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5 毫秒
1.
<厄舍古屋的倒塌>是爱伦·坡短篇恐怖小说中的杰作,作者通过营造恐怖气氛,选择恐怖情节,描述人物的恐怖心理,展示了人物从心理变态到精神崩溃的全过程.分析作者在<厄舍古屋的倒塌>中营造恐怖气氛的方式,品味恐怖形成的因素,就能给读者带来视觉和精神上的享受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李芳芳 《考试周刊》2012,(32):20-21
艾德加.爱伦.坡的小说风格奇特恐怖,充满了神秘感。《厄舍古屋的倒塌》是坡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在这部小说中,坡巧妙地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构思全文,将景物描写和人物的内心结合起来,烘托了死亡的主题,给人们带来悲凉之美、恐怖之美。本文探讨了在《厄舍古屋的倒塌》中爱伦.坡如何运用象征使故事更加引人入胜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苟锦毅 《家教世界》2012,(10):89-90
埃德加.爱伦.坡是恐怖文学界的大师。他的代表作《厄舍古屋的倒塌》被视为世界恐怖文学的经典,而其作品的特色是无处不在的恐怖元素。通过对爱伦坡的恐怖小说《厄舍古屋的倒塌》进行解读,揭示其恐怖根源。本文分别从哥特因素、艺术技巧及读者潜在的恐怖心理来分析爱伦坡的代表作《厄舍古屋的倒塌》,以期找到其恐怖根源。与传统的的哥特小说不同,坡开创了心理分析的先河,将恐怖意境根植于读者心中,并运用多种写作技巧达到使读者震惊,实现其作品预设的效果。虽然坡的恐怖元素的深层含义往往被他所处时代的读者所忽视,但却被他的后继者所模仿、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埃德加·艾伦·坡的小说《厄舍古屋的倒塌》中的环境描写 ,通过厄舍古屋的外围、内部、墓穴和暴风雨之夜 ,逐层递进 ,不断渲染 ,在小说所要达到的恐怖艺术效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爱伦·坡(Allen Poe)在十九世纪美国文学的发展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尤其他短篇小说的成就在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分析他的恐怖小说《厄舍古屋的倒塌》中罗德里克·厄舍的性格,他神经极为敏感,是一个追求自由和个性的疯子艺术家。  相似文献   

6.
《厄舍古屋的倒塌》是由一系列错综复杂纠缠在一起的事件组成的故事.幽灵在“疯子”的故事里、在古屋、在裂缝、在水池、在人物梦幻世界的虚无里.镜像是故事和绘画,是古屋及其环境,是厄舍自身及其家族毁灭的象征.回归是故事的中心,又是不成功的尝试.情节的意义不是像果仁那样在里面,而是在壳外昏状物的微光中.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精神分析和文本召唤的角度,以《厄舍古屋的倒塌》为例,来探讨埃德加·爱伦·坡的小说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8.
《厄舍古屋的倒塌》是爱伦·坡著名的恐怖小说之一,是其创作理论的集中体现,他用细腻的笔触渲染了令人窒息的恐怖气氛。为了达到恐怖效果他在遣词造句等方面都别具匠心,使小说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为其要达到的特定效果服务。从词汇、句子、修辞格及叙事角度等层面对该小说进行文体分析是探索其恐怖效果创造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美国19世纪作家埃德加.爱伦.坡的作品向来因其离奇、恐怖的情节和悲观的思想而受到读者和评论家们的关注和争议。本文将从小说中的哥特文学元素、不可靠的叙事者的模糊叙述等角度,分析爱伦.坡是如何在他的短篇小说《厄舍古屋的倒塌》中通过并超越恐怖叙述引领读者关注人的精神世界的黑暗一面。  相似文献   

10.
《厄舍古屋的倒塌》是由一系列错综复杂纠缠在一起的事件组成的故事。很显然,故事与死亡、发疯及恐怖传统的哥特式主题有关。厄舍古怪的画里也许有埋葬马德琳的一座坟墓。然而坡应用理性来加强非理性的作用。故事第一部分的心理主题刚好在第二部分对称地重复出现。也许接着是成对和加倍成对恐惧主题最清晰的线索。梦幻形象联系并增强潜意识情节。故事中的鬼魂在心理上,既表现外在的超自然的层面上,也表现在其他的意义模式中。  相似文献   

11.
《厄舍古屋的倒塌》中的原型是那些反复出现的或传统神话及隐喻,一种典型的或重复出现的意象。小说中表现的怪诞情况:马德琳死而复生,厄舍古屋轰然倒塌,让小说获得了隐喻性。倒退和回归现象的象征性的人生历程看成他对小说的解读。  相似文献   

12.
赵妍 《海外英语》2013,(15):182-183
该文运用利奇和肖特的文体学理论,对爱伦·坡的短篇小说《厄舍古屋的倒塌》从词汇、句子、修辞、叙述角度进行了文体学诠释。文体分析既可全面深刻地展示《厄舍古屋的倒塌》的语言特征,亦可加深对该小说主旨的理解和提高对爱伦·坡美学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该文运用利奇和肖特的文体学理论,对爱伦·坡的短篇小说《厄舍古屋的倒塌》从词汇、句子、修辞、叙述角度进行了文体学诠释。文体分析既可全面深刻地展示《厄舍古屋的倒塌》的语言特征,亦可加深对该小说主旨的理解和提高对爱伦·坡美学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结构理论,结合人物的生活环境,全面、深入剖析埃德加·爱伦·坡《厄舍古屋的倒塌》的主人公罗德里克·厄舍心理变态和人格扭曲的成因,揭示其悲剧的必然性及作品的社会启示。  相似文献   

15.
美国19世纪作家埃德加·爱伦·坡的作品向来因离奇恐怖的情节和悲观的思想而受到读者和评论家的关注和争议。《厄舍古屋的倒塌》被认为是爱伦·坡最优秀和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之一,不仅强调阴郁衰落的景象,而且造成一种令人窒息的压抑感和离奇古怪的神秘色彩,使读者产生幻觉,从而揭示其死亡主题。  相似文献   

16.
艾德加·爱伦·坡是美国的文学巨匠,在恐怖小说以及诗歌创作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厄舍古屋的倒塌》中,艾德加·爱伦·坡试验了他自己对人的本质独树一帜的想法,揭露了人心底最为隐秘的冲动——恶的本能。,从三个方面来解读这篇小说中的主人公的人格分裂:在自我中的人格分裂,在与他人交往中的人格分裂以及在与社会交往中的人格分裂。  相似文献   

17.
《厄舍古屋的倒塌》是爱伦坡最著名的心理恐怖小说之一。其中主人公罗得瑞克的性格,他与妹妹玛德琳的关系,以及他活埋妹妹的动机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从自体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罗得瑞克对妹妹的爱是一种病态的自恋行为,他埋葬妹妹也是其畸形人格发展的恶果。  相似文献   

18.
经典小说《厄舍古屋的倒塌》的作者爱伦&#183;坡为实现他的创作意图,描述了古老贵族家庭衰落,时所笼罩的梦魇般令人窒息的恐惧,调动了不同的艺术手段,制造出种种紧张恐怖的气氛,来表现人类理智的毁灭,同时体现了爱伦&#183;坡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9.
这里以心理学理论的分支——人格心理学为依据,从内因——生理因素的失衡以及外因——社会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系统地分析、阐述了爱德加.爱伦.坡的小说《厄舍古屋的倒塌》中男主人公罗德里克.厄舍从灵魂到肉体逐渐走向毁灭的原因和过程,强调了一个人生存的环境对其健康心智的发展所起到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冯小岩 《文教资料》2010,(24):25-26
《厄舍古屋的倒塌》是爱伦·坡小说中最富盛名的一篇,不同的读者对其有着完全不同的解读。本文旨在从接受美学与读者反映理论中的"空白"着手,分析其多种阐释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