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湖北人文精神最有代表性的标识就是九头鸟,深受湖北广大民众喜爱。通过对九头鸟知名度与美誉度的调查及分析,认为九头鸟的文化内涵丰富,能充分彰显湖北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和魅力,有助于提升湖北人文精神的区域特征并将其外化、形象化,从而更具凝聚力和辐射力,应该在湖北人文精神建设中大力弘扬。  相似文献   

2.
荆楚文化与"文明湖北"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荆楚文化是"文明湖北"建设的精神之源,"文明湖北"建设是荆楚文化的时代之用。荆楚文化的内在价值就是湖北人文精神。从荆楚文化视角来透视湖北人文精神建设,有三个亮点需要特别关注,即:荆楚人文精神之魂——"敢为天下先",荆楚人文精神的形象标志——"凤",荆楚人文精神的主题品牌——"灵秀湖北"。重视这三个亮点,有利于更好地弘扬荆楚文化,助推"文明湖北"建设。  相似文献   

3.
九头鸟是荆楚文化的产物,也是湖北人文形象的一个重要符号。湖北人文精神是荆楚文化的精华,弘扬湖北人文精神对于加快湖北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有效利用九头鸟这一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内涵的文化资源,将其引入湖北人文形象的建设,这对加强湖北的区域文化凝聚力和创造力有着深远影响和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湖北文化自信是湖北民众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自身文化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区域民俗是区域人文精神的基石,也是区域文化自信建设的基础。因此,利用民俗作为产品资源基础和核心内容的民俗旅游,在推广传播区域文化的同时亦能有效增强区域文化自信。本文尝试探索湖北民俗旅游对增强湖北文化自信的意义,为湖北文化自信建设提出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5.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对于“人文”概念较为普遍的理解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所谓“文化”绝不单纯就“知识”而言,更特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1]。那么什么是人文精神呢?这真是一个难题,很难说得清楚。每个时代的人文精神不一样,在古代,可能儒家的那一套就被认为是人文精神,在今天理解就不一样。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文精神的争议除了其伦理人文,就是中国政治文化中人文精神的最高表现——民本精神。中国是一个有着人文精神的文明古国,其人文精神经历了远古的自然人文精神到伦理人文精神的发展,其发展的目的和出发点都是人,在这种发展追求中,中国的人文精神在政治文化中最终升华为民本精神。这是中国政治文化的精华,由于各种传统,使得中国的这种人文精神在运行中往往走向反面。文章就中国政治文化中的民本精神作辨证分析,在分析中弘扬民本精神的精华,争取为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现代中国政治文明中的"执政为民"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7.
传统文化是民族人文精神、思想观念、道德观念的载体,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感受和吸纳,不仅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更使学生获得文化底蕴的丰富和文化品质的提升。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课内外传统文化阅读文本的学习和训练也能使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思想性更加浓郁,在文化精髓吸取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进而达到全面而健康地发展。本文就高中阶段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指导学生接触、认识和接受传统文化及思想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略论武汉城市旅游文化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形象是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总体认识与评价,而城市文化形象是城市旅游形象的核心要素,是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文章从湖北、武汉的历史渊源切入,详细的分析了武汉城市文化形象的人文精神与文化魅力,并从四个方面提出塑造武汉城市文化形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是其赖以生存,发展和延续的重要原因,因此,只有在传统文化,传统人文精神的基础上方可建立新的文化大厦和新的人文精神,本文拟就我国现化代进程中从传统人格到现代人格的建构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构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宝贵财富,而其中关注个人发展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和强调社会担当的"责任和忧患意识"应成为构建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核心内容。文学经典阅读、在践行中体悟传统文化精髓、利用网络教育平台的独特优势、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是构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人性假设与教育意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性假设是依一定的价值取向对人性的现实表现有选择的抽象,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基本理论前提。教育“为人”,不管是其理论建构还是实践活动,必然建立在某种人性假设的基础上。以先验的“伦理人”和“理性人”为取向的预成论人性假设容易导致片面的教育;教育“成人”,关注人性发展的可能性与丰富性,必须从生成论人性假设出发,引导人的人性自觉和精神自由,促进人性的生成与丰富。  相似文献   

12.
人性假设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基本理论前提。教育,不管是其理论建构还是实践活动,必然建立在某种人性假设的基础之上。人性是一个发展变化的现实的整体,处于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中,是实践生成的。教育促进人性发展的完整性与丰富性,应以人性整体生成作为自身的人性假设。教育乃成人之学,应合人性地展开。  相似文献   

13.
鄂南方言极具特色和个性。鄂南源远流长,传承鄂南历史文化的鄂南方言具有历史的悠久性;鄂南古属楚地,鄂南方言具有浓郁的地域性;鄂南地处湘鄂赣交界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鄂南方言具有明显的多元性。鄂南方言以其自身的特色引起了海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人性论的新视角及其教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教育基础的人性论多是对抽象人性的研究,对具体人性之复杂多样性、整体性、动态生成性、历史文化性关照不够,存在对教育场域适应的局限.从具体个体人性发展变化的过程角度看,人性是人以先天的遗传和发育为基础,在人生实践历程中经环境影响与自我选择而生成和发展的内在特性.它包含习性、秉性、共性、天性、自性,它们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的变化,构成了人性动态发展的图景.这种人性认识能适切地阐释教育场域的人性问题,推动我们审慎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尤其是深刻理解:教育的核心意义是促进人性发展与完满;教育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性多样发展的人;教育的关键是启发自觉、培养学生自我完善的能力;人性化教育是提升人性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界定鄂南文化的基础上,论述了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并从方言的视角对鄂南文化的特色进行了探讨,指出鄂南文化具有历史的悠久性、浓郁的地域性和明显的多元性。鄂南文化的研究大有可为,值得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16.
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中的科学与人文和谐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与人文的和谐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科学与人文有着既对立又统一、既有本质差异又协调一致的属性,构成了互为补充、互为促进、互为依存的和谐统一体。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思维与人文思维、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在和谐,是研究和探索培育人的全面素质、培养人的创造思维、塑造人的完美人格,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2003年我国开始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充分体现了政府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和执政为民的理念,并成为一种体制的创新。本文基于对湖北襄樊市农村医疗合作运行情况的调研,考察了襄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的运行现状,分析其运行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概述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推行的重要性,同时为构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提供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教师评价发展趋势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借鉴国内外已有教师评价研究的基础上,反思国内现有的教师评价体系,提出未来教师评价将越来越呈现评价目的与功能的多样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评价内容个性化、评价过程规范化、评价方法与技术综合化、评价主体与客体一体化、评价信息化、评价理念人性化等新特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