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何海琴 《语文天地》2012,(10):39-40
新课标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培养学生"写作情结",扬起学生写作的风帆,让学生勤于写作,爱上作文,无疑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课标的理念告诉我们,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是我们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何谓创新作文?我想,只要是学生作文灵活自如地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文章就是写生活""说真话诉真情""吾手写吾心"。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是创新作文。那么如何提高学生作文创新能力?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要讲究策略,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3.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写作目标的设定是"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新的表达"。很显然,对初中作文的要求,首先是"感情真挚""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立足生活",其次才是创新的表达。刘锡庆教授曾言:"作文的本质,是娴熟地运用书面语言,去微妙精深地表情达意。"叶圣陶也曾说:"写作就是生活。"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初中阶段的写作提出了如下目标:"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强调作文应是自主式的、生活化的、创造性的。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写出个性化的作文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有以下体会。  相似文献   

5.
崔益林 《教学随笔》2015,(Z1):48-52
<正>《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再一次明确地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可见,生活成了学生成功写作的不二途径。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关注生活,作为教者,必须充分利用每一次的作文训练机会,对学生进行一次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教育。知识来源于生活,创造来源于生活,灵感来源于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这似乎是流传千古的  相似文献   

6.
黄巍松 《成才之路》2012,(29):13-I0008
正《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故此,农村学校应该因地制宜,重视挖掘、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作文教学资源,使学生在五彩缤纷的生活中快乐习作,从而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效率,促进小学生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实体验,要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作文不仅是表达思想的工具,也是一种生命活动中自然需求的升华,作文教学的根本就是"人""文"融合。作文必须求真、求实、求新,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改变平时循规蹈矩的作文教学,把握好课内、课外的机会,随机施教,让学生积累生活素材并有感而发,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当深刻认识随机写作的内涵与意义,发挥随机写作的优点,熟练随机写作的训练技巧与方法,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益和学生的写作素养。  相似文献   

8.
<正>【设计思想】记叙文写作是初中作文教学和作文训练的主要内容,是初中学生考场作文的首选文体。一直以来作文教学难度大,对教师素质、能力的要求较高。而教师教学随意性大,学生学习的随意性也很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写作时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些都对学生写作的  相似文献   

9.
《考试》2008,(9)
"新课标"对5至6年级小学生的作文叫习作,要求"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对7至9年级初中学生的作文称写作,要求"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写作时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反手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创意地表达"。作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要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即内容和形式两个问题。在作文训练中,要注重对内容  相似文献   

11.
于小辉 《教育》2012,(36):53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现代语文教育研究表明,学生作文是体验,精品佳作一定是学生的独特体验。作文是以学生的体验为根基,抒写自己在特定情境中的独特体验。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获得真切的独特体验呢?链接生活让情境"如影随形""作文的外延就等于生活的外延。"教师应树立"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的作文理念,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大自然中的日月星辰、风霜雨雪、云蒸霞蔚、峰峦叠嶂、原野荒漠、江河湖海、溪泉瀑潭、都市美景、乡村风情、校园景观都可成为学生的观察对象,让  相似文献   

12.
史亚美 《考试周刊》2014,(94):49-49
<正>"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情是文章的生命。《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作文只有从写真话开始,才能在真情实感中写出新意。由此可见,最好的作文素材来源莫过于学生的真实生活。《语文课程标准》同时指出,学生要"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所以,我们要做的首要工作是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真实的写作素材。但针对生活阅历较薄弱的学生现状,如果单从学生的直接生活中挖掘并积累写作素材似乎远远不够。因此,我们要发散思维努力挖掘写作的第二甚至第三源泉以获取多  相似文献   

13.
九年义务教育新《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第四学段(7-9年级)写作方面有这样几个要求: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要较好地落实这些要求,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教者就要在作文教学、训练中,重视学生作文的命题。  相似文献   

14.
赵小芳 《甘肃教育》2014,(17):118-118
正《新课标》突出了"生活作文"的价值取向,将学生的生活实践视为作文的源泉,并强调写作要"根据日常生活需要","写作时要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时,应让作文走近学生的生活,走近学生的心灵,让作文成为学生抒写内心感受的园地,成为联系社会的纽带,成为学生生活的组成部分。一、注重作文选题,强调内容的综合性  相似文献   

15.
许加平 《语文天地》2013,(18):35-36
随着中学语文教改的深入以及素质教育的推进,作文改革千帆竞逐,百花竞艳,然而,由于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使很多教师的作文教学仍然程式化、模式化、标准化,作文教学领域仍是山重水复,春光不现,作文教学陷入"以文为本"的误区。《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为学生的自主协作提供有利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那么,教师怎样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写出优秀的作文呢?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可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学生对写作有抗拒心理,每逢写作总是冥思苦想,无所适从,好不容易组织起来的语言也味同嚼蜡,毫无生趣.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的实施,使一向被视为老大难的作文教学有了很大改观.教师们在作文教学中努力按照"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新课程要求,引导学生将写作与生活相联系,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和情感体验,力求有童真、有个性地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做到有感而发.  相似文献   

19.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写作教学要帮助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而我们的作文教学,只盯在几本教材,或是作文书上,远离了生活的源泉,以至于越来越陷入"死水"中,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写得艰难。对于作文课,多数学生没有兴趣,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这种"课堂作文"、"应该作文"实在是没有什么东西可写。农村里的学生平时又很少看课外书,更谈不上看  相似文献   

20.
于在春在反思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技术第一""文字的自由画""集体习作"和"文言散文的普通话翻译"的写作教学思想。这些思想给当前的作文教学带来许多宝贵启示:一要重视写作技巧,兼顾文章内容,力求文质兼美;二要激发学生思维,鼓励自由表达,唤起生命意识;三要倡导集体习作,强化个别思考,构建写作序列;四要通过文白互译,依托阅读教学,进行写作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