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社会技能在儿童成功的社会适应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社会技能缺陷会导致儿童许多同题行为的出现和保持.由于在社会技能的行为、认知和情绪方面均存在缺陷,攻击性儿童常常迁到同伴的拒绝.了解攻击性儿童社会技能的特点与缺陷,采取具体的社会技能干预策略以提高他们的社会技能水平,是攻击性儿童社会技能干预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中小学生在体育竞赛中出现的攻击性行为进行分析,旨在减少和消除中小学生在体育竞赛中的攻击性行为,促进中小学生的身心和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结果表明,中小学生在体育竞赛中的攻击性行为主要可以分为三类:直接身体攻击行为、言语攻击行为和间接攻击行为,言语攻击行为的发生率较高;中小学生在体育竞赛中的攻击性行为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中小学生在体育竞赛中产生攻击性行为是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相互作用的共同结果,其中中小学生自身的内在因素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摘要:为考察父母体育运动知识、运动期望-价值信念和行为系统对儿童运动参与程度影响的权重,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以“知信行模式”为理论依据对天津市15位家长及1173个家庭进行父母影响儿童运动参与研究。研究结论:父母健康与体育知识对父母信念、运动行为投入有积极影响;儿童体育知识对儿童信念、运动行为有积极影响;父母运动参与知信行结构能显著预测儿童运动参与知信行结构;目标层中父母知识、信念和行为三方面权重分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行为具有最大权重,知识准则层中健康抚养知识所占权重最大,信念准则层中工作价值所占权重最大,行为准则层中时间投入所占权重最大。研究提示:制订干预策略时需要考虑父母的性别差异;父母对儿童运动参与知信行因素中行为为核心节点;父母对子女运动需求以时间投入为最佳策略。研究为下一步凝练运动情境中父母角色引导指南及干预措施进行了有效探索。  相似文献   

4.
综合近十年来心理学关于亲子关系的特点、亲子关系对儿童社会行为和社会责任感的影响等的研究 ,对亲子关系的不对称性、双向性、系统性进行了分析 ,对儿童的攻击性、反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等进行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5.
攻击性行为是指基于敌意、憎恨及不满等情绪,对他人、自身或其它目标所采取的破坏性行为,包括言语攻击和身体攻击,是儿童身上常见的不良行为。影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成因有生物因素,环境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大众媒体、同伴关系)和儿童认知因素。攻击性行为不仅在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学业进步具有明显的不良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家庭生活和教师正常的教学工作,深入研究儿童攻击性行为及其教育对策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6.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和矫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脑、性激素等生理层面 ,个体认知层面 ,家庭、同伴关系、大众传媒、社会层面等有关因素 ,对儿童攻击性行为有一定的影响。移情训练、榜样示范、适时奖惩、创设适宜的环境、运用干预技术等方法对预防和矫正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有重要作用。社会、父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正确的做法 ,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运动员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认为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受到赛场环境、性格特征、社会环境及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影响。分析了体育竞赛可能发生的暴力事件,从而采取有效的方法防止运动员不文明行为的发生,为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借由对甘南藏区6~12岁年龄段儿童体质健康状况的研究分析甘南藏区儿童体质健康水平与多维生活空间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甘南藏区6~12岁儿童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等诸多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6~9岁年龄段男、女儿童BMI指数和肺活量均低于全国平均值,差异显著。随着年龄和学龄的增加,这些指标与全国平均值比较差距越来越小,而且无显著性差异。身体素质指标与教育活动空间高度相关,并随着学龄增加,身体素质提高明显。结论:甘南藏区学龄前和低年龄段儿童体质健康水平受藏区传统社会、家庭和宗教生活空间影响较大。而大年龄段和高学龄儿童体质健康水平受教育活动影响较大,教育活动空间成为提高甘南藏区儿童体质健康水平的最有效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中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状况,探索留守儿童带养人的健康意识、态度和行为对留守儿童营养不良的影响,为进一步制定和实施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按照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安徽省芜湖市选取2所公立学校的7~12岁留守儿童723名,对其带养人进行问卷调查,对儿童的身高体重进行测量,采用WHO 2007年的年龄别身高和年龄别BMI筛查标准评定营养不良状况。 结果: 7~12岁留守儿童检出营养不良者451人,占62.38%。男生营养不良发生率58.91%,低于女生67.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7~12岁各年龄组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36.49%、66.32%、59.83%、68.53%、60.95%和7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9.48,P<0.001)。多因素分析发现留守儿童年龄、父亲职业、母亲职业、对早餐重要性的认识、对饮食结构调整的态度、每周运动频率、每周让小孩出去玩的时间是影响留守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的因素。结论: 中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营养不良状况不容乐观,留守儿童年龄、父母亲职业,带养人对早餐重要性的认识、对饮食结构调整的认识、每周运动频率、让小孩出去玩的时间是影响留守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积极行为支持为理论基础,选取一名具有攻击性行为问题的脑瘫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收集资料,使用功能评估的方法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问题提出功能性假设,制定并实施初步的干预方案,最终取得了良好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攻击性行为也称为侵犯行为,指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故意伤害他人的心理、身体、物品、权益等,并引起他人痛苦、厌恶等反应的行为。儿童骂人、打人、故意损坏他人物品等都属于攻击行为。本研究针对某自闭症儿童的攻击性行为,采用应用行为分析法对该儿童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干预训练,使该儿童攻击性行为得到较好控制,从而证实了应用性行为分析(ABA)对干预自闭症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对比3种常用骨龄测评标准在当代儿童青少年数字骨龄片评价应用中的差异,分析不同标准在数字骨龄片评价应用中出现差异的原因,从而观察中外儿童骨龄发育的差异及不同年代中国儿童骨龄发育的规律,为我国当代儿童骨龄评价提供建议。方法:分别使用G-P图谱法、CHN法和中华-05法(RUS-CHN)对6~16岁4 149名(男2 096名,女2 053名)当代儿童青少年的数字骨龄片进行判断和评价,对比不同方法的测评结果。结果:1)在6~16年龄组,RUS-CHN测得的骨龄值最接近于生活年龄,CHN测得的骨龄值均高于生活年龄,同时,CHN法骨龄值均大于RUS-CHN骨龄值,男生组2者差值处在0.4~0.9岁之间,女生组处在0.6~0.9岁之间。2)G-P图谱法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测得的骨龄结果不一致,9岁前测评结果出现明显的性别差异,男生骨龄值小于生活年龄,女生骨龄值接近生活年龄;9岁以后,骨龄值均大于生活年龄,且随着年龄的增大,骨龄值与生活年龄的差值逐渐扩大。结论:1)不同骨龄评价标准对我国当代儿童青少年的骨龄测评结果差异较大。RUS-CHN法更适合当代我国儿童青少年的骨龄测评。2) 相对于上世纪50年代的白人儿童,目前我国9岁以前的男童腕骨骨化中心,特别是尺骨骨化中心发育较晚,表现出明显的种族差异,女童的骨龄发育水平基本接近于白人女童水平。进入青春期后,我国当代男女儿童青少年骨龄发育均有明显的提前,特别是骨龄发育速度逐年加快,出现了提前发育成熟现象。3) 对比CHN与RUS-CHN的测评结果可以得出,通过近三十年的生长发育,我国男女儿童的骨龄发育普遍提前了0.4~0.9岁。  相似文献   

13.
我国学校武术教学中课堂行为规范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教学中构建课堂行为规范是落实武德、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武术发展的需要,也是规范武术课堂教学的需要;同时,结合现代社会和武术教学的实际情况,初步构建出武术教学中的课堂行为规范体系,具体包括服装及用具规范、语言规范、集合规范、练习行为规范等。  相似文献   

14.
研究武陵山区流动儿童的营养状况及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为流动儿童的生长发育提供帮助。方法:随机抽取湘西少数民族地区9~11岁流动儿童402名,城区常住儿童417名,分别测试其身体形态指标,并发放问卷对儿童营养学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习惯进行调查。结果:湘西少数民族地区9-11岁各年龄段流动儿童的身高均低于城区常住儿童,但各年龄段城区常住儿童体重与BMI值及肥胖的检出率均高于流动儿童,该地区流动儿童营养不良的检出率高于城区常住儿童;在营养态度方面,城区常住儿童和流动儿童都渴望获得一些营养学知识,但在主动关注营养信息的实际行动上不够;在营养知识方面,该地区儿童的营养学知识的知晓率都较低;在饮食行为方面,奶蛋及其制品、饮料、油炸食品、水果等食物的摄入量城区常住儿童多于流动儿童。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体育活动对大学生的攻击性所产生的影响及探讨其影响的产生过程,提出了以羞涩为中介的理论模型,方便抽取我国不同行政区域9所高校的2 366名大学生为对象进行了大样本调研。研究结果表明:男性大学生的身体攻击性倾向高于女性大学生;大学生的攻击性得分主要呈1~2年级上升,2~3年级以后下降的趋势;体育活动对攻击性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体育活动并非直接对攻击性产生影响,羞涩起到了的中介作用。结果揭示了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有助于改善羞涩和降低攻击性。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儿童少年随年龄增长,大脑发育渐趋完善,速度素质也随之提高。脑电图记录到的皮层神经元集群电活动可以反应中枢神经发育成熟情况。本论文旨在研究正常儿童少年随年龄增长脑电变化特征及其速度素质发展,希望找到儿童少年发育过程中的脑电图变化特征及其速度发展的中枢机理。方法 研究对象为四川省广元市620名6-16岁中小学生,采用Nation9128W数字化脑电图仪测试其安静闭目清醒状态下脑电图及其50m速度,分析各脑区导联随年龄增长的分布规律及发展变化以及速度发展中枢机理。结果 1、总体上,6-16岁儿童少年脑电各频段的绝对和相对功率均具有显著的年龄差异。随年龄增长,δ、θ、α1波的绝对和相对功率均减少,α2波的绝对和相对功率均增加,而β波的绝对功率减少,相对功率增加,并且6-11岁和13-15岁是α2波的快速增长期。2、额区和颞区6-16岁一直以δ波为主,中央区6-14岁以δ波为主, 15岁以后形成α波优势;顶区6-10岁以δ波为主,15岁以后形成α波优势;枕区6岁开始一直以α波为主。且6-12岁儿童少年速度素质与θ/β和α2%相关。结论 儿童少年各区脑电图具有明显的年龄阶段特征,其中6-11岁和13-15岁是青少年脑发育快速增长期,中央区和顶区在15岁基本发育成熟,而枕区在6岁时就发育成熟,儿童少年大脑发育成熟顺序为枕区—顶区—中央区—颞区—额区。儿童少年速度素质的增加在12岁之前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发育完善。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文化是指幼儿园主体在整个幼儿园生活中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园风园貌、制度规范和精神气氛,其核心是幼儿园在长期的办园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是一所幼儿园所特有的、为幼儿园每位成员所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东西部7~18岁汉族学生体质差异,应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将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2000年和2010年两次调研中有关上海和甘肃省7-18岁汉族学生体质数据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2000—2010年的10年间,7~18岁上海城市学生身高、体重优于甘肃汉族城市学生且差异呈缩小趋势,7~18岁上海乡村学生身高、体重优于甘肃乡村学生且差异呈拉大趋势,7~18上海学生胸围与甘肃学生胸围差异呈拉大趋势,7~18上海学生肺活量反超甘肃学生并有差距拉大的趋势,7~18岁上海学生身体素质优于甘肃学生且差异呈现缩小趋势。  相似文献   

19.
观众攻击性行为产生原因及防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文献法、逻辑法分析了赛场上观众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并用社会学理论对观众攻击性行为产生的机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0.
内地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是高校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新疆少数民族风俗、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与汉族的差异,内地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能否适应大学生活是我们关注的问题。本研究采用公正世界信念量表、内外化问题行为问卷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内地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公正世界信念水平较汉族学生低,表现出更多的内外化问题行为;公正世界信念能显著负向预测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