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散文阅读教学往往停留在对所写内容的概括和所抒发情感的印证性梳理上,不能经由作者精妙的语言表达和突破常态的独特审美体验,去深入文本,走近作者构造的心灵世界。可行的思路是,通过体味散文精准的言语表达,体认与分享作者丰富、细腻、独特的人生感受。落实到《故都的秋》学习中,即在理解文本准确的言语表达中,体认与分享郁达夫以“悲凉为美”独特的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
基于课文是一篇有文化内涵的散文,在自我解读的基础上,将教学定位于走向文学文化、心灵的深处,在探究中引导学生走向语文教学的高地.通过细读、探究文中关键的词语和语句,让学生真正进入散文,去体会作者的独特乡情,去感受作者独特的体验.借助追问、交流,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体认情感、理解哲理,去把握蕴含于文字间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散文以独抒性灵为要,理解并分享作者的情感和独特的人生体验是散文阅读教学的重点.郁达夫以悲为美的审美趣味是《故都的秋》写作亮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理解并欣赏以悲为美的审美趣味,需界定以悲为美的概念,寻找以悲为美的理论依据,并且设计相关教学片段,增强散文阅读教学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散文又具有作家独特的创作风格,这要求教师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注重对文本的深度挖掘,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从而多角度地探究文本的内涵.结合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探讨在活动体验、语言品味、情境还原中解读散文真实内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唤起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关键。体验是一个过程,是主体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与验证。阅读教学中的体验即是:引导学生亲历阅读的过程,感受、领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和语言艺术。尤其是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要让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领悟作品的思想、情感和人生经验,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是"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的突出体现,体验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更能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6.
散文是阅读教学的主导文类。阅读散文,就是要体悟作者的所见所闻,分享作者的所感所悟。散文教学中,可以通过知人论世、还原情境、朗读品味,帮助学生深入体味散文精准的言语表达,分享作者独特的人生体验。  相似文献   

7.
《背影》是散文中的经典名篇,被选录初中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提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 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 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据一线教师反映,八年级学生对 于散文体裁的文章虽有所涉及但对其“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却 不能够精准辨别。综上,笔者通过创设真实情境来引导学生对 全文内容的梳理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地表达对文本的感悟,把自己的情感与文本作者的情感融合在一起,进发出对文本内涵的独特理解,培养阅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增强阅读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阅读教学中应该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0.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散文阅读能力最弱,对此类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的解读普遍存在很大的困难,往往把握不住作者的情感体验,感受浮于表面,导致课堂教学实效不强。这引发作者对散文阅读教学实施方法及监测手段的思考,提出散文阅读体验监测与实施的必要。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今天的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  相似文献   

12.
<正>王荣生先生说过,散文就是"作者要表现眼里的景和物,心中的人和事,是要与人分享一己之感,一己之思……我们阅读散文就是感受作者的所见所闻,体认作者的所感所思,是读者与作者心与心的碰撞和交感"。优秀的散文作品总是饱含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与人的情感。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在散文教学中无疑应该引领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作者的独特情感,在体会中获得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14.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15.
李丽 《广西教育》2014,(13):51-5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语文阅读教学是借由文本解读实现审美体验的历程。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能够从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课文《槐乡五月》是一篇文质兼美、情景交融的散文佳作。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从儿童的视角感受散文之美、品味美文之境呢?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作者就在阅读教学中探究如何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散文是阅读教学中最常见的文体。散文的特性决定着散文阅读教学的方式。对散文的教学,教师要从"言说对象""主客体"和"作者独特生活经验"三个方面去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散文的表达特点,获得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18.
<正>一、案例背景散文是介于文章和文学之间的文类,它叙写"这一位"作者的所见、所闻,表达"这一位"作者在独特境遇中的所思、所感。王荣生教授指出:"阅读散文,自始至终都在散文的里面,我们阅读散文,是感受作者所见所闻,是体认作者所感所思。散文流露作者的心扉,读者以自己的心扉打量散文,阅读散文是心与心的碰撞、交感。"1散文是我国中学阅读教学的主导文类,散文教学教什么?怎么教?该如何立足文本特质与学生学情?这  相似文献   

19.
“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这已被所有语文老师所公认。“读书百遍,其意自见”也说明了读的重要性。然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培养学生“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读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具有独特的内心体验,教师就“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读出真实的感受。一、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把学生对课本的领悟、感受和认识都统一到自己的标准答案下,追求一致的情感体验,而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  相似文献   

20.
在阅读教学中,成功的切入确如作者所言,是一种艺术。如何切入?文章从理解作者构思、分析文章标题、复述文章情节、分析文章线索、理解文章关键语句、体验文章思想情感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概述、分析和例举,切入设计均以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为重点,有着作者自己独特的教学感悟和体会,能给我们具体的语文阅读教学以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