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9 毫秒
1.
本文从介绍PM2.5发生发展的历史出发,解析了我国近期PM2.5的成因与危害。具体包括:PM2.5的定义与概念、上海地区PM2.5的主要成分、PM2.5产生的原因以及对于人体健康和交通、环境的危害。这一工作对PM2.5污染防控和雾霾治理具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针对迁安市城区PM2.5监测数据的分析讨论,阐述了PM2.5对人体健康潜在的主要危害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PM2.5粒径比较小,但却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人类长期处在这种环境中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对于环境中可吸入粉尘的检测,对于防治PM2.5的污染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16,(18)
PM2.5是空气污染物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也是国内外最密切关注的焦点之一。基于它的体积小,成分复杂,和强烈的环境活动,它可以作为一个载体附着化学物质,重金属,细菌,毒素和致癌物进入人体。导致的结果是它会影响人体健康。重金属是PM2.5的重要组成部分,在PM2.5中重金属长期积累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本文综述了来源、分配方法、化学形态,检测方法,处理的方式,PM2.5中重金属的分布研究。并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雾霾天气发生的频率也越来越高,PM2.5严重危害着人体健康。针对此问题,本文分析了PM2.5的防护需求和研究现状,并对市场在售的防PM2.5口罩质量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雾霾环境下人体可吸入颗粒检测的效率和稳定度,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雾霾环境下人体可吸入颗粒检测模型,该模型主要包括传感器检测模块、路由器传输模块、数据汇总模块以及上位机模块,传感器检测模块检测雾霾环境下的人体可吸入颗粒PM2.5浓度信息,引入一种人体肺部PM2.5浓度检测估计模型,估算雾霾环境下人体可吸入颗粒PM2.5的浓度,实现人体可吸人颗粒PM2.5的准确检测。实验结果说明,相比有线网络人体可吸入颗粒检测模型,所提模型的检测效率、精度较高,并且具有较高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PM 2.5的来源,污染状况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和空气质量的影响来阐述了我国空气中PM 2.5的污染情况,并简单介绍了目前国内对PM 2.5的监测情况。  相似文献   

8.
PM2.5是如何突破人体自身健康守卫的关口、成为危害人体健康的隐形杀手的呢?在严重雾霾天气情况下,人们应该如何做好健康防护工作?出门只要戴上口罩就能有效防止呼吸道疾病吗?PM2.5进入呼吸道,刺激并破坏气管黏膜,导致气管黏膜杀灭病毒、细菌和抵抗它们进入肺部组织的功能下降,气管黏膜的排毒功能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原本身体健康的PM2.5可致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9.
<正>雾霾中的PM2.5(粒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对人的健康危害最大,因为PM2.5更容易进入鼻孔,穿过气管,进入肺部,甚至进入血液,也更容易吸附对人体健康有毒有害的物质。大多数对人体有致癌和严重危害的物质富集于PM2.5中。此外,PM2.5携带的有毒有害物质在肺中更容易溶解,在人体内与目标细胞相互作用的活性强,因此雾霾可能导致人们产生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PM2.5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PM2.5是空气中最重要的污染物之一,由于其对环境污染的危害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人们开始研究针对它的防治措施。本文就将围绕着PM2.5特征以及危害来进行阐述,并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来有效地控制PM2.5,不断地提高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多次爆发大面积的雾霾事件,雾霾对健康的影响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PM2.5污染是导致雾霾的根本原因,从PM2.5及其化学成分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癌症、生殖与神经系统的影响出发,简要回顾了近年来PM2.5及其成分与人体健康的研究现状,总结了雾霾健康危害的敏感人群,并对防护雾疆健康危害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PM2.5是如何突破人体自身健康守卫的关口、成为危害人体健康的隐形杀手的呢?在严重雾霾天气情况下,人们应该如何做好健康防护工作?出门只要戴上口罩就能有效防止呼吸道疾病吗?在家里的时候应该紧闭门窗吗?这些问题,让卫生专家来为您解答。PM2.5进入人体过程及后果PM2.5进入呼吸道,刺激并破坏气管黏膜,导致气管黏膜杀灭病毒、细菌和抵抗它们进入肺部组织的功能下降,气管黏膜的排毒功能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原本身体健康的人群可能会出现咳嗽、气管炎等症状。  相似文献   

13.
PM2.5是造成空气污染的元凶之一,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对PM2.5的脱除与监测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对PM2.5脱除与监测技术相关中国专利申请的时间分布、申请人分布、技术领域分布等和主要脱除、监测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相关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PM2.5的检测方法、监测网点的建设、PM2.5对人类健康、大气环境以及气候的影响进行的分析,并对其评价标准进行了对比,提出了我国应加强PM2.5的检测手段和对PM2.5的机理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废气排放标准,实现从根源上治理PM2.5对大气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雾霾天气、能见度低、光化学烟雾等现象日益频繁对人类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甚至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很大的伤害。如何进行PM2.5监测,以及如何进行污染防治成了重点研究的课题。本文简要分析了PM2.5监测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污染防治的具体措施,旨在提高我国的大气环境质量,还人类一个空气洁净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6.
PM2.5是最近几年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的一种空气污染物,这种污染物当中含有很多的有机物和重金属,它的颗粒粒径非常小,可以直接吸入到人体的肺部,而这种颗粒毒性是非常大的,它可以导致一些呼吸系统疾病,严重的还可能会导致人体死亡,所以研究人员也加大了对PM2.5的研究,本文主要分析了PM2.5的污染特征及其生物效应,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十三五"规划提出"绿色发展"后,上海市实施了一系列的大气治理措施,为了研究其成效,应用2015年~2018年的大气污染物数据及相关统计数据研究了上海市的大气污染物变化规律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上海市的主要超标污染物为PM2.5、PM10、NO2三项;②污染物在月尺度上呈"U"型分布;季节尺度上有明显季节倾向,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年尺度上,PM2.5、PM10、NO2近四年均在改善,但其超标依然严重,尤其是PM2.5;③PM2.5、PM10、NO2与除与气压呈正相关外,与其他因素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略有差异,另外不同季节影响大小也略有不同,总体上上海市大气污染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但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8.
空气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众所周知,目前我国空气质量下降了许多,其中以PM2.5的影响最为关注。因此,如何减少空气中PM2.5的含量就成为了目前环境方面最为关注的问题。本文对影响PM2.5含量监测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也列出了一些自动监测PM2.5的方法,并对这些方法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每种方法适应的条件,证明了监测PM2.5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黄河以北广大地区冬春两季雨雪稀少、空气干燥,冬季家庭供暖更增加了室内空气的干燥程度,以北京为例,冬天室内的空气湿度15%左右,对人体免疫系统、呼吸系统和人体表皮细胞都带来了不利影响。有研究表明,相对湿度为40%~65%的生活环境对人最适宜。为了提高室内空气湿度,改善居室生活环境,市场上出现了各种类型的空气加湿器,一般都以电为动力,有的对水质有较高要求,有的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白雾”,在增湿的同时,也将水中的矿物质和微生物传播到空气中,室内空气的PM2.5数值明显上升,形成二次污染,影响室内环境和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20.
随着近年来雾霾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加,改善空气质量甚至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要了解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以及不同因素对空气质量影响的大小。本文选择了对空气质量影响较大的PM10、SO2、NO2、CO、O3、温度、湿度、风级及前一天PM2.5等对PM2.5影响较大的九个因素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SPSS软件计算其Pearson相关性,简单数学处理后,再通过建立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南京市PM2.5进行预测研究,最终得出南京市PM2.5对于空气主要因素的预测结果,以便于有针对性的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