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人教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语文》(第三册)选用了《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全诗如下:“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首诗抒写了牛郎与织女隔河相望而不能团聚的相思之情。开头两句交代了本诗的抒情对象牛郎和织女。三、四句写织女织布。为什么要写织女织布呢?因为天庭规定,织女只有织好了布,才能与牛郎相会。五、六句写织女整日都织不好布,就只好在那里痛哭流涕。那为什么会织不好布呢?我们先来看看一些…  相似文献   

2.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鹊桥仙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与秦观的《鹊桥仙》都是以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神话传说为题材进行创作的,但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却有许多不同之处。《迢迢牵牛星》是通过牛郎织女的爱情悲剧来表现世间思妇的不幸,应归入思妇诗之列。诗中主要借织女的相思之苦来表现人间思妇的闺怨。对于织女着墨并不多,只用  相似文献   

3.
历代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迢迢牵牛星》《鹊桥仙》便是其中的代表性诗作。我们不妨将其比较鉴赏。一、从思想内容方面来比较赏析《迢迢牵牛星》塑造了一位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表达的是愁苦哀怨之情。开头两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写出了牵牛和织女夫妇相距之遥远。然后,“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抒。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四句正面描写织女美丽勤劳的形象和她的悲痛情怀。接下来的“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又写织女的内心独白,那阻隔了他们夫妇的银河既清且浅,相去也并不甚远,…  相似文献   

4.
薛吉辰 《语文知识》2006,(10):13-14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 此诗借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将人间织妇的离情别恨抒写得哀婉动人。开头两句分写牵牛星与织女星.继而由织女星联想到织女纤细洁白的手在摆动着机梭织布.将织女的手巧与她“终日不成章”加以对照.突出织女因相思而无心织布,泪如雨下。最后写织女与牛郎的分离和相思之苦是由“清且浅”的银河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1.河汉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 河汉,河汉,晓挂秋城漫漫。(韦应物《调笑令》)2.星汉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相似文献   

6.
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是不是互文? 答:不应是互文。虽然初看起来,当成互文是有道理的,牵牛星似乎也可以用“皎皎”,河汉女用“迢迢”也无妨;但仔细推敲,则会发现,本诗是从织女的角度来写离别之恨的,“迢迢”形容其远,常用来指游子,对于织女而言,“迢迢”自然指的是牵牛。同时本文既然重在写织女,那么必然要写到织女的容貌,“皎皎”用来描写女子的容貌之美更为合适,如诗经《月出》:“月出皎兮,  相似文献   

7.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所编《文选》中的一组诗。它们大约作于东汉中后期,而作者无从查考,且应不止一人,题目应为编者所加,均为诗篇的首句。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其中的《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是以诗歌的体裁叙述了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表达了诗人对情人分离的不理解以及对美好爱情的渴望。诗人用当时民间广泛流传的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于银河鹊桥的故事为蓝本,并加以细节描写和议论,使传说得以丰富,境界…  相似文献   

8.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扎扎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篇。这里的“古诗”并不是古代诗歌的通称,而是指汉魏时与乐府相对而言的一种诗体。乐府诗是伴乐而歌的,古诗则多不能人乐。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特别是音乐的变迁,很多乐府诗也不能歌唱了,与古诗也就不易看出区别。《古诗十九首》都在《昭明文选》中有所著录,却没有写明作者。梁启超先生认为,《古诗十九首》“所诠写  相似文献   

9.
李翔 《江西教育》2006,(3):24-24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2],皎皎河汉女[3]。纤纤擢亲手[4],礼和弄机杼[5]。终日不成章[6],泣涕零如雨[7]。河汉清且浅[8],相去复几许[9]?盈盈一水间[10],脉脉不得语[11][1]《古诗十九首》之一首。[2]牵牛星:天鹰星座的主星,...  相似文献   

11.
恒星漫谈     
恒星的距离 恒星离我们有多远,这是一个常被人们提及的问题。我国有首古诗这样写道:“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右人把银河叫做河汉,牵牛星俗称牛郎星,河汉女指织女星。在古代诗人的眼中,把牛郎星和织女星相隔开的银河不过是又清  相似文献   

12.
其一,“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教师教学用书》认为:“‘迢迢’,写距离之远;‘皎皎’,写星光之亮。叠字‘迢迢’和‘皎皎’兼写牵牛星和织女星,使人产生一种夜空广大、星光灿烂的视觉感受。”私以为这种解释未必达诂。  相似文献   

13.
何惠英 《甘肃教育》2014,(15):118-118
正诵记教学是由语文学科的独特性质决定的,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手段,诵记方法因人而异,下面就常用高效诵记的六种方法作一介绍。一、首字诵记法首字诵记法就是把要诵记的诗文,用每句的首字引领,逐句连缀,仔细诵读,以至熟练。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对诗词的诵记。如,《古诗十九首》之《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相似文献   

14.
教学年级:五年级教学时间:2010年4月一、显示多样化信息,回忆已知民间故事(教师分别播放歌曲《孟姜女哭长城》、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出示古诗片段"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相似文献   

15.
互文,也叫互文见义,古诗文修辞方法之一,其前后文中某些词语互相呼应,互相交错,意义上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合指而兼顾。其显著特点是: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用《仪礼》疏的话就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它的基本意思是“迢迢皎皎牵牛星,迢迢皎皎河汉女”,上句中就含有“皎皎”,下句中就含有“迢迢”,它们互相交错,互相补充。只有瞻前顾后,不偏执一端,才能准确完整地理解含有互文的句子。互文的表现形式有四种。一、本句互文:同一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交错渗透、补充。如:“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句中“秦”、“汉”、“关”、“月”四个字交错使用,应解释为  相似文献   

16.
《迢迢牵牛星》是《古诗十九首》的代表作,这首诗将现实和愿望强烈对比,通过描绘牛郎织女隔河相望而不能互相倾诉衷情的痛苦,抒写了男女离别之情,可谓哀怨动人。在教学中,笔者着重引导学生赏析了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  相似文献   

17.
惊艳的太空     
从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到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再到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当我们抬头仰望夜空的时候,总会被铺满天幕的无数颗星子吸引目光。即使我们现在居住的城市里污染严重,但在夜晚我们也经常会瞥见天狼星和金星摇曳的身姿。  相似文献   

18.
话七夕     
罗璇 《语文知识》2006,(8):17-17
七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源于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牛郎与织女相爱却不能长相守,这使那些与他们有着相似经历的人产生了共鸣。《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中写道:  相似文献   

19.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整诗中所贯穿的牛女故事是一段流传了两千多年之久的神奇的传说,是一个逐渐形成的爱情的悲剧故事。 最初,在周朝时,牵牛和织女是两个星宿名。牵牛星,是河蚊三星之一,在银河南,两侧各有一颗小星,象个扁担,民间常称为扁担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织女星在银河北,下面也有小星,象织布的梭子,和牵牛星遥遥相对,是天琴星座的主星。牵牛和织女的名字最早出现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小雅·大东》篇中。《大东》这首诗大  相似文献   

20.
红炉一点雪     
本节课教学的一首小诗——《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是梁太子萧统编入文选的十九首古诗之一,被称为五言诗的冠冕。正如《诗经》一样,《古诗十九首》抒写了许许多多的爱恨情愁。其实这也是心灵的觉醒,状写这份莫名的无形的情感难,而解读这份情感表述妙处也很难,于是便涉及到教学中惯常的思路“短诗长教”,也就是把这首10句短诗,放在文化的背景上,放在诗的长河中,放在审美的坐标中,去引导学生解读、感悟。下面我就谈谈我的四个教学设计,三个追求,两个遗憾。第一个教学设计:神话切入。《迢迢牵牛星》借助的是一个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