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和比较研究法,对"体育强国""体育大国"的由来与涵义进行考证与释义,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认为:"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这两个词汇最初是出现在外文的翻译中;"体育大国"的涵义最初与"体育强国"相似;"体育强国"涵义的演进经历了"奥运会上名列前茅"、"奥运会上名列前茅为主"、"竞技体育强国"、"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统筹城乡体育发展是我国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根本性战略.在统筹城乡体育发展的战略背景下,努力引导和促进"小城镇体育"与"农民工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的交流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城镇体育"与"农民工体育"既是统筹城乡体育发展的中间地带.又是统筹城乡体育发展的薄弱环节.文章从"小城镇体育"与"农民工体育"的概念辨析与价值判断出发,探讨了二者在理论研究中存在的困惑与误区,分析了二者与城市体育发展的关联与互动,思考并重新提出了"小城镇体育"与"农民工体育"在实践中与城市体育的统筹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如何使快乐体育走向终身体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海丹 《湖北体育科技》2006,25(1):120-121,123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正向素质教育转化."终身体育"、"快乐体育"等观念正逐渐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并运用与体育教学实践中.但在实践中,体育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体育乐趣方面存在矛盾,文章试图解决这个矛盾,并就如何使快乐体育走向终身体育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结合系统研究对构建"川渝体育圈"的基本内涵、可行性进行深入探讨,并从川渝两地实际出发,基于体育的现代化发展在结构上和设计上提出了"川渝体育圈"构建的基本设想以及实施途径,为推进西部体育的快速崛起、促进中西部体育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和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5.
高校体育教学向"快乐体育"转变必要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体育教学向"快乐体育"教学转变很有必要性,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是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我国高校实施"快乐体育"教学具有可行性.实施"快乐体育"教学需要正确理解"快乐体育"的含义,更新观念,提高体育教学的灵活性,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  相似文献   

6.
"人本位"的体育价值理念,深深地影响我国体育观的嬗变.因为,体育是离不开主体人的身体性活动,体育运动必须重视和体现人的主体价值.然而,纵观我国体育的发展历程,由于各方面原因,体育一直体现为工具性价值,缺少人文主义内涵.在后现代主义社会,通过体育广告这个平台,我们清晰地看到体育本质的回归--人的主体性,追求主体快乐已成为当代的主流,从而展示出"更人文、更健康、更快乐、更人性"的以人为本体育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7.
论绿色体育     
运用文献资料法探讨绿色体育的发展.主要结论:绿色体育亲近自然,是人与自然、人自身和谐发展的体现.当前体育的发展存在诸多不和谐因素,如体育的过度商业化、职业化以及由此导致的体育暴力、兴奋剂、"假体育"等.实现绿色体育,应注重思想建设,纳体育于教育;强化管理;坚持反兴奋剂.  相似文献   

8.
张汇兰是我国近代女子体育运动的倡导者和推进者,倡导"女性取向"的体育思想,注重发挥体育的教育功能,反对"选手体育"、推广普及化体育思想.她认为:提高"女子体育专家"素质是发展女子体育之根本,主张加强女子体育教育,并呼吁成立全国女子体育组织.张汇兰女子体育思想对中国近代女子体育的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进作用,对当今中国女子体育进一步发展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体育媒体奇观批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凯尔纳的"媒体奇观"为理论依据,通过案例分析并结合中国实际,分析体育"媒体奇观"的形成和现状,以及体育传播行为如何在"媒体奇观"的推波助澜下发生了异化.体育"媒介奇观"的主要特征是体育赛事的视觉化、体育名人的娱乐化、体育事件的商业化与政治化,导致体育越来越偏离其本质,体育文化趋向单一,体育精神淡漠.提出寻求媒介与体育共赢之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学校体育旗帜鲜明地打出了"健康第一"的口号,对当今的学校体育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研究对学校体育地位、学校体育"责、权、利"、健康第一、学生兴趣、体育课堂教学、运动技能、学生心理问题、体育中考等问题进行分析思考,探求体育更好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1.
论休闲体育与体育休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体育领域休闲研究的迅速发展,一些相关基础理论问题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休闲体育和体育休闲概念的关系问题便是其中之一.认为:体育休闲和休闲体育存在异同,休闲体育的学科名称应在明晰内涵的前提下予以规范.提出在休闲体育的未来发展中应注重:规范和统一"休闲体育"的学科名称;进一步明确休闲体育的学科涵义;注重我国休闲体育发展的中国特色等.  相似文献   

12.
素质体育:我国高校体育改革新模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祝莉 《体育科技》2001,22(4):56-61
应试教育所派生的"应试体育"的教学模式,完全偏离了我国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航线.构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素质体育,并迅速完成应试体育向素质体育的转轨,是本文着力论证的新己见.  相似文献   

13.
沂蒙山区民俗体育资源是优质的教学资源.本文通过分析沂蒙山区民俗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及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探讨沂蒙山区民俗体育在中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全面促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弘扬、传承沂蒙民俗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4.
体育强国、竞技体育强国、大众体育强国内涵的诠释与评析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针对我国奥运军团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的辉煌成绩,对我国是否已成为体育强围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在对文献资料进行全面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体育强国"与"竞技体育强国"和"大众体育强国"是三个不同层次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北京奥运会后,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竞技体育强国"之一,但目前还称不上是名副其实的"体育强国"和"大众体育强国".  相似文献   

15.
试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深度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深度融合是未来体育的发展方向.当前,由于管理体制、工作机制以及组织形式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结合还很松散,学校和社区各自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还没有达到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文化资源的高度共享.要实现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深度融合,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融合理念,研究和探索其融合的管理体制与工作机制、组织形式、经费保障和具体结合方式.  相似文献   

16.
论高校体育教学与体育人文精神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而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体育无"人"的现象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趋势格格不入.在21世纪,我们不能钻进传统体育教学的小胡同越走越窄,高等体育教学应贴近社会,融入更多的社会因素,呼唤人文精神回归,以人为本,使体育成为维护人类健康的最有益方式,使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朝着培养学生主体的创新精神、社会适应能力和学生个性的发展目标前进.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体育电视发展沿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商业体育的强劲发展,促进了体育传媒尤其是体育电视的活跃与繁荣,体育电视也为中国体育事业做出一个又一个重要贡献.2008年,中国体育电视凭借北京奥运会的机遇,为国际奥委会提供了足球、篮球、排球、网球和特设项目武术等共8个项目的全球公用信号,为后奥运时代的体育电视信号制作在"硬件"和"软件"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希望通过研究我国体育电视的发展沿革.探寻我国体育电视接轨世界一流的屹立崛起之路.  相似文献   

18.
试论体育强国与体育本质的契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分析提出"体育强国"概念的时代背景以及内涵和外延入手,指出我国向体育强国迈进需要慎重把握与体育精神、体育文化的契合,需要以人为本制度的支撑和保障,认为建设一个公正、客观、普适的评估标准和社会体育发展指标是很必要的先行工作.  相似文献   

19.
“体育”术语与实践的矛盾及体育概念的争论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不变的术语"体育"经历了由专业术语到生活用语的泛化过程,而发展的体育实践则经历了由学校到社会的拓展过程.不变的"体育"术语与其所指向的变化的体育实践的矛盾是诱发旷日持久的体育概念争论的根源.从体育实践发展变化的视角来看体育实践领域的拓展是推动体育概念内涵不断丰富的根本动因,并使得体育概念演进呈现历史局限性和价值判断性特征.不变的"体育"术语与其所指向的变化的体育实践的矛盾在其概念争论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其一表现为"真义体育观"和"Sport大体育观"的立论前提不对等,其二表现为二者的研究路经与背景不同.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先生始终认为,体育关系国家兴衰,并深刻认识到学校体育对民族强盛的社会价值.他注重体育教育生活化,积极把体育引向文化领域其体育思想既有倡扬"健康第一"作为教育的根本原则,亦有"生活教育"式的朴素体育思想核心理论,充分体现其体育思想的人本理念.缘此,他实施一系列富有积极实效性和科学预见性的体育实践,提高学生健康与运动水平,对我国当今学校体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启示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