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奥委会将“更团结”加入奥林匹克格言,旨在通过体育鼓励全球更加团结,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不谋而合。运用系统性文献回顾和内容分析法进行归纳、梳理。研究表明:新格言是全球意识形态极化下,奥林匹克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新冠疫情造成世界割裂的特殊背景下逐步形成的,是奥林匹克在百年历史不断发展过程中的传承与展望,是塑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独特价值需求。奥运新格言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源头思想、文化价值、目标结果有很多理论契合,剖析二者的理论契合基础,解读新格言的时代价值,认清现实意义,为更好地推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践行奥林匹克新格言精神,举办一个更团结的冬奥会提供理论与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2.
解读奥运新格言"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世纪的奥运格言“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给国际奥林匹克运动提出了新的目标,同时也赋予了新的内涵。“更干净”即追求体育环境的纯净;“更人性”即追求竞技体育运动的人道主义;“更团结”即追求体育比赛的公平竞争和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3.
奥林匹克格言 (OlympicMotto)  亦称奥林匹克口号。奥林匹克运动有一句著名的格言 :“更快、更高、更强。”这一格言是顾拜旦的好友、巴黎阿奎埃尔修道院院长迪东 (HenriDidon)在他的学生举行的一次户外运动会上 ,鼓励学生们时说过的一句话 ,他说 :“在这里 ,你们的口号是 :更快、更高、更强。”顾拜旦借用过来 ,将这句话用于奥林匹克运动。 192 0年国际奥委会将其正式确认为奥林匹克格言 ,在安特卫普奥运会上首次使用。此后 ,奥林匹克格言的拉丁文“Citius ,Altius,Fortius”出现在国际奥运会的…  相似文献   

4.
民族传统武术的发展与奥林匹克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民族传统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的相通性,指出武术要登上奥运舞台是武术国际化发展的需要,要符合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运动格言,就必须对民族传统武术进行改革,以竞技武术为突破口,突出其竞技性,以“体育为大众”为发展方向,突出其健身性。  相似文献   

5.
新格言“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其核心就是要主动表现体育对人类生存意义及价值的终极关切。其哲学内涵在于:确认人体生命大系统各因素的和谐均衡、协调统一。培养完善的人、全面协调发展的人:在体魄、心智和精神方面得到发展,成为完美的人;关键在于自觉奋斗,勇于进行自我变革,在奋斗拼搏中不断打破旧的平衡态,力求“更高、更快、更强”,达到更高层次的平衡态,一步一步向尽善尽美前进?  相似文献   

6.
我国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冲突与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我国体育文化特征和奥林匹克精神要旨的基础上认为:我国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在文化背景、价值取向和运动形式方面存在冲突;我国体育文化中的“至善”、“修身正心”、“大同”、“自强不息”等思想与奥林匹克精神倡导的“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和“更高、更快、更强”具有一致性,提出:我国体育文化应与奥林匹克精神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7.
奥林匹克教育是国际体育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希腊国际奥林匹克学院、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国际交往工作委员会于2022年12月12日联合主办的“2022国际奥林匹克教育发展论坛”中的专家发言报告,围绕该次论坛议题进行综述,梳理了全球五大洲奥林匹克教育学界关注的奥林匹克教育研究的主题,包括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奥林匹克精神促进不同国家人民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和美好的未来更团结,奥林匹克教育多元化发展,奥林匹克教育的中国道路。北京2008年夏奥会和北京2022年冬奥会之后,奥林匹克教育的“中国方案”逐步系统化,为之后中国的奥林匹克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首都体育学院搭建了世界一流国际奥林匹克教育研究平台——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肩负着普及奥林匹克知识和推广奥林匹克运动的重任,自成立以来,全面承担服务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相关任务,积极推动北京市中小学奥林匹克教育及“冰雪运动进校园”,与国际体育组织建立了联系,持续加强奥林匹克教育交流与合作,在奥林匹克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探索着新路径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会徽 :申办会徽由奥运五环色构成 ,形似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品的“中国结” ,又似一个打太极拳的人形。图案如行云流水 ,和谐生动 ,充满运动感 ,象征世界人民团结、协作、交流、发展 ,携手共创新世纪 ;表达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  口号 :“新北京 ,新奥运”  有三千余年建城史的北京 ,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 ,将以崭新的、多姿多彩的面貌进入新世纪 ,她将以饱满的热情欢迎全世界的体育健儿和各界朋友 ,共同参与奥运盛会。历经百年沧桑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在拥有世界人口 1/5的中国举办 ,将使奥林匹克精神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  相似文献   

9.
中世纪早期领主或贵族以土地封赏骑士,为骑士阶层的崛起创造了条件。骑士精神文化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其最初带有明显的军事特征,讲究“忠诚”“勇敢”;当基督教掌控权力后,其又披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讲究“荣誉”“牺牲”“怜悯”;当军事技术变革后,骑士在战争中的作用日渐衰弱,转向注重自身文化修养,谦恭和绅士风度被注入其精神内涵。基督教以禁欲主义作为压制体育发展的教义基础,将人的“灵魂”与“躯体”割裂,利用神权打击各类体育活动,致使古希腊罗马奥林匹克竞技传统至此中断。骑士阶层由于其在当时社会结构中的特殊性,以另一种方式传承着古典奥林匹克精神文化。骑士教育,是身体教育的存续,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项目中也可看到“骑士七技”的影子。骑士比武大赛,是展示骑士精神文化的重要平台,也是传承人类体育竞技文明的重要载体。总之,骑士精神的特征与内涵和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核高度契合,现代奥林匹克竞技运动的发展依然需要注入与彰显骑士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字革命与奥林匹克改革的双向驱动下,奥林匹克运动数字化成为历史潮流。疫情之下体育数字化发展的势能爆发,国际体育治理危机的呼唤,数字治理理论滥觞的推动等系列因素加速国际奥委会治理数字化转型。研究认为,在数字治理论引导下,国际奥委会可以通过“数字赋权”增加决策民主与透明度以及“数字增能”驱动团结治理价值转向,推进组织治理数字化转型。但同时,国际奥委会治理数字化转型也面临偏重于治理技术潜在数字安全风险和隐患,技术与理念脱节忽视数字治理理念的革新以及治理场域的延伸为奥林匹克治理带来新挑战等现实困境。同样,通过理性对待数字技术统筹兼顾技术温度和治理效,超越数字技术认知强化数字治理理念更新,灵活把控数字主权协同多元主体共治新场域等方略亦可纾解困境。最后,通过“在中国”的立场、“讲中国”的方式、“为中国”的目标三个维度,提出助力国际奥委会治理数字化转型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1.
奥林匹克运动奠基人顾拜旦有多维、复杂的新“奥林匹亚”愿景,阐释顾拜旦思想的研究中鲜见挖掘、呈现其奥运城市思想的成果。研究对顾拜旦自传、著作、讲稿、信函及部分国际奥委会官方资料进行回溯与梳理,从“毕生心血:奥运与城市结缘”“重要场域:奥运空间的构建”“流转机遇:遗产为城市共享”及“遗世圣域:乌托比亚的困境”四方面解读顾拜旦基于奥林匹克主义之上的奥运城市思想,还原其新“奥林匹亚”之梦,并结合当下奥林匹克发展实际进行反思,借此为奥林匹克史的丰富增添视角独特的补充,也为奥林匹克改革、奥运城市办赛和发展及北京持久释放双奥之城魅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人文奥运 电影随行——聚焦北京奥运电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影记录奥运瞬间精彩,电影传播奥运无限精神。为迎接2008北京奥运会,中国电影人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体育题材影片的创作和拍摄中,既有见证中国人民百年奥运梦想实现的纪录片,也有讲述“每个人的奥林匹克”的故事片,很好地发扬和阐释了“人文奥运”的内涵。奥运电影源于奥运也必须高于奥运,追求在艺术上的“更高、更快、更强”,这样才能用文化的力量促进奥运精神的推广,促进奥林匹克事业在中国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体育产业已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成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诉求。体育新空间作为开展各类体育运动、满足人民体育需求、促进多元服务消费的重要空间载体,已成为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新动力。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三元辩证框架,发现体育新空间呈现出主体更新、制度创新、理念革新的空间新表征,表现出智慧化、场景化、科学化、多元化的空间新实践,凸显出以人民为中心的表征空间。从创新发展要素的角度,提出建设体育新空间所需的制度、土地、资本、技术与数据、公众诉求等核心要素的优化意见。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体育产业已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成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诉求。体育新空间作为开展各类体育运动、满足人民体育需求、促进多元服务消费的重要空间载体,已成为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新动力。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三元辩证框架,发现体育新空间呈现出主体更新、制度创新、理念革新的空间新表征,表现出智慧化、场景化、科学化、多元化的空间新实践,凸显出以人民为中心的表征空间。最后从创新发展要素的角度,提出建设体育新空间所需的制度、土地、资本、技术与数据、公众等核心要素的优化意见。  相似文献   

15.
摘要: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梳理国际奥委会“领导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方式由传统“行政管理”模式向“奥林匹克治理”模式的转变,剖析国际体育管理领域由管理向治理发展的整体趋势以及国际体育治理的基本特点。研究者从简析治理理论的历史沿革以及该理论在体育管理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入手,以体育治理理论为理论架构,以国际奥委会文件和档案、国际与国内奥林匹克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国际奥林匹克治理体系的发展及其对国际奥林匹匹克运动以及奥林匹克事务管理实务的影响。通过数据分析梳理出国际奥林匹克治理发展与操作模式中的3条主线——协调多元主体与多重利益、强调“善治”原则、以政策引导为主要治理方式。并对国际体育治理体系中的权力关系、国际体育治理模式的发展以及体育善治的普遍性进行了探讨,从学术批判的角度为全面深刻认识国际奥委会改革并以此为契机发出中国声音做出了启示。  相似文献   

16.
从奥林匹克教育实施和评价体系构建2个维度探究北京2022奥林匹克教育的“中国方案”。奥林匹克教育具有国际性和本土性的双重特征,北京2022奥林匹克教育实施的“中国方案”包括凸显中国新时代社会治理特色的“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治理各方联动制定奥林匹克教育计划,创新行动方略,即同步建设和命名835所“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和2 062所“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北京2022奥林匹克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的“中国方案”是以国际奥林匹克教育目标和新时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目标高度耦合为理论依据,以北京2022“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和“冰雪运动特色学校”中国本土化实践典范和后冬奥时代现实需要为实践依据,由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41个三级指标构成,为后冬奥时代中国奥林匹克教育可持续发展、奥林匹克教育可持续促“五育并举”、促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目标的达成提供有理论可循、有实践可依的范本。北京2022奥林匹克教育实施与评价体系的“中国方案”为国际奥林匹克教育做出了独有的中国贡献,也为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7.
论广州亚运会对广东经济、社会与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对奥运会、亚运会这样重大体育竞赛的独特功能与化内涵分析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广东的实际,从“奥运经济”看“亚运经济”、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与丰富“广东人精神”、代表“先进化的前进方向,,与促进广东化大省建设等几个方面,阐述了2010广州亚运会对广东经济、社会和化的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北京、新奥运理念的探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人文学角度出发 ,探讨了北京申奥理念 ,论述“人文奥运”是北京奥运会的核心目标。提出“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是一个极具时代特征的奥林匹克文化观。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2020年东京奥运会背景下日本学校奥林匹克教育的运行实践与理论逻辑,采用文本分析、逻辑分析、Arcgis软件统计等方法,分析日本学校奥林匹教育的政策文本、教学资料和研究报告,梳理日本学校奥林匹克教育的实施主体、教材编制和课程开展的总体脉络,提炼出了日本学校奥林匹克教育的主要特征:实施主体协同化;受教育客体全纳化;课程实施多样化;目标达成一体化;教学方法运用综合化;评价与反馈机制科学化。2022年北京冬奥会背景下我国学校奥林匹克教育应:加强合作分享, 建立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教育联盟;促进教材融合,推动奥林匹克价值观教育手册与自主教材深度融合;强化师资队伍,组建奥林匹克教育师资精英团队;注重点面结合,实现奥林匹克教育主体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20.
教育作为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内涵之一,始终是研究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内容.2008北京奥运会在即,文章分析了北京奥运理念与奥林匹克教育契合的原因和意义,展望2008奥林匹克教育,提出我们可乘北京奥运之东风,充分利用先进的奥运文化资源,进一步研究奥林匹克的教育、文化功能,发挥奥林匹克教育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