波动且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08年发文量最多,为143篇;该领域学者之间团队研究相对紧密,团队合作后会衍生子团队继续在自己领域内研究;机构之间并未形成合作关系网,交流不多,阻碍体育场馆相关研究持续发展;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体现在体育场馆、体育产业、体育经济、体育管理、现状等方面,其中体育管理自2015年至今为研究热点且持续了7年,同时也成为该领域的研究趋势,通过管理促进体育场馆提质增效,更好实现我国全民健身战略,使人们在体育场馆服务中具有体验感、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成为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6.
为全面了解中国民族健身操的整体发展情况。本文通过采集中国知网(CNKI)2006年-2020年发表的全部关于民族健身操的期刊、硕士论文等论文数据,运用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民族健身操研究领域的文献发表情况、刊载媒介、高发文量作者、高被引关键词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旨在揭示我国民族健身操的研究进展,为国内民族健身操研究提供借鉴。研究表明:我国民族健身操研究起步较晚,处于发展阶段;研究文献质量整体水平较低;研究作者比较分散;研究机构以少数民族聚居区院校为主;研究热点高频出现在民族健身操、价值、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7个关键词。  相似文献   

7.
以1978—2019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收录的2 751篇中国武术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分析该领域的国家、机构、学科、期刊分布以及文献共被引网络。研究表明,美国、中国和澳大利亚是发文量最多的国家;哈佛医学院、哈佛大学、悉尼大学是发文量多且处于该领域核心位置的机构;涉及的学科领域主要是运动科学、老年医学、神经科学以及整合和补充医学。文献共被引分析揭示了中国武术在进入国际学术领域时发生了重大的范式转变,它更多被作为一种解决功能损伤的补充疗法;研究主要涉及太极拳和气功;平衡控制和预防跌倒是研究太极拳效益最早且至今仍在活跃的一个研究领域;太极拳和气功对各种慢性病的干预研究是目前的研究前沿。中国武术进入国际学术领域具备历史必然性,政策引导的工程模式促进了中国武术的学术研究,而学术研究又成为中国武术国际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太极拳前沿热点,分析太极拳研究动态和趋势。以CSSCI数据库中收录的2003—2022年269篇太极拳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分析该领域的发文量、作者、机构、学科共现和聚类分析。研究表明:2004和2008年太极拳研究的发文量最多,推动2个阶段发展的因素主要为社会关注度以及政策引导;杨建营、邱丕相和杨建英是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上海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是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上海体育学院的中介中心性最高,说明与其他机构有着较好的合作关系;共现图谱显示近二十年来的研究热点与研究变化。研究认为:太极拳研究领域仍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应聚焦多学科融合、知识群扩展等,进一步对人体健康干预、太极拳入奥、大众健身传播、国际化文化传播等领域深入研究,推动太极拳从创造性转化到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运动训练学科是体育科学重要的研究领域。为准确、客观、公正地反映该领域研究热点、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采用文献计量学引文分析和数量统计法,对中国知网(CNKI)的数据予以筛选、统计、分析,用发文量、被引量、h指数、高被引频次论文和高被引频次论著等作为评价指标,揭示我国运动训练学研究领域的学科分布、机构分布和地区分布,旨在为运动训练学科的学科管理、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及科学决策提供辅助性的量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王永红  陈祥伟 《体育科研》2017,(6):54-59,66
为了了解我国射箭运动领域的研究现状,总结射箭运动研究的方向,厘清射箭领域的研究热点与演进路径,基于CiteSpace视角,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1998年以来发表在CSSCI数据库所收录的射箭运动文献进行了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射箭运动研究的发文量呈上升趋势;目前仅仅形成了简单的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只有少部分作者之间有合作关系;研究大都以高校为依托,还没有形成基本的机构合作网络;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体育史、体育文化、射箭与竞技体育、射礼、弓箭系统等方面;传统射艺的传承与保护是当下研究的前沿。  相似文献   

11.
借助文献计量学中的有关理论与方法,对我国健美操科研发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健美操科研发展从纵向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步探索、快速发展和快速稳步发展;并对每个阶段的健美操教学、竞技健美操和大众健美操三大主题进行了分析.借助H指数来对国内在健美操科研领域内有影响力作者、机构和期刊进行了分析.文章最后通过基金论文和高被引论文采对有影响力的文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1987~1997年<体育科学>论文著引统计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对1987~1997年《体育科学》的1100篇论文进行了著者和引文统计分析,得出了一些重要的数据和结论:合著程度为55.8%,合著指数为2.26,按作者论文发表数排序张力为为第1,按单位发表论文数北京体育大学为第1,篇均引文数8.80条,中文和非中文引文分别占57.8%和42.2%,被引文献数超过10次的有18位作者。结论表明《体育科学》信息量增加,影响扩大,同时也应注意提高期刊的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对我国体育院校2001--2005年间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论文的发表与被引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十五”期间,我国体育院校的发文总量共2596篇,约占全国高校的1.13%;按学科统计,体育学的发文量占全国各类高校体育学发文总量的31.93%;从论文的学术影响力看,被引总次数达1144,篇均被引次数为0.4405;被引论文645篇,论文被引率为24.84%;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699篇,占全部论文的26.92%,其被引率达30.19%。从研究效率看,体育院校人均年产出论文数为0.1077篇,每万元科研经费产出的论文数为0.2024篇,均位居全国各类高校的第5位。  相似文献   

14.
张颂  刘静  赵申 《当代体育科技》2021,(7):244-246,249
该文对1994—2019年CNKI收录的体育产业政策研究核心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借助Cite Space软件对相关文献的发表时间、作者、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探寻体育产业政策领域的研究热点主题和趋势。结论:2010年以后,体育产业政策研究的论文数量开始出现较快增长趋势;机构、作者、跨学科之间的合作规模较小;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得出,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体育产业、政策、体育经济、体育消费、全民健身等。  相似文献   

15.
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科领域学者学术影响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学术影响力的评价指标是研究成果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度。本研究从中国期刊网(CNKI)、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和《复印报刊资料.体育》这三种国内主流数据库中采集数据,对发文量、被引量、H指数、转载量、高频次被引论文和高频次被引论著等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研究体育人文社会学科领域学者学术影响力,并以文献计量学方法加以论证。研究结果揭示了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热点和方向,基本反映出学者学术影响力的分布状况,可为该学科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信息资源支撑。  相似文献   

16.
1998~1999年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载文及引文分析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李军 《体育科学》2000,20(5):19-21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10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的载文量、载文地域分布、载文中课题及获奖论文类型、引文量、引文语种以及引文年进行了统计分析。结论:我国中文体育类期刊的出版周期普遍较长;各期刊的作者群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名牌期刊”在吸引高质量文章上仍占优势;10种核心期刊的平均引文量为5.29篇;半衰期为6年,衰减系数为34.9%。  相似文献   

17.
影响我国击剑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我国击剑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击剑项目发展不平衡,人们缺乏对击剑项目的了解,击剑人口不多,以及项目自身和竞赛体制等。只有重视击剑运动项目的整体发展,确定赛事的包装与宣传理念,加强项目自身的改革以营造比赛氛围,加强与中介公司的合作,与相关产业联合,加快击剑人口的形成,培养击剑市场消费主体,确定击剑市场的发育走势,尽快开发、研制出大众化击剑器材装备,才能逐步形成有特色的击剑市场。  相似文献   

18.
张赢  杨占武 《冰雪运动》2011,33(4):61-63
通过对目前冰雪体育科技论文中参考文献的著录现状的分析,指出存在作者认识不清,重视程度不够、参考文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差、文献引用不当,语种单一和编辑人员对著录工作不重视等问题,阐述冰雪体育科技论文中参考文献的意义和作用,并提出加强编者对参考文献的重视程度,提高著作者参考文献的著录能力,编委、专家对参考文献进行严格把关等做好参考文献著录工作的有效途径,为提高冰雪体育科技论文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2007-2017年SCI&SSCI数据库收录的中国和美国国际体育科学合作论文文献为样本,采用文献计量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国际合作论文的整体发展趋势、主导从属率、合作研究领域、合作网络结构及核心-边缘合作国家等方面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国国家合作论文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但在产出绝对数量上中国仍存在差距;整体上,中国在其国际体育科学合作研究中处于主导地位,美国在其国际体育科学合作研究中处于从属地位;运动创伤学、运动生物力学、内科学和体育健康与环境是两国国际合作重点领域;两国的国际合作网络呈现出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在不同研究方向的核心合作国呈现出相对集中和局部离散的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20.
2004年12种体育核心期刊参考文献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雪松 《体育学刊》2005,12(5):142-144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以12种体育核心期刊2004年为样本,对其平均每篇文章的参考文献量、参考文献类型、参考文献引用时间以及参考文献自引和他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参考文献量小、图书引文较多、外文引文较少、引文太旧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自引率和他引率较为合适,但有些刊物自引率偏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