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政治、道德涵盖的内容都会发生质的变化,但无论世事怎样变迁,爱国主义始终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永恒不变的主题。爱国主义是政治思想工作和思想教育的基本内容,发扬爱国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新时期历史教育思想的主题是,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统一。邓小平用中国近现代史教育人民,认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爱国主义者的强国之梦。邓小平高度重视从民族历史中提炼出来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应以爱国主义为强大的精神动力。他站在历史的前沿,从全球发展势态的高度,指出发展是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统一的最高交汇点。  相似文献   

3.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赖以生存、强盛的伟大内聚力量,是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就其本质意义,它是一种把关心和维护祖国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职责的思想和行为,是人生价值的重要道德规范。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或阶段,爱国主义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和要求。长期以来,爱国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的教育,曾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掀起过为国家民族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当代爱国主义的主题,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不仅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从发展的观点看,社会主义是时代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5.
爱国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蕴含了中华民族最为深厚的历史情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竭动力。加强高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在信息时代,网络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网络文化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尤其是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民族意识,这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新冲击和新挑战。因此,有效利用网络媒介,创新高校社团爱国主义教育路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课题,对提升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加深爱国主义情怀、强化民族认同感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贯彻六中全会决议加强内地西藏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曹晓曼爱国主义教育,历来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实现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六中全会决议要求我们,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项...  相似文献   

7.
李永占 《考试周刊》2009,(34):28-2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结果。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不竭源泉和永恒动力。  相似文献   

8.
爱国主义精神是贯穿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红线,是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的凝聚中华民族、推动中国发展的伟大精神动力。他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他强调:“要懂得中国的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深刻阐明了爱国主义教育对中华民族振兴的意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说:“在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下,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自强不息,具有伟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爱国主义是一面旗帜,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民族的伟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爱国主义也是一个历史范畴,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同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和基本特点;在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动力,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也是整个教育的核心。电视大学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给电大思想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提出r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应抓住机遇,加大爱国主义教育的力度,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是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民族,近代千千万万的爱国者面对祖国的衰弱和落后,孜孜以求祖国的兴旺发达。今天,每一个关心民族命运和祖国前途的人,都在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伟大事业.因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爱国主义的主题,对于我们每个中国人来说,只有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去,贡献出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者。 一、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爱国主义是人们世世代代凝聚起来的对祖国的深  相似文献   

12.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小学爱国主义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历史的要求爱国主义精神是贯穿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红线,是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的凝聚中华民族、推动中国发展的伟大精神动力。他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  相似文献   

13.
爱国主义作为一项道德原则,是中国各族人民的优良传统和崇高品德。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上,它作为伟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鼓吹淡化爱国主义教育,反对“爱国主义”的口号,搞民族虚无主义,实质是要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的领导。在这种情况下,弘扬爱国主义,振奋民族精神就显得十分重要。当代的爱国主义是和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共产党的领导相统一的;是以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为其重要特征的:是以参与和关注改革,振奋民族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内容的。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内涵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国主义既是重要的道德规范,又是重要的政治原则,它总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具有自身的时代主题.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所要弘扬的爱国主义,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认真学习邓小平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统一的思想与实践,将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当代爱国主义的内涵,积极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一、社会主义是振兴中华的必然选择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结合和统一,是中国人民近代爱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100多年来艰苦探索的最后选择,也是爱国主义进一步发扬光大和中华民族进一繁荣昌盛的迫切需要.要实现民族振兴和强国富民的根本目标,必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选择并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而仅凭爱国热情、报国之志是不可能实现的.对此,邓小平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  相似文献   

15.
一、农村中等师范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爱国主义精神是贯穿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红线,是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的凝聚中华民族,推动中国发展的伟大精神动力。他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并强调“要懂得中国的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  相似文献   

16.
论大庆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60年代伟大的创业实践中产生的大庆精神,集中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成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竭源泉。对大学生开展大庆精神教育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科学求实精神、顽强拼搏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真正使他们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7.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当代的经济全球化运动严重冲击了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适应经济全球化形势,创新爱国主义教育,首要的是内容要突出时代性,增强针对性。  相似文献   

18.
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的“民族心”和“民族魂”,历来是鼓舞我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伟大旗帜,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爱党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征程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是要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主义制度,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要求。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要始终坚持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和报国之行的统一,积极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宏伟大业,这是当代中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根本落脚点。  相似文献   

19.
国情教育的几点探析严家岳国情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内容之一.由于爱国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决定了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的一致性,建设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也决定了国情教育必须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的紧密联系和高度统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经验和模式,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紧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