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昕怡 《美育学刊》2020,11(2):I0005-I0005
“意境”几乎是中国艺术理论中最复杂的范畴,一直是文艺理论界争鸣的热点,其内涵至今仍然在不断丰富中。目前学界关于“意境”研究集中于四个维度:意境史研究、多学科多视角的意境研究、文艺作品的意境研究、“意境”的学科建构。恽寿平在清代被公认为花鸟画第一大家,清初山水六家之一,他的《南田画跋》论思想之精湛、语言之诗情画意,清代画论无出其右。恽寿平的意境观念在中国画论之意境论中处于开创地位,在意境观念史上是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闵靖阳的专著《“意境”如何实现——恽寿平意境观念研究》在恽寿平意境观念的研究中可以说是具有开创性之功,丰富了“意境”的学科建构。  相似文献   

2.
日本汉诗的时空意境构成受唐诗影响有四种表现。同“时”异“空”的意境给人以时间绵延背景下的持续感和运动感;同“空”异“时”的诗歌情感又多表现为沿时间流动而不断蕴积的特征。同“时”同“空”关系下的意境显得宁静而安详;异“时”异“空”的意境则是借助时间方向的无序变动和时间属性的频繁转换,全方位地揭示诗人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3.
“境界说”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境界分为物境、意境、情境三种。在山水画发展进程中,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三种境界的偏重不同,从重物境一意境一情境是一个动态流程。当今社会是重“情境”的时期,当代山水画家为表现“情境”在“图式”方面做出了很多有意义的尝试,并取得了一些新的突破,扩展了山水画的审美领域,彰显出画家自我情境及绘画风格。  相似文献   

4.
“意境”作为中国古代美学的核心范畴,可谓高度凝结了中国人的哲学智慧与艺术经验。文章主要通过对“意境”生成的溯源探流来分析意境诞生的美学基础,并在“意境”理论形成过程的简单梳理中,分析它对“意象”范畴的继承与超越,探究其之所以超越“意象”,成为中国古代艺术审美最高理想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汤显祖的“言情”说,是他文学思想、哲学思想的基本观点,也是他美学思想的出发点.他的“言情”说是明中叶浪漫主义文学思想的组成部分,是他“临川四梦”创作的基石.他所倡导的情,带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汤显祖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转折时期.他生活的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在意识形态领域正进行着一场新旧思想的较量.王学左派的观点,不可阻挡地影响着社会的各种形态,严重冲击着宋明理学.李贽的“童心说”,公安三表的“性灵说”,表现出了反道统的进步倾向.  相似文献   

6.
“东方的崇高境界”在对“无限性”的对象的欣赏中表达的正是对“远”的审美追求,“远”构成了中国文学艺术中雄浑、冲淡等审美意境的基础,从这一角度来说,“三远说”的内涵远远超越了对透视原理的认知,其本质内涵在于意境,“三远说”的历史嬗变与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实践都深刻地映证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7.
唐太宗李世民“乐于讷谏”,“择善而从”,为历代史家所称颂,认为这是形成“贞观之治”的主要原因之一,唐太宗本人亦被誉为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少有的圣明君主。他不计前嫌,重用以直谏著称的魏征,被历代奉为君臣关系的楷模。他的“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更是成为千古名言。但纵观唐太宗的统治,可以发现,对于臣下的进谏,他并没有能够做到表里如一。如终如一,特别是到他的中晚年,他对于群臣的意见,就表现出“不好直言”的  相似文献   

8.
山水画作为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形式,通过艺术手法将自然对象升华为审美对象,在艺术处理中运用多样表现手法使各种对立矛盾的因素统一在一幅画中,形成协调而完美的画面.山水画家通过对生活(自然)真实和艺术真实的认识,运用取和舍、详和略、有和无、黑和白、藏和露、轻和重、浓和淡等虚实相生的处理手法.使种种矛盾因素相互转化,增强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本文试就山水画这种运用“虚”和“实”的辩证观阐述一得之见.虚和实的问题、虚实结合问题.从广义上讲,指的是生活和艺术的关系,美和真的关系.这是中国绘画类学中的重要课题.山水画可谓时空的结合体,形式美的规律更多地集中在虚与实的审美意识方面.艺术既是一种创造,就应把客观存在的真实化为主观情思的表现,画家追求的最高境界不但在画内,而且在画外,不但在笔墨之内,而且在笔墨之外,画内笔墨有穷尽,画外意境无穷尽.这也是虚和实的辩证关系.体现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即古人所谓的“立身画外,存心画中”.因此,虚实概念既是一个艺术意境的创造问题,又是一个空间观念和艺术形式的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9.
王国维在其《宋元戏曲史》中引入"意境"来探讨元曲之美,并以"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来概括元剧之文章"有意境"的特征。其中"述事则如其口出"一句常常被错误引用成"述事则如出其口"或者"述事则如其出口",所以容易对王国维的"戏曲意境"说错误地阐释。"述事则如其口出"的引入是王国维"戏曲意境"同"诗词意境"不同的关键。实际上,王国维在"戏曲意境"说中引入"述事"多受尼采悲剧理论的影响,里面贯穿的是尼采的酒神、日神精神,而元杂剧也正是以这种悲剧精神为源动力,以"意兴所至"为创作法则,才得以构建"有意境"的作品世界。  相似文献   

10.
1.1986年7月18日《文汇报》发表了朱大可的文章《谢晋电影中的缺陷》.以此文为发端,继而李劼等人带着超前意识开始了对所谓“谢晋模式”的巨大的冲击.他们以批判的锐气喊出了:谢晋的时代已经过时.随后《语文导报》、《文论报》、《电影新作》等报刊杂志展开了争鸣和讨论.在这股咄咄逼人的气势下,“上影集团”不甘示弱,组织了“文艺大众化问题”的专题讨论.更令人惊讶的是一向以务实著称并首开新时期电影走向世界先河的著各导演吴贻弓终于把憋了一肚子的火.在上影故事片创作人员会议上发泄了出来.写了《要做一个真诚的,热爱人民的电影艺术家》(《电影新作》1987.6)一文,强烈地批评了“超前意识”是“摆出一副教师爷的架势,时代和人民都不会买他的帐”的慷慨陈词.并对谢晋的创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说:“如果将来历史证明我是笨蛋、低能儿.我心悦诚服地接受历史的审判”.2.毋庸置疑.谢晋曾是影坛上拥有观众最多的导演,他“以影片主人公为中心机智而巧妙地向四周振荡,激励出片中席间人们无数热泪.”(《文汇报》1987.8)可以说他拥有十亿观众.早在1985年全国十九城市“电影民意测验”与“电影专家咨询”的比较中已证明了这一事实,来自北京、上海、广洲、武汉、哈尔滨、成都等十大城市一千七百多名各类观  相似文献   

11.
诗歌的艺术魅力之一在于它向读者提供的是一个可以把人生经验不断放进去的"空筐",所以诗歌的教学设计也应该构建艺术的"空筐",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想像和联想的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12.
13.
“三视图”的画法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课程“机械制图”中的重要内容,对“三视图”教学中的“做中教”与“做中学”的具体做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在高速发展的现代文明社会,"民以食为天"的古训已上升为更高层次的审美享受,旅游美食逐渐转向美食旅游。在海南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俗语中则蕴含了丰富的美食旅游文化信息,本文着重从"加工美食"俗语中挖掘其特点,让游客"慕名而至",并提出适合海南美食旅游可持续发展前景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保定的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原先的北市区、南市区合并为现在的莲池区,新市区更名为竞秀区,同时原先的清苑县、满城县和徐水县分别调整为现在的清苑区、满城区和徐水区,保定城区于是由原先的“三区”拓展为现在的“五区”.市区面积扩展后保定面临的问题就是尽快实现“五区一体化”,只有这样新城区与老城区才能够整合在一起,从根本上提升保定的城市竞争力.京津周边的唐山、张家口和承德均已经或正准备进行行政区划调整,这会与保定发展形成竞争,“大保定”在城市化进程中实现“五区一体化”就具有突出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为了尽快实现新城区融入中心城市,需要创新思路出台多种对策,除了构建“微中心”外,还要在产业外移、文化互联、功能分区、道路设计、城市走廊、构建地标、修炼内功等多方面做文章.  相似文献   

16.
"自由"与"自律"是竞技体育秩序中的两大问题,是影响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依据社会学原理、通过案例分析,试图对竞技体育秩序中"自由""和""自律"的关系进行哲学解读,审视二者产生的冲突原因,最终基于 "自由"意志与"自律"精神为竞技体育秩序提供协调路径.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秸秆的资源化利用率,遴选出养牛、种菇和制炭三个有关联的秸秆利用方式,构成循环产业链,根据产业链中消耗的秸秆原料数量确定秸秆供应的农户区面积,使秸秆的产生和资源化利用产销平衡,构成一个"生态单元"."生态单元"由生产中心和农户区两部分组成.生产中心收购农户区的秸秆作为原料,养殖肉牛、种植蘑菇和制炭.养牛、种菇和制炭三个产业环环相扣,并与农业生产形成良性生态链:制炭余热用于菇房加温,牛粪作为种菇培养料,尿液制沼气,沼渣、沼液与蘑菇下脚料还田.按照普通标准确定种菇规模,由种菇需要的牛粪量确定肉牛养殖数量,种菇和养牛剩下的秸秆用来制炭,制炭规模由农户区产生秸秆的数量决定.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时代下"翻转课堂"受到教育领域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广泛关注。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理念运用于高职《办公自动化》教学中,将有助于主张"以学生为中心",鼓励"混合式学习"和倡导"教、学、做"一体化。文章最后阐释了高职《办公自动化》教学内容安排,分析了其教学设计,展示了其教学流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越来越多高职学生投身创业,但成功者微乎其微.然而随着当今社会环境、政策和技术条件的发展成熟,高职生创业成功并不是遥不可及.特别是以"互联网+"为技术支撑的创业,更是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时间条件和市场空间.文章试图通过对当前环境技术条件、政策支持和市场空间的分析得出高职生在"互联网+"领域创业可行性的结论,为高职生创业提供可借鉴的思路、方法和途径,也为政府和院校提供支持和指导高职生的创业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以“国计为本”的竞技体育取得辉煌成就之后,职业运动员发展受限、体育事业发展不均衡、民生需求问题亟待解决等问题浮出水面.民生体育不仅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也受到了各项国家政策的支持,特别是随着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体育事业从“国计”转向“民生”成为共识.为进一步推动民生体育发展,提出弱化竞技体育情结,重视民生体育发展;鼓励和支持“草根”体育开展;加快政策调整,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实现社会、社区、校园三方联动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