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多元的独特体验,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想说、敢说、能说、会说是语文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之一,这并不与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相冲突。但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上“少讲”、“不讲”,甚至“不敢讲”,谈“讲”色变,走向了另一极端。请看某老师执教的《麻雀》(人教版第八册)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2.
杜淼 《文教资料》2005,(16):41-42
一、引言“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以上是《语文课程标准》(下称《新课标》)中对于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地位的表述。其中明确提出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一改革是针对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教师始终霸占着课堂,满堂灌、满堂问,烦琐分析的弊病而提出的。《新课标》倡导“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为此,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应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进而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新理念给语文教学带来深刻变化与旺盛活力:珍视学生独特感受、理解与体验,重视生生、师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用民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为了落实新课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教师就必须让出“讲”坛,做到“少讲”,甚至“不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捕捉课堂机遇,适机加以点拨,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一、对话受阻时点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是阅读教学全新的理念之一。它认为语文教学中学生可以在积…  相似文献   

5.
<正>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要求:语文教学应该是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的。可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们的语文课堂模式大多是"一言堂""满堂灌",教师主宰着课堂,讲什么一人说了算,学生只有服从,只有被动接受。其实,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平等互动和民主交流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和文本之间思维合作、情感沟通、心灵共鸣的过程。因此,怎样构建  相似文献   

6.
肖绮雯 《广东教育》2002,(12):28-28
在语文教学中,训导语言思维应以口语训练为手段,以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为核心,借助语文课程训练这个载体,做到教师少讲,学生多说,以提高学生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使其准确释放自己的情感和理智,彰显审美品味。一、当好训导语言思维的“导演”,把主角地位还给学生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是主角,学生的思维围着老师转,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练得少。改变这种状况,关键是教师要当好训导语言思维的“导演”,把主角地位还给学生,自己少讲,让学生多说,将课堂内容设计成学生听、说、读、写训练的大平台,在有限的时间内,启发…  相似文献   

7.
为了纠正过去语文课堂“满堂灌”的毛病,一些专家提出语文教师要少讲,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这样一来,有些教师又很怕讲了,他们错误地认为讲就是“灌”,讲就是“注入”,讲就是“填鸭”。还有人提出,一节语文课教师的讲不能超过15分钟,否则就是不合格的课。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我们在语文课堂中追求的最高目标就是实现作者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作者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充分的情感交流和融合。《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那么,如何实现语文课堂中的和谐对话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就是说,阅读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碰撞的过程,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情感的沟通都是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在课堂上营造民主、平等的对话环境,让学生自由平等“对话”;创设融洽的对话情境,促进学生“对话”合作;引领学生多元解读文本,拓宽学生“对话”空间来创造更加精彩的语文课堂,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0.
不不知从何时起 ,我们的语文教学很忌讳老师的“讲”。很多教师把“少讲”或“不讲”作为平时教学的一个原则 ,若是公开课、比赛课 ,教师更注意做到少讲或不讲 ,而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展示 ,让学生讲 ,还美其名曰“把课堂还给学生”。这种做法是真的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吗 ?其实不然 ,出现这样的问题最关键的是许多教师把讲授法等同于“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一、“讲”与“灌”、“填”是两码事今天的语文课忌讳“讲” ,可能与没有正确认识“讲授法”有关。许多教师把“讲授法”等同于“满堂灌”、“填鸭式” ,把“讲授法”这一课堂最常用的…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课改以来,沉寂的课堂热闹了起来,对话成了语文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对话理念的引入,的确给语文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仔细审视当前的语文课堂,由于观念的偏  相似文献   

12.
对语文学科的现状,不论局内人(教师、学生)还是局外人(社会各界),都很不满意。语文教学改革已是大势所趋了。改革是必要的,但我们要小心的是,不要“跟风倒”,不要为追求“时髦”的教法而陷入误区。误区一:老师少讲甚至不讲就是有水平。为避免背上“满堂灌”的罪名,很多语文教师都不怎么敢“讲”课了,要讲最多也不超过30分钟(这似乎是个“分水岭)。上课程式大都是:学生自读、讨论,老师答疑,课堂练习。尤其在一些语文公开课上,老师们更是以少讲为时髦,“惜讲如金”,似乎都在较着劲比谁更“寡言少语”。而评委们也大都倾向于认为:讲得少的“更有水平”。有一堂语文公开课,老师总共只讲了5分钟,被评为一等奖。据  相似文献   

13.
近两年来,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方面作了些改革的尝试,概括来说,就是多读多写、读写结合、少讲精讲、加强自学。下面谈我们的具体作法和体会。讲少一点讲精一点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处于一种少、慢、差、费的状况,而满堂灌、注入式又是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太多,太杂,把时间占用完了,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练的时间又少,反而教学效率不高,效果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于是,“平等对话”成了语文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一改了传统教学中“一言堂”、“填鸭式”等枯燥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拥有了话语权与思想权,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精彩。  相似文献   

15.
梁兴媛 《甘肃教育》2014,(24):79-79
正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说得多一些,教师讲得少一些,让学生多动手,把学习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把学习时间留给学生呢?一、教师少讲,是把学习时间留给学生的前提学生已经理解、掌握的知识点少讲;超越学习要求的内容少讲;简单易懂的少讲;学生似懂非懂、难以理解的问题少讲。但是,少讲并不是不讲,少讲则要求教师要引得妙、问得精、拨得巧,教  相似文献   

16.
谢玲 《现代语文》2006,(4):41-41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如何正确地讲授,这也成了课堂教学的一个难题,讲什么,讲多少,如何讲,很难把握。新课标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于是乎不少教师把“少讲”、“不讲”作为平时教学的原则,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展示,让学生讲,视教师讲授为禁区,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实,这是把讲授与满常灌等同起来,是对新课标的一种片面理解。  相似文献   

17.
课堂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特别强调生成性,强调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彰显生命与活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呢?一、平等对话促有效生成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也就说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带给了我们许多全新的理念,但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新课改理念,却是大家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一,课堂上,教师讲得多,学生问得少,甚至有个别教师还在“满堂灌”“满堂问”,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多。  相似文献   

19.
一、营造适合学生的对话氛围。激起学生对话的欲望《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就是说语文课堂上的对话应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教师在对话中不能高高在上,驾驭整个课堂,剥夺学生的话语权,而应该努力假设一种和谐、宽松的对话氛围,主动地亲近学生,消除师生间的对话障碍,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自课改以来,沉寂的课堂空前热闹起来,对话教学成了语文课堂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