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元稹所作281首古体诗韵字的系联,归纳出古体诗用韵25部系统,其中阴声韵10部、阳声韵8部、入声韵7部.并对与实际语音相关或跨部通押的特殊韵段进行分析,同时对所涉特殊韵字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
据《诗经》用韵研究古四声,有四点需要分辨:一,《诗经》押韵有必韵句和非必韵句的区别,非必韵句对声音(本文关注声调)和谐的要求宽于必韵句,不重复的必韵句韵脚更能反映古声调情况的客观。二,《诗经》同部字相押,有的既同部又同声调,有的同部但不同声调。在符合一定韵式的规律性转换中,同部不同声调也是诗人有意识的换韵,应当视为四声分押。三,因假借、引申派生、语法音变等原因,有些字一字多个声调,根据音义相应的原则,应区别其不同意义和不同语法功能,以定其在具体诗句中的实际声调。四,《诗经》中,平、上、去、入各声,阴、阳、入各声,用韵情况很不同,了解古四声发展演变的不平衡性,各声应区别统计。根据上述四点主张,发现一些新的定例、韵式,以义辨音。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诗经》用韵的四声数据库,从而利用计算机对全诗305篇、1133有韵之章、1696韵段、5308入韵句的用韵关系进行分析和统计。得到以下数据:4548必韵句中,通押183句,占全部必韵句的4.02%。各声通押比依次是平声2.27%,上声5.42%,去声16.71%,入声1.44%。阴、阳、入三声的通押比依次为阴声韵5.88%,阳声韵3.29%,入声韵1.44%。阳声韵中,平、上、去声的通押比依次是1.26%、15.05%、17.86%。阴声韵的去声和阳声韵的上、去声,在《诗经》时代可能处于四声系统上发展完善的晚期。  相似文献   

3.
敬亭山和谢朓楼是宣城的标志性景观。自谢朓来到宣城题《游敬亭山诗》后,敬亭山开始在文学上崭露头角,唐代诗人李白来到宣城题《独坐敬亭山》后,敬亭山开始具有丰富的人文意义。谢朓楼是谢朓所建,李白在多首诗歌中表达对谢朓的崇拜。后代的文人因为仰慕李白和谢朓,经常登上敬亭山和谢朓楼题诗歌唱,他们或是怀念谢朓、李白,或是抒发自己独特的情感,在不同的时期赋予敬亭山和谢朓楼不同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4.
运用穷尽式系联方法,归纳出刘长卿诗歌用韵系统:近体诗阴声韵、阳声韵共22部;古体诗阴阳声韵共18部,入声韵7部。并将刘诗用韵与相同时代不同地域,以及相同地域不同时代的诗人用韵进行比较,进而探讨刘诗用韵的特异之处及其与通语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陈卫兰 《台州学院学报》2009,31(4):28-32,53
陈孚近体诗、古体诗的用韵,其近体诗分为18部,与“平水韵”大致相同,只是合并了“平水韵”的若干韵部。古体诗分24部,其中阴声韵7部,阳声韵11部,入声韵6部。与宋词通用的18部有别,主要体现在阳声韵臻摄、山摄仍分立韵部,入声韵的不同韵尾未混用。陈孚诗歌用韵反映出元代台州语音发展速度比较缓慢,保留古音较多。  相似文献   

6.
阴铿是南朝梁陈时期的重要代表诗人,现存诗歌34首.其诗歌所用韵字,可归纳为18个韵部,与周祖模先生对齐梁陈时期诗文的韵部归类基本吻合,其韵部分类跟《切韵》的分韵已很接近.用韵严谨,一般是偶句押韵,也有首句入韵,所押全都是平声韵,没有出韵现象,其中“同用”和“独用”情况也与《广韵》所注基本相合.其诗歌用韵情况较之同时期的何逊诗歌,更接近隋唐近体格律诗的用韵要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齐梁陈时期特有的语音发展面貌,对这一时期的语音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严振洲 《上饶师专学报》1991,11(1):47-51,70
格律诗的发展,关键在改革诗韵,即用普通话的四声和韵部.入声分归普通话四声,读上去的仍是仄声,并不影响格律,因读平而影响格律的并不太多.而且诗的声律主要靠吟诵来体现,现在一般都用普通话朗诵,自应用普通话的四声和韵部写.何况入声发展的趋势是逐渐消失.说入声有利于写作慷慨激昂、豪迈悲壮的诗词,也并不尽然。入声韵并非只能表达慷慨激昂、豪迈悲壮之情者,而慷慨激昂、豪迈悲壮之情也并不只靠入声韵。  相似文献   

8.
许浑诗集《丁卯集》现存诗歌542首,皆格律诗,存在两首残句。系联其诗韵得出16摄27韵,其中阳声韵15个,阴声韵12个,总体上符合《广韵》"同用""独用"规则。许浑诗歌韵例可归纳为绝句、七五律和排句三大类,再根据首句是否入韵细分为12小类。此外,许诗未入韵句的尾字与韵脚字之间往往四声相承,此类现象多达二十处。另有14个韵脚字的读音由于古今语音演变而难以断定,在《广韵》中的读音与其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读音不相同,需依据其意义来确定。  相似文献   

9.
叶蕾 《现代语文》2009,(10):29-30
钟嵘《诗品》谢朓条品语历来为评论家所关注。钟嵘为什么要说谢朓的诗歌“颇在不伦”,却对谢朓论诗时的“感激顿挫”念念不忘,为什么谢胱的诗歌审美标准和他的五言诗歌的创作有那么大的差距,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由于钟嵘所持的是浑厚感人的五言古体诗的审美理想而认为谢朓的诗歌创作不能令人满意。而作为诗人的谢朓,他的创作追求不是写出优秀的古体诗,而是要创造新的诗歌形式——永明体。  相似文献   

10.
浙江元人散曲用韵研究——与《中原音韵》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隋树森编辑的《全元散曲》中所收录的19家浙江元人的1354首散曲(包括套数)为实际语言材料,系联归纳出浙江元人用韵的19韵部,结合江浙一带的吴语方言分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三方面对浙江元人散曲用韵的通、独用情况进行音理上的分析考察,并与周德清《中原音韵》的19韵部相比较,从中窥探其异同  相似文献   

11.
在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史上,谢朓是比“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的诗人,也是比同时代人提供了更多有益东西的诗人。在南齐一代,谢朓的诗歌成就最高;他的诗歌,在南北朝中后期的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作为一个山水诗人,他对南北朝中后期以及唐代山水诗的发展,影响比较深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诗歌还一再得到伟大诗人李白的赞赏。要对南北朝中后期文学进行深入研究,要对我国山水诗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对谢朓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做些探讨,无疑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唐五代湖北地区诗人近体诗用韵系统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唐五代湖北地区文人所作975首近体诗韵字的系联,我们归纳出唐五代湖北近体诗用韵系统28部,其中阴声韵13部,阳声韵15部:其用韵与《广韵》独用同用例基本一致,某些出韵、借韵现象可能反映了唐五代的实际语音。  相似文献   

13.
韩偓诗韵研究--五代诗韵研究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五代音系,诗文的研究成为重要的实际语言材料.本文通过分析排比得出:韩偓的古体诗用韵与<广韵>主要的不同之处有以下几点:出现同一摄内不同等地、开合口韵字的通押;出现不同摄韵字的通押.韩偓的近体诗出现庚耕清青同用、寒桓删山同用.还出现不同摄的韵字通押现象.此外韩偓诗歌用韵还有一些现象值得注意:入声韵用例较少;出现四声换韵的例子;存在着四声混押的情况;养、漾合用.  相似文献   

14.
1980年代以来,谢朓研究取得很大成果。首先,对谢朓诗歌情景的浑融、才情与谋篇、格律技巧及艺术风格都有深入的探索,特别是情景交融这一点,抓住了谢朓诗歌的根本特色,研究不断深入、细化,标志着谢朓研究的进步。而对其才情与谋篇得失还是毁誉参半,未有定论。对其格律技巧的研究,虽常有述及,但由于资料缺乏及近体诗规则的拘束,不够深入。其次,把谢朓与谢灵运、陶渊明、李白进行比较研究,更多地展现了谢朓诗歌创作的特色。特别是李白与谢朓的关系这个问题,很早就引起了学术界极大的兴趣,前期学者主谢、李相承说,并出版了专门论集,影响甚大,后期研究者则一反谢、李相承说,对李白与谢朓关系提出质疑,这些文章虽数量不多,但仍从根本上动摇了谢、李相承说的根基。  相似文献   

15.
陈湘红 《家教世界》2012,(14):80-81
本文就张衡诗文用韵情况进行探讨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对其诗文入韵的391个韵段进行爬梳归纳分析,确定张衡诗文韵部为27部,其中阴声韵8部,阳声韵9部,入声韵10部。并对各韵部的归字及流变情况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6.
蒋延平 《语文知识》2013,(2):119-120
魏晋齐梁时期,对于诗歌平仄押韵等技巧的研究已趋向成熟,借助《汉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广韵》等书对《古诗十九首》的声、韵、调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学习古代诗歌的音韵系统,掌握古诗中所涉及的音韵学知识,还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上古与中古声韵调系统的变化规律,学会分析韵文的音韵现象。  相似文献   

17.
谢灵运是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谢朓在谢灵运的基础上发展了山水诗,使山水诗创作彻底地摆脱了玄言诗的影响,并对唐代山水诗歌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试从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分析其创作的不同从而阐释谢朓在谢灵运创作的基础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谢朓是南齐时代的重要作家,“永明体”代表诗人,他生活在一个动荡混乱的年代。谢仕途坎坷,一生政治抱负未能遂愿,年轻的生命也因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而陨落。在谢朓诗歌中清晰地表现出了他对自己政治前途和生命的担忧的这种忧患意识,下面通过谢朓的文学创作并结合他的生平事迹来探讨一下他的这种忧患意识下的隐遁思想,以便更清楚地认识、了解谢朓。  相似文献   

19.
诗文用韵是研究汉语语音史的重要依据。本文以王之道古体诗为研究对象,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出它们的韵部为十八部,先着力分析舒声韵部特点,尤其是上去混押现象,再分析其入声韵部特点,探究阴入相押的几个特例。与《广韵》独用、同用进行对比,进而总结出王诗古体诗韵特征,初步探究北宋时期安徽诗人用韵研体现的语音特点。  相似文献   

20.
谢朓是南北朝诗坛的一位重要诗人,对谢诗的阐释起于南朝,沈约、萧子显的认同与钟嵘的批评主要集中于“调与金石谐”上,刘勰的论中不涉谢诗,颜子推则毁誉参半,以及当时士子们的闻风响应等,都是当时文学观念的综合反映。谢朓诗歌在南朝的接受状况,反映了中国诗歌由古诗向近体发展演进的曲折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