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粗盐提纯是中学化学的一个基本实验.该实验不仅涉及一些基本实验操作,如药品的取用、托盘天平的使用、物质的溶解、过滤、蒸发等,还可以把与之有关的很多实验知识点融合起来.例如,如何加快溶解速率?为什么有时要趁热过滤?关于洗涤的四个问题:为什么要洗涤?用什么洗涤?怎样洗涤?怎样证明已经洗干净?干燥的方法有哪些?为什么有时要真空干燥?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方法有哪些?  相似文献   

2.
粗盐提纯实验是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必做的实验之一 .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要点 ,进一步体会混合物分离的意义 ,训练学生分离固液混合物的操作技能 .化学综合检测题中常常会将该实验知识进行发散整理成变式训练题 ,来检测学生解决实验问题的分析能力 .例题 粗盐提纯中粗盐里常含有CaCl2 、MgCl2 和泥沙等杂质 .为了除去杂质 ,在实验中可将粗盐溶于水 ,然后进行下列操作 :①过滤 ;②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③加适量盐酸 ;④加过量Na2 CO3 溶液 ;⑤蒸发 .正确操作顺序是       .分析 :该…  相似文献   

3.
1教材分析1.1教学内容分析蒸馏是必修①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中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基本方法(过滤、蒸发、蒸馏、萃取)之一,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的明线是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操作,提高综合实验能力;要在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将蒸馏操作导向规范化,更要理解适用对象和操作流程;最后对液液互溶  相似文献   

4.
系统分析了粗盐提纯实验中,多种沉淀剂的加入顺序对除杂结果的影响;考虑到沉淀转化的问题,通过计算和实验分析了粗盐提纯实验中的过滤次数。在粗盐提纯实验教学中,抓住除杂过程中沉淀剂的加入顺序和过滤次数两个关键问题,带领学生进行深入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化学思维,提升化学素养。  相似文献   

5.
1 简化后的实验方案 1.1 把5.0g粗盐减小为3.0g,减少溶解用的时间 现行课本,以及很多中专院校的现行课本,在进行粗盐提纯实验时,都把粗盐的量定为5.0g,把溶解粗盐用的水定为20mL.这一方案一方面使学生在溶解粗盐时耗费较多时间,另一方面,在蒸发时也会耗费较多时间.  相似文献   

6.
化学高考试题中,经常涉及对所得晶体或固体残渣进行洗涤的相关问题,洗涤大有讲究,要考虑几个方面,如:为什么要洗涤?用什么洗涤?怎样洗涤?怎样证明已经洗涤干净?等等。1关于洗涤的目的1.1除去杂质除去晶体表面的可溶性杂质。  相似文献   

7.
初中九年级化学课本中“粗盐提纯”一节的学生实验编排在较前的位置,而在实际教学中,要把此实验放在第七章“溶液”讲完后再做,其原因有多种。首先在操作上,学生不仪要掌握天平和量简的使用方法,同时要掌握溶解、过滤和蒸发等实验的基本操作;其次在概念上,学生要掌握和理解混合物及其分离、溶质、溶剂、不溶性固体杂质、过滤、蒸发、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及其计算方式。虽然把这个实验调整到后面,但实验效果仍然值得深思。现依据实验内容和课堂信息的反馈,笔者仅做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8.
一、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有什么区别?分别有哪些方法?1.物质的分离是把混合物的各种物质分开的过程,分开以后的各物质应该尽量减少损失,而且是比较纯净的.(1)物理方法有:过滤、重结晶、升华、蒸发、蒸馏、分馏、液化、分液、萃取、渗析、溶解、盐析、汽化、洗气等.(2)化学方法有:加热分解、氧化还原转化、生成沉淀、酸碱溶解或中和、络合、水解、化学方法洗气等.2.物质的提纯将某物质中的杂质,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在江苏省普通高中化学科目的考试说明中,对于化学实验基础要求学生"了解过滤、结晶、萃取、蒸馏等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分离和提纯."对于这部分基础实验及操作的内容,除了在单项选择题中考查,更多地出现在19题实验综合题中.结合近几年高考以及模考中19题对基本操作的考查,笔者认为可以沿着"结晶-过滤-洗涤-干燥"这条线索展开复习.(2011江苏卷)19.高氯酸铵  相似文献   

10.
粗盐提纯实验是新教材规定的学生必做实验,梳理了已有粗盐提纯实验的改进成果,对粗盐提纯实验中杂质检验的方法和除杂试剂的选择和顺序进行了新探究,优化了实验操作。  相似文献   

11.
在初中化学“粗盐的提纯”的实验操作中,为什么在看到蒸发皿中出现多量固体时,就停止加热,而不把水全部蒸干?为什么还要将固体移入新做的过滤器里,并用少量蒸馏水均匀冲洗,洗掉固体表面残留的液体?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引出在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中,把化学实验列为第一章,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反映的教学思想.对粗盐溶液的提纯花了较大的篇幅.我们知道,粗盐溶液中含有不溶性的泥沙,可溶性的Ca Cl2,Mg Cl2以及一些硫酸盐等.对于不溶性的泥沙的去除,采用了溶解,过滤,蒸发的方式,但此时所得的盐中,还含有可溶性的Ca Cl2,Mg Cl2,硫酸盐等,并没有得到较纯的食盐.对于可溶  相似文献   

13.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全一册 (1 995年 1 0月第二版 ,1 996年 4月第一次印刷 ) ,第 2 0 6页 ,粗盐提纯实验中 ,学生计算出的精盐的产率误差非常大。什么原因呢 ?1 原因分析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按实验步骤的要求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 ,这一点学生很难做到。假设加到溶液恰好成为氯化钠饱和溶液时 ,再加一定量才能知道不再溶解。按后面准确计算精盐产率时 ,这里的要求必须是加的粗盐中所含氯化钠的质量恰好为实验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所含有的氯化钠质量。这里便产生了矛盾。由于学生先按书本上的方法去溶解 ,所以所加…  相似文献   

14.
物质的提纯是把混合物中杂质除去以得到纯净物质的过程 .在无机物的提纯过程中 ,最好先用加热、溶解等措施分离 ,然后加入试剂将杂质转化为与要提纯的物质或气体、沉淀等易分离的物质 .在整个分离过程中 ,不应引入新的杂质 .有机物的分离 ,最好先用分液、蒸馏、洗涤、渗析等方法 .对于具体物质的提纯应根据物质及含杂质的性质选用具体适宜的方法 .1 过滤法分离液体和不溶性固体物质用过滤法 .例 如何分离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受热分解的产物 ?方法 :将产物溶于水 ,经过过滤把二氧化锰与氯酸钾分离 .2 蒸馏法据液体沸点高低不同 (相差大于…  相似文献   

15.
1.物质的存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药品取用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试管里加入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4.粗盐提纯的三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相似文献   

16.
“粗盐提纯”是初中化学综合性较强的分组实验,如果实验中的某些环节处理不当,常会出现实验时间不足的情况。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发现,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操作,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a.粗盐的处理。由于市售粗盐粒度较大,溶解时费时费力,而且产率降低。如果将粗盐研细后再使用,可大大缩短溶解时间,提高产率,避免给以后的学习带来负迁移。  b.滤纸的折法。如果按教材所说:“取圆形滤纸,对折两次,打开成圆锥形,把滤纸尖端朝下放入漏斗。”往往不能使滤纸(特别是滤纸尖端)紧贴漏斗内壁。滤纸的折法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使用较大的漏斗,…  相似文献   

17.
针对粗盐提纯实验中过滤时出现的若干问题如过滤时间长,滤纸易破损等,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案,包括滤纸的选择,温度的影响及选择,过滤方式的选择,以期抛砖引玉,更加规范过滤操作。  相似文献   

18.
一、复习思考题(第七章) 1.什么是劳动定额?2.劳动定额的种类有哪些?3.劳动定额工作的内容包括哪些?4.什么是工时消耗,工时消耗怎样进行分类?5.什么是工作日写实,为什么要进行工作日写实?工作日写实的类型有哪些?6.什么是测时,为什么要进行测时?7.什么是定时点,应如何选择定时点? 8.测时的方法有哪些?9.什么是工时评定,什么是综合评定法?10.什么是工时抽样,工时抽样的步骤是什么?1 1.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有哪些,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分别是什么? 12.什么是劳动定额水平.为什么说定额水平是定额管理的核心间题?13.确定劳动定额水平的基…  相似文献   

19.
分析KNO3晶体制备的新课教学设计,大多都基于“蒸发浓缩、趁热过滤”除去NaCI,“冷却滤液结晶、减压过滤、洗涤、干燥”得到KNO3晶体,通过重结晶进行提纯。用定量分析方法引导学生为提高产品纯度和产率进行方法设计与修正,探讨“蒸发浓缩时为什么控制在体积减小约一半”“承接滤液的烧杯预先加2 mL蒸馏水”,复习KNO3晶体制备。  相似文献   

20.
一、思考题: 1.什么实验事实说明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微粒性?如何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间的联系? 2.电子的波动性可用什么实验来证实?这是不是说电子是以波浪式前进的?为什么?宏观物体有没有波动性? 3.怎样描述微观质点的运动状态?为什么?波函数有哪些重要性质?为什么? 4.什么是定态(即稳定态)?能否说定态波函数是不随时间变化的? 5.何谓波函数的正交归一性?何谓波函数的标准条件? 6.定态薛定谔方程的算符表达式的意义是什么? 7.量子力学中的算符和力学量的关系怎样? 8.既然一维势箱体系是实际体系的理想化,为什么还要讨论它?它能给出哪些重要结论。 9.量子数n,l、m各是在解什么方程中得到的及怎样得到的.它们的取值范围是什么?简并度g=n~2是如何求出来的? 10.怎样根据波函数的形式讨论“轨道”和电子云图象?为什么不能说P_(+1)和P_(-1)就是分别代表P_x和P_v? 11.怎样来研究多电子原于的结构?作过哪些近似?用过哪些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