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五育融合”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高校体育综合育人有利于实现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养成,有利于高校体育综合育人高质量发展。高校体育综合育人的内在逻辑主要体现于:以体养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体启智,致力于理论知识与运动技能相促进;以体塑美,注重塑造外形和温润心灵相协调;以体促劳,注重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劳动品质。基于此,研究建议:牢固树立“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系统构建“综合育人”的框架体系;强化提升师资队伍的融合育人能力;不断完善体育综合育人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以体育为视角,基于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五育融合”视域下学校体育以“体”育人的逻辑理路及实践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学校体育具有为民族振兴献力量、为体育强国献担当、以“体”育国家未来栋梁的深层价值意蕴。在实践中要遵循以“体”立德”、以“体”增智、以“体”赏美、以“体”乐劳的育人逻辑,积极探索树立“五育融合”的理念,强化“五育”目标、创设体育课程的育人环境,激发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完善学校体育评价机制,促进“五育”之间相互融通、以“五育”理念为引领,提升教师的综合育人能力的以“体”育人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劳动教育有机式嵌入第二课堂育人体系,是促进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路径。在文献回顾与梳理的基础上,系统剖析劳动教育嵌入第二课堂体系的可行性,探究二者在育人目标、内容、过程以及方式等方面的内在逻辑,旨在全要素、全方位、全过程促进劳动教育与第二课堂教育互促互融、同频共振。以第二课堂为重要依托,构建高校“劳动+”六位一体实践育人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升学生的劳动综合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4.
潮汕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在粤东地区拥有广泛而深远的文化影响力。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辅助与补充,其丰富多彩的课程形式能较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大样本问卷调查显示,粤东高校大学生整体上对优秀潮汕文化融入高校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是喜闻乐见的。但其融入的形式、范围、路径、效果等仍存在诸多现实困境,如大学生认可度高但活动参与度较低、学校对传统文化与第二课堂融合重视不足、粤东地区高校相关地域性教学合作平台缺位等。因此,持续探索优秀潮汕文化融入粤东地区高校第二课堂的合理机制,通过培育良好的传统文化传播氛围、增加潮汕文化进第二课堂相关活动、搭建系统“潮汕文化+第二课堂”合作育人平台等有效措施,对粤东地区高校开展特色育人项目、提高粤东地区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扩大潮汕文化影响力、协同促进潮汕地区文化事业发展等都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第二课堂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有目共睹,它对于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执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育社会公民起着重要作用,但是长期以来第二课堂的发展仍然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从而影响了第二课堂功能的全面发挥。学分制在第二课堂中的引入将会抑制制约因素的作用,推动第二课堂的发展,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6.
在新时代职业教育思想工作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着力打造“思创融合”创新实践团队,多维度积极探索“思创融合”创新实践理论研究、课程与教学体系建设方法路径、团队建设体制机制,努力激发教师团队创造潜能,建设好课程思政和创新创业课程融合,将思政元素、创新创业元素与学生第二课堂紧密衔接,打造既能有思政育人本领,又能带领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创新实践团队,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思想工作建设质量,不断把“思创融合”育人模式融入到专业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中,助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取得高质量发展和提升。  相似文献   

7.
“五育融合”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高校体育综合育人有利于加快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整体进程,有利于实现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科学养成。高校体育综合育人的内在逻辑主要体现于:以体养德:落实高校体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体启智:致力理论知识与运动技能相促进;以体塑美:注重塑造外形与温润心灵相协调;以体促劳:注重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劳动品质;融合发展:立足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基于此,建议:立足学科立场,正确认识高校体育“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加强顶层设计,构建一体化的高校体育综合育人生态架构;提升师资素养,强化高校体育教师的跨学科综合育人能力;聚焦教学主题,基于真实运动场景进行“情境化”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8.
职业素养是职场人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具备的综合素质,而第二课堂是学生提升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以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学生为主体,结合第二课堂自主性、实践性、激励性和自主教育等特点以及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技能不足、适应能力差、敬业意识不强等现状,提出专业技能训练与第二课堂融合、服务教育与第二课堂融合以及企业活动与第二课堂融合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作为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与变革的重要内容,“三全五育”协同育人逐渐成为国家关注的重要议题。但在深入推进“三全五育”协同育人过程中,育人目标指引不明、育人过程协同不够、育人内容创新不足成为制约职业院校提升育人现代化与信息化水平的现实桎梏。构建“职业+技术”双轮驱动下的“三全育人”模式,增强“三全五育”协同育人机制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协同性,是职业院校提升服务国家经济发展能力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前,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中仍然存在教师思政教学能力不足、思政设计融入不够、机制协同不充分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在托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应当:强化专业课教师实践育人意识与情怀;优化托育课程的思政教学组织及设计;构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三个方面加强托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现路径,以期提升托育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当前,高职教育特色日益明显,"区域融合""以岗定教""学做一体""校企共育"等高职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将"6S管理法则精细化"运用到职业素质教育中;通过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学生的职业文化;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积极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以工匠精神为指导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是高职院校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我国现阶段及今后长期面临的重要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就毕业生自身来讲,就业能力不足是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根本原因。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它不仅是第一课堂的继续与延伸,还是一个有着特定的组织结构,担负着特定的育人功能的开放性育人系统,这些体系主要由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学术科技创新与技能培训、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各类社会活动等活动模块所构成。行政管理专业的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必须以就业能力为本位,按模块思路进行设置,并辅之以必要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3.
高校的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的第二课堂。本文意在以嘉兴学院2016年暑期社会实践为例,对其实践内容、现状研究、及不足与建议的调研论述,以期充分发挥高校暑期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专业能力与师德可被视为高职教师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大学生群体将在未来逐渐成长为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提高高职教师的核心素养,可使大学生群体获得更加健康的成长环境,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将得到提升。本文将对高职教师的核心素养进行分析,并提出构建教师培养体系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5.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骨干力量,更是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及成长成才过程中的指导者与引路人,高校辅导员对自身使命担当的认知与实践,对于提升高校育人水平、推动高校持续发展以及高校辅导员个人价值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强化使命自觉、提升个人素养、加强工作实践是高校辅导员使命担当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6.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提升高校辅导员学科素养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同学科建设深度融合的必然要求,更是提高高校辅导员专家化职业能力的重要选择。文章诠释了高校辅导员学科素养提升的时代价值,规划了高校辅导员学科素养的提升路径,进一步破解制约高校辅导员专家化职业能力提升的难题。  相似文献   

17.
三全育人将全员、全程与全方位育人发展牢牢嵌入思政教育体系,提升我国思政教育工作的实践成效,推进全面育人发展的教育改革。课程思政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融入,则以提升英语课程教学质量及加强思政教育渗透为主体,加强对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教育培养,实现英语课程与课程思政教育的双向协同。新时期三全育人下课程思政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融入,应基于深化教育队伍建设、搭建数字化教育平台及强化教育衔接等多种策略,完善现有的课程思政教育实践机制,保证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育融合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提升建筑类专业大学生财经素养的视角出发,阐述了双创教育与财经素养教育的内涵与联系,分析了建筑类专业大学生开展双创教育和财经素养教育的现状,从两类教育融合的角度指出了建筑类专业大学生财经素养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并立足高校双创教育和产教融合要求,构建了“两育融合+三位一体”提升建筑类专业大学生财经素养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9.
地域文化是高职学校得天独厚的潜在育人资源。从研究缘起、问题表征、体系构建、模式打造四个维度出发,系统梳理地域文化育人的历史经纬、现实逻辑、路径选择与价值诉求,提出构建课程、平台、实践、评价四位一体的地域文化育人体系,以实现学生人文素养与发展潜力的双线提升。  相似文献   

20.
创新引领发展,新形势下,培养和提高工科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人才的迫切要求。本文结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教学实际,阐述了加强实践创新教育的意义,实践教学是培养工科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及有效途径,优质的校内外实习基地是培育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科研素质、创新意识与能力的重要平台,为促进实践创新教育的顺利实施,还需打造一支勇于创新的专业师资队伍,构建与优化实践创新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