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交通需求剧增,汽车数量迅速增长,从而导致交通问题的产生.城市交通堵塞,特别是大城市交通的堵塞问题日益严重,制约着城市社会的经济发展并污染着城市的生态环境.大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共同难题.分析城市交通规划与交通组织管理关系,进而实现大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基础上,通过大量工程示例,比较了中国与日本城市在交通环境上的差异,包括网络完善程度,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交通出行方式选择、交通行为等。结果表明,中国交通环境仍处较低层次,亟需改善,以满足广大交通出行者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并实现和谐交通。  相似文献   

3.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作为教学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正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这一教学理论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学生个体间的竞争关系,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关系;打破了教师是操纵者、控制者,学生是服从者  相似文献   

4.
城市交通是保持城市活力最主要的基础设施,制约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武汉市普遍存在着道路拥挤、车辆堵塞、交通秩序混乱的现象.因此在武汉公交系统中采用快速、大运量、污染小、效率高的轨道交通方式,是解决武汉市交通日益增长的供需矛盾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影响城市交通结构的主要因素,建立出行者属性与个体出行方式选择的合理关系模型.所有的出行者相关属性数据均由统计资料获得,方式选择数据由蚌埠市居民出行调查的数据获得.应用非集计模型来建立个人属性、家庭属性和出行属性与方式选择间的函数关系.建模结果表明:居民出行交通方式选择与个人属性、家庭属性和出行属性之间有较稳定的关系,其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化甚微.非集计模型所推算的交通方式结构较为精确,可用于交通方式结构的预测.此外,所建模型亦能识别方式分担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而实现交通方式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受到严重制约,扩大国内需求以带动经济稳定增长成为现阶段宏观经济调控的必然选择.扩大国内需求不仅仅是要确保短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且还要在总量增长中保持经济结构的优化,以实现经济长期的持续稳定的增长,因此扩大内需政策中包含着结构调整的内涵.现阶段,扩大内需应着重协调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城市需求与农村需求的关系,二是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的关系,三是国内需求与国外需求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钦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为了更好的研究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需求之间的关系,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从人口增长与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的角度来分析城镇建设用地扩张的压力机制,构建建设用地需求模型,预测钦州市2020年建设用地增量为2097.57 hm2。从而控制钦州市城市规划的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8.
大学、政府和企业三重螺旋模型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政府和企业三者间关系作为一种有效的合作创新模式,正日益受到学术界、企业界和政府的关注.对于如何建立大学、政府与企业和谐共处、良性互动的关系状态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理论解析与方法,其中,三重螺旋模型是目前分析三者阃关系的主流模型.本文对三重螺旋模型理论产生的背景、三螺旋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对三螺旋模型参与主体的角色转变与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双循环”战略顺应了当今全球增长模式周期性改变的大势,将推动全球再平衡和包容性发展,通过深挖国内大市场潜力,将重塑中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开放与增长.“双循环”战略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突破了发展经济学中的诸多传统理论,是中国新开放政治经济学的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10.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作为教学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正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这一教学理论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学生个体间的竞争关系,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关系;打破了教师是操纵者、控制者,学生是服从者的局面,变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以交通工具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线性规划为主要研究方法,为解决城市道路交通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行性的决策理论基础。首先指出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原因,然后给出一个关于城市道路交通发展规划的线性规划数学模型,最后用实际模型及模型结果论证未来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方向——大型交通工具的普及和公交优先的城市道路发展规划将是未来大城市道路交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发展城市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是适应我国城市发展和城市交通发展的正确战略选择。本文简要论述了轨道交通系统的优势,认为在大中城市建设以轨道交通系统为骨干、因地制宜地发展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是解决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3.
1ThePaternofPublicTransportationinShanghaiThepaternofpublictransportationinShanghaihasgreatlychangedin1990s,Thechangesinclude...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国内外城市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提出惠州市在城市交通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应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切实把握相关交通要素,通过构建现代化交通体系,长期有效的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引导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内江市位于成都、重庆两城市之间,是西南各省市交通的重要交汇点.为此,利用GIS技术对内江市2001年、2007年、2012年的陆地交通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内江交通道路分布特点,结合统计资料分析发展原因,认为政策和经济的发展是促进内江2001-2012年交通发展的主要因素,内江应抓住机遇发展交通.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importance of considering transportation mode when calculating commute time for a child’s school choice options. While proponents of school choice argue that students can attend any school that will provide them the best education, several have argued that commute time is as important for families as a school’s characteristics. However, research to date models commute time using either distance as a proxy or minutes driving. In Philadelphia, a context where most people use public transportation to work and school, the authors argue that commute time to school must be calculated using this mode of transit. Using geospatial network analyses, the authors create choice sets for each neighborhood public high school. They first calculate the commute time between each zoned public high school and each public high school choice in the city by driving and by using public transportation. These two sets of commute times are then evaluated for the differences. The authors then calculate choice sets based on the average commute time in the city based on both modes of transportation. Finally, they compare the choice sets for each service area for spatial equity of public school quality.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commute times between driving and public transportation are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Furthermore, public school choice sets within Philadelphia are spatially equitable, although the overall school quality needs improvement.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policy implica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7.
发挥中部城市纵贯南北、沟通东西的区位流通优势,发展四通八达的交通和信息体系,促进与交通信息相关的产业发展,将流通嵌入中部城市各产业、各部门的发展中,形成鲜明的流通型产业特色和流通型发展模式,是体现中部城市,也是南昌发展特色和优势的探索式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临空经济区是城市化中的新城建设模式之一。文章总结了国内外临空新城的发展经验与模式,分析了武汉“大临空”经济区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提出从加强政策支持、组织领导,严谨科学规划,加快交通与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机场发展,注重调整产业布局,完善产业结构等方面推动武汉临空新城建设。  相似文献   

19.
张家口市人口稠密,道路狭窄,由此而带来许多交通和环境问题。若纵贯市区南北沿清水河建造轻轨铁路(地铁),可有效地缓解市区交通压力,促进市区发展重心南移,以及旧城的现代化改造,同时也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城市的持续发展。从水分析看,该地铁的安全是有保障的。由于其占地少,建造和运行成本低,经济上可行。此线路贯穿人口稠密区,一旦运行,定会吸引众多客源。  相似文献   

20.
城市图书馆建设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城市图书馆的发展应该以科学的思想理论为指导,通过完善图书种类、城乡文化一体建设、发展特色、探索模式等方面来有效提高城市图书馆建设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