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才子佳人"小说--林译小说--"鸳鸯蝴蝶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明清之际盛极一时的“才子佳人”小说开创了我国言情小说“大团圆”模式的创作传统,一直到清末民初“鸳鸯蝴蝶派”崛起,这种“大团圆”喜剧模式才被打破。“鸳鸯蝴蝶”模式之所以能将“才子佳人”模式取而代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当时翻译的外国言情小说尤其是林译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诗文小说"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出现的一些羼入大量韵的言小说被孙楷第先生命名为“诗小说”。“诗小说”这种形式的出现与言小说的内部发展有关,也与一定的审美接受心理有关。小说中夹杂作为“第二语言”的韵来抒情、言志而不是写景状物的传统,可追溯到史传学和唐前小说中,才子佳人题咏、唱酬的模式受《莺莺传》以至《西厢记》、《娇红记》的影响甚大。这些小说中的韵的水平虽然低下,但它们仍是迎合了这样一种心理:既辑录了才子佳人的诗词与其本事,一定程度上迎合了雅的心理需求;又因写风月之事,具有相当的传奇性,而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俗”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3.
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所重视和强调的是“举业之才”,与同时代进步思想家的“重才观”,“实才观”相较,不具备什么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4.
流行于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具备两大叙事要素:“才”与“情”。“才”是男女双方必备的条件,是小说情节展开的起点。“情”是故事发生的依据,是贯穿始终的主线。才子佳人小说对“才”与“情”的重视,与明末清初的社会时代思潮有着密切关系,也与小说作者的生活处境与心态有着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5.
才子佳人小说是以“才子”、“佳人”的遏合遭际为主要内容的、表现作者爱情婚姻理想和人生价值现的小说流派。这种婚姻理想体现在三个方面:选择婚姻对象的标准不是门当户对,而是情投意合;婚姻的决定权不在父母之命,而是自主自择;婚姻理想的实现不仅是功名的追求,更是情感的延伸,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明清才子佳人小说是对当时淫情小说的反动,以其浪漫主义色彩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郁达夫性爱小说文体构成与"才子佳人"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新型文学的诞生都离不开对民族传统文学的借鉴.郁达夫性爱小说对古代"才子佳人"小说的创新改造,使其小说不仅在内容上惊世骇俗而且在艺术风格上也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7.
解读才子佳人小说的男权话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才子佳人小说以“才子”“佳人”为主人公,演绎他们的婚恋故事。虽然才子佳人小说中描写了一群光彩夺目的“佳人”形象,呈现出女强男弱的两性格局,但它仍然是男权社会的产物。可从小说中对“佳人”形象的描写和婚姻状况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明末清初时期的才子佳人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小说类型,以“显扬女子,颂其异能”作为作品的主要意旨.在与传统的婚姻观相比较中可知,才子佳人小说有了新的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男女双方建立婚姻的基础是以“才、色、情、识”为标准的;在恋爱过程中,以恋爱自由为主的现象;结合方式,家长和皇帝只起到帮助的作用,其前提是男女双方相爱,男女平等,并非强迫结合.  相似文献   

9.
晚明清初的才子佳人文学发展史中,中篇传奇已逐渐消歇,才子佳人戏曲走向兴盛。才子佳人戏曲不但影响了才子佳人题材的话本小说,更是才子佳人章回小说的主要母体。从戏曲到小说,才子佳人文学模式在晚明清初进行了跨体裁的承袭。这种承袭的发生,有戏曲模式业已成熟、小说内在发展的需要、市场的刺激、作者的自身条件等多重原因。这次承袭,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戏曲影响小说的一大例证。  相似文献   

10.
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形成了“及第团圆”的结局模式。这一模式的形成离不开古代中国科举制度这一文化背景,它是科举制度的派生物;而明末清初这一特殊时期文人们普遍的“求补偿”心理是这一模式得以形成的最直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在英雄儿女小说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其借鉴才子佳人小说颇多,笔者从爱情婚姻观、对忠孝节义的提倡、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对“才”的认识等方面,来探讨才子佳人小说对英雄儿女小说形成和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是中国古代人情小说中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在近年来对其逐步展开的研究中,人们多是将这类小说视作古典爱情小说来加以观照。诚然。它所写的也许不过是诗词勾挑、儿女情深,但应该看到,才子佳人小说产生于明末清初,在那个特定的时代里,“情”的张扬是与人性的觉醒、人性的思考联系在一起的,才子佳人小说所叙写的“情”也深深地刘上了那个时代的印迹,与现代“爱情”话语的所指存在较大差距。由于承袭了明中叶以降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余绪,这些小说对“真情至性”的肯定与揄扬,在男女之情上带有的某种自主倾向,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呼声和个性解放的要求。但是,作者们虽然感受到时代的新气息,由于缺少更新的思想资源作为支持体系,他们虽不满于礼教,在男女之情上所提出的理想与追求,还是很朦胧模糊、依违两难的。尽管如此,这也是一个新旧思想更替时代的普遍特征.是人类通向人性自由历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不可一笔扫倒。  相似文献   

13.
才子佳人小说是中国白话小说出现伊始的固定模式之一,然而经历几个世纪文学的变迁,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异,才子与佳人的定义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不同,其中的套用模式,“痴心女子负心汉”“门当户对”等也有了不同的内涵。探讨王朔小说对才子佳人模式的改造变形.旨在从变形中透视王朔小说的原始模式。由此发掘小说创作的互文性与创造性。  相似文献   

14.
从文学史的角度看,我国才子佳人的题材渊源甚远。唐传奇、宋元话本以及元杂剧等都对才子佳人小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相对而言,古典戏曲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影响则更为密切。作为明代爱情题材戏剧的代表作,《牡丹亭》在故事结构、情节安排、人物设置、思想主旨、审美风格等方面,都对后世才子佳人小说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程建忠 《都江学刊》2000,12(1):30-35
本就鲁迅先生对才子佳人小说 的述评,并结合对具体作品的考察,对才子佳人的小说作出了较客观和公平的评价 。  相似文献   

16.
明清之际涌现了一批才子佳人小说,作为一个新兴的流派自有它产生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笔者拟从作家创作角度出发,来探讨才子佳人小说产生兴起的原因与作家本人的生活经历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风靡一时,佳人往往集美貌、才情、胆识于一身.小说尤其突破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教条,塑造了一系列才华横溢的才女形象,展示了相对进步的才德观.本文从才女传统、才女形象的现实参照、社会思潮和风尚以及男性文人的知己诉求四个方面,探究才子佳人小说中才女涌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天花藏主人的才子佳人小说具有浓厚的悲剧意识,主要表现为现实门第婚姻观对作理想中的才情婚姻观的冲击、女主人公情感与理智的矛盾冲突和作品中“情”与“礼”的调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困境等。造成这种悲剧意识的主要原因是:对晚明个性解放思潮的反拨、“主情”学观念向“礼教”的回归及作的生存境遇与创作观念等。  相似文献   

19.
艺术水平不高的才子佳人小说在明末清初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兴盛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其一,特殊时代的文人们普遍的“求补偿”心理是其兴盛的最直接最内在的原因。其二,市场因素的影响及书坊主的参与是其兴盛的外部动因。其三,才子佳人小说的兴盛还与明末清初这一时代的社会风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才子佳人小说是产生于明末清初的一个重要的小说流派,学界对其概念的界定尚未统一。从人物形象、情节模式、小说主旨等方面对才子佳人小说进行界定,有利于一些有争议学术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