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重视语文积累是《语文课程标准》其中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中,先后多次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积累”。语文教学要把语文积累作为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环节,把抓丰富学生语文积累作为重点.让学生的语文积累由少而多.聚沙成塔,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2.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学习语文也是一样,“厚积薄发”是语文学习的千年古训。积累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渗透积累语言的因素。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积累呢?  相似文献   

3.
语文新课程标准出台试行以后,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许多语文教师开始实践新理念新方法。然而,一些教师仅仅热衷于一些所谓的活泼教学形式,却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本质追求。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它要求学生大量接触语言材料并化为己有,在学习上重感受、领悟和积累。要实现“根本任务”,就必须注重三种积累。一、语言积累学习语言要直接吸收和积累语言,这是儿童学习语言和传统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只有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在头脑中有个语言库,在语言实际运用中才…  相似文献   

4.
“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语言积累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过程之一,只有日积月累,才能构筑语文知识的大厦,形成语文知识的汪洋大海,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因此,教师除了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途径与方法。本文就教学中如何开辟语言积累途径、教给学生语言积累的方法,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语文教学承担着学生积累语言的任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人如果不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又怎能出口成章、下笔千言呢?语言的贫乏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学习,积累语言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一个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6.
“积累”一词在《语文课程标准》中频频出现。“有丰富的语言积累”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目标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没有语言量的积累,难有语文能力质的飞跃。学习语文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掌握语言这个工具,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如果学生在平时阅读中没有积累下规范、精美的语言,在表达时吐出来的怎能是精品呢?因此,开辟语言积累的途径,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训练,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一个人语言库存的多少,是其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而积累语言是增加语言库存、提高语文水平的关键和根本。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运用“回忆”“回环”“拓展”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积累语言,我们把它称之为语言积累的“三板斧”。  相似文献   

8.
包文质 《现代语文》2005,(11):30-31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目前学生语文素质下降的关键,便是缺少语言这“米”。虽然教师在课堂上反复传授做饭的方法,学生也铭记于心,并且能对蒸饭、煮饭、炒饭说长道短,但他们仍然是无法做出饭来。看来,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便是先帮学生找“米”。这“米”在何处?在于不断积累语言,不断熟悉语言,真正把古今语言的精华据为己有。由此可见,语言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可以设想,若没有语言积累作为基础,想提高语文能力,完全是空中楼阁。中学语文教学理应将语言积累作为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环节。教师要解放思想,排除顾虑,减少一…  相似文献   

9.
学习语文要注重积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综观当前的小学语文试卷,语言积累的考核已成为考查的重点,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细细审视当前语文试卷中关于语言积累的试题,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值得思考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新颁“九义”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第一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 ,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 15 0篇(含课文 ) ,并在大纲后面附有古诗词推荐篇目 80首 ,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得少于 10 0万字 ,六年制不得少于 15 0万字。“大纲”还强调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要“注意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 ,在“读中培养语感” ,“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如此重要 ,那么 ,我们教师该怎样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呢 ?我认为有三条途径 ,四种方法。第一条途径是加强课内学习。课内学习是学生积累对祖国语言的情感、兴趣 …  相似文献   

11.
《教育革新》2005,(4):43-43
重视语言积累,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更是尽快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和手段。那么,该如何帮助学业生积累语言呢?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评价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人们常常用满腹诗书、能说会写来衡量。积累是语文学习之根本,只有固本培根,语文学习之树才能根深叶茂。郭沫若写过这样一句诗:“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这句诗道出了积累对表达的重要意义。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更不可能学好语文。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丰富语言积累,才能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无论如何改革,教材不论改换多少篇目,有一个根本目的就是必须通过语文教学学习语言、积累语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4.
学习语文最重要的是学习语言。学习语言,重在直接吸收和积累语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就学不好语文。那么,如何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在于让学生不断积累语言,不断熟悉语言,真正把古今语言的精华据为己有。中学语文教学理应将语言积累作为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环节。为此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6.
丰富的语言积累对于学习语文十分重要。郭沫若先生有言:“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如果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句式、语段,下笔时就能挥洒自如。那么,如何加强语言的积累呢?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可见,在语文学习中,积累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也一直在努力。但是,如何让积累落地生根、学以“自”用,我也一直很嗣惑……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多次提及“语言积累”这个问题。例如在基本理念中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又特别指出在阅读方面要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然后又在各阶段目标中再对此加以具体化。可见,积累对学好语文的重要性。确实,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更不能学好语文。而且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语言积累的薄弱成了他们语文能力持续发展的“瓶颈”。由于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作“奠基”,那…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是学习语文的起步阶段,特点是“小”,除了具有工具性的性质,还有基础性的特征。阅读教学是干什么的?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从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做人。语文是学习语言的课程.阅读是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把阅读教学上成思品课、故事课、文学课、常识课……都没有准确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话用来形容学生作文,便是指缺少语言的学生是做不出好文章来的。虽然教师在课堂上反复传授作文的方法,学生也铭记于心,对如何作文也能说长道短,但最终作文时仍是无话可说。现在的中考尤其是高考,语文科成了弱势科,语文教师自然也就是弱势群体。看来,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便是先帮学生学到更多的语言,积累语言。如何让学生真正把古今语言的精华据为己有,初中语文教学应将语言积累作为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性一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