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伊犁的非物质文化是伊犁各族人民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特的活态文明,开发非物质文化为伊犁区域化课程资源,以课程资源利用促进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以非物质文化推进基础教育改革,是一个好的思路和举措。可以通过搭建伊犁区域化教学的平台,编制伊犁区域化课程材料。完成伊犁区域化课程资源开发,开发应提倡三个结合原则,重视各民族文化融合。  相似文献   

2.
我国四川地区是个多民族的地方,拥有丰富的独具特色的民歌、舞蹈、戏剧、器乐等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资源,但这些文化资源有不少的已经面临传承危机.要很好地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很好的办法是把它们引入学校教育.然而,我国民族地区的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却处于意识淡薄、能力匮乏、缺乏地方民族特色的尴尬境地.因此,音乐课程要有效地进行“本土”资源开发道路,提高民族地区音乐教师的水平,创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音乐课程,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四川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3.
民族地区高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具有丰富的民族文献资源、稳定的民族学生群体、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高级人才三大优势,可通过参与普查提供线索和论证依据、开展课题研究、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教学活动、"产、学、研"相结合等途径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将少数民族文化引入民族地区艺术校本课程,不但具有文化传承和保护的意义,还能够促进艺术教育内容的多元化发展.本文从彝族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内容、课程设计等方面,对民族地区进行个案调查与艺术课程开发实践,旨在为民族地区艺术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在人类历史发展中世代相传留下的重要文化资源,是各民族传统文化价值的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传承载体,而职业教育则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创新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承担者。以广西物资学校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性传承研究实施路径为蓝本,提出了将非遗传统文化有效融入专业教学中,深化产教融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播与传承,同时建设传承实训基地、开发非遗美育课程教学资源对专业传承人才进行培养,将“非遗传统文化传承”与“社区活动”有效融合等有效形式,为其他职业院校创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提升民族文化旅游品位上看,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对于民族地区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内容的选择应遵循整体性、针对性、国际性、地方性的原则;在教学手段上,通过案例与体验的方式,让学生多层次地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在课程教学评价上,真实性评价是适宜的、可行的.通过该课程的开设与教学,提升民族地区学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与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方面的专业素养,保持文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已成为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进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途径。我校是一所回民学校,基于学校的办学目标、发展特色和地域特点等因素,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羊响板",开发形成了我校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保护和传承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需求,并形成了既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又具有鲜明办学理念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8.
传统村落承载着一个民族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历史文化记忆,文化传承是传统村落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本文结合楚雄地区传统村落文化资源的特点,提出了以文化传承为导向的旅游开发策略。楚雄地区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中以"茶马古道文化"、"盐井文化"最具有代表性,通过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和特色,整合旅游资源,开辟"茶马古道"文化旅游廊道和科普研学营地,传承文化遗产、培树文化自信;保护传统村落的空间环境、唤起文化记忆。通过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实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9.
织金县砂陶工艺既是一种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进行研究,旨在在促进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同时,推进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正>少数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进行少数民族音乐资源的保护和传承是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课题。在新媒体时代,少数民族音乐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面临着诸多保护和传承的困难,《我国少数民族音乐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研究》一书分析了少数民族音乐保护和开发的挑战与机遇,积极探索了少数民族音乐资源保护和开发的有效  相似文献   

11.
地方高师院校依托特有的专业优势,教育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音乐文化的行动,即促进了地方高校课程资源的开发,拓展了受教育者人文、艺术素养,同时又挖掘保护和弘扬、传承了优秀的本土非物质文化,二者互为裨益,相得益彰。本研究以甘肃地方高校陇南师专为案例,研究地方高校依托课题研究、地方性课程开发、校园社团、艺术实践、特色专业培养,探索传承当地少数民族白马藏族傩音乐文化资源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2.
地方高师院校依托特有的专业优势,教育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音乐文化的行动,即促进了地方高校课程资源的开发,拓展了受教育者人文、艺术素养,同时又挖掘保护和弘扬、传承了优秀的本土非物质文化,二者互为裨益,相得益彰。本研究以甘肃地方高校陇南师专为案例,研究地方高校依托课题研究、地方性课程开发、校园社团、艺术实践、特色专业培养,探索传承当地少数民族白马藏族傩音乐文化资源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产权理论为理论依据,以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为研究区,对少数民族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进行了实证分析,探讨了利益权利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拥有者获得的利益权利直接影响到他们获利的满意程度,从而影响到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意愿。因此,政府应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拥有者(当地群众)的自身利益出发,让他们成为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较大受益者,才能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具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而民族文化的生存与发展正面临诸多问题,有的正濒临失传;学校教育是传承、发展民族文化的最佳途径,开发民族文化校本课程是传承、发展民族文化的最佳方式;民族地区民族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任重道远;民族地区学校具有独特的环境生源、课程资源、师资队伍和普及传播优势,完全有条件开发民族文化校本课程,以传承、发展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活态灵魂",是一个民族珍贵的精神家园、民族文化的生命密码,承载着独特而丰富的想象力、文化意识和民族精神。高等学校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在全社会共同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地方高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口传与心授的重要载体、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阵地、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平台。地方高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应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点:其一,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与活态性,构建"口传心授"新模式;其二,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性、民族性与地域性,努力成为"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阵地,将传承具有优秀品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其三,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变性与综合性,地方高校可以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等共同承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论坛,开展学术交流与研讨,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究向纵深发展,探索高校、地方政府与传承人合作的新模式,积极构建"非遗"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6.
通过产业化经营来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从传承和保护的维度讨论了云南丽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经营的必要性:丽江文化产业利用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常丰富的特点,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将遗产资源通过商品生产经营的方式转化为文化产品,在获得经济效益,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赢得了资金支持,且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当下,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有效保护、"活态"传承,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求,实现文化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纳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职业院校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当前,职业院校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展现出非遗文化传播、培养专业传承人才、开发非遗课程教学资源、建立保护基地等多种功能,开展了利用现代学徒制来丰富和完善非遗传承和发展的实践探索,丰富完善了非遗传承的院校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职业院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面临着理论指导缺失、学生继承非遗项目热情不高、专业建设滞后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型教师短缺等困境。  相似文献   

18.
学校美术教育作为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条重要且行之有效的途径,在其探索和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困境:课程生命载体资源开发不足;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的深度不够;缺乏系统性与制度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认知度较低。可以尝试从学校及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视、开发并有效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美术"资源、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认知度和学习效率等方面来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民间舞蹈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体现,包含了各民族人民的思想精髓和生活体验。有效传承民间舞蹈,是保存民族特性、发扬民族精神,促进民族文化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兴起,给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提出使民间舞蹈传承有了新的文化解读,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全面、不到位的尴尬境地也给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不利因素。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探求民间舞蹈传承的利弊,总结经验与方法,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化传承离不开教育,大学教育肩负着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与民族文化创新发展的使命。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传承基地等载体,是充分发挥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生产、研究、教学、宣传、展示的积极作用。高校非遗"传承基地"如何运用好自身资源加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关系着"非遗"事业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