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河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教学训练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为河南省的体育事业做出了贡献.针对其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增加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数目、合理调整布局和加强体育设施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村学校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民族传统体育重要性的挖掘与开发,学校体育普及民族传统项目成为体育教育的必然趋势.文章通过阐述民族传统体育涵义与内容,针对性总结农村学校普及民族传统项目的意义,准确把握农村学校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依据,依托理论,着重当前农村学校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现实状态,深入剖析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在此基础上积极探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农村学校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学校设立体育传统项目是推动学校体育工作,促进课余训练,提高运动水平,培养体育优秀人才的有效途径。本文回顾分析了安徽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历史与现状,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设意见,对转变观念,宏观调控,推进全省体育传统学校建设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佛山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现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调查、文献资料等方法 ,对 1998~2 0 0 1年佛山市 33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现状进行了调查 ,调查涉及到传统项目学校的学校基础工作、传统项目工作条件、工作状况、工作成效、竞赛制度等方面。旨在探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管理现状 ,为促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发展 ,促进业余训练水平的提高 ,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不断发展和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探求梅州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已是比较迫切的一项重大研究课题,本文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梅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梅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在管理体制、训练情况、场地设施和经费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梅州市体育传统项目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少年体育训练》2014,(4):138-140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为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四个传统项目分别是:游泳、排球、田径、篮球.学校有完备的传统校训练、管理制度,并将传统项目工作计划列入学校教育发展规划和学校学年工作计划,每年对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工作进行考评和奖励.  相似文献   

7.
中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发展现状与管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相如 《体育科学》2006,26(6):16-27
通过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调查,对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基本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探讨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发展规模、项目布局、为“奥运增光计划”的贡献、学校体育活动和业余训练、体育师资和教练员队伍、体育场地设施、运动员输送等基本状况和特征,研究了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发展中的主要问题、运行模式和运行机制,提出了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未来发展的目标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根据协同理论和机制设计理论,遵循动态性、务本性和创新性等原则,设计京津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协同发展联动机制,据此进行案例设计与分析,旨在促进京津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协同、可持续发展。研究表明:①京津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协同发展联动机制行为人包括京津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协同发展委员会、京津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协同发展小组和京津冀区域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各司其职,履行各自的权利与义务;②其功能包括激励、制约和保障功能,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制约;③其形式与载体包括涉及激励标准和经费奖励的激励政策措施,涉及制度、程序和权利等的制约政策措施,涉及经费、师资和场馆的保障政策措施;④依据联动机制设计京津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系列赛事和夏令营活动是促进协同发展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于长菊 《山东体育科技》2005,27(3):91-92,104
以陕西省各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为研究对象,从其培养优秀运动员的数量、项目设置及场地设施情况入手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运动项目涉及面较狭窄,体育场馆设施欠缺,学校分布不均衡.认为加大投资力度、合理规划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布局、提高体育师资力量和尝试社会和学校联办的模式是解决体育传统学校目前问题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体育运动也越来越重视,为了增强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学校都在加强、完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建设,对我国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文化课,还要保证足够的体育训练,是培养体育竞技人才的好的教育形式,但是现如今中学在建设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中还存在着许多的困难。本文分析了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加强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论述了传统武术从原始人类生存需要的产生,到用于战争的军事武术,到用于民间的表演、竞赛、健身武术的演进历程,这个演进历程就是传统武术技击性的异化过程。文章认为:传统武术技击性的异化成现在的健身性、娱乐性、竞赛性武术是符合时代要求的,是传统武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为了自身的发展,而所作的导向性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的武术人文精神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是武术产生的深厚文化基础。武术人文精神是中华武术区别于其他传统项目的重要之处,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武术人文精神的精髓。  相似文献   

13.
对实现传统武术价值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探讨了传统武术的价值,并就实现其价值提出:要加大人力资源和科研投入,不断地搞好武术在国内外市场的开发与利用,处理好技击与传统文化内涵的统一,树立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和谐发展观,从而更好地挖掘传统武术的内在价值,使其内在价值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思路。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在剖析太极拳文化渊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太极拳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古典的中国传统文化;太极拳理是对中国人处世智慧的形象写照;太极拳理中处下、不争的道家智慧,不偏不倚、执两用中的儒家思想,舍己随人、外圆内方的辩证思维,都是经世致用、为人处世的智慧之学。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法对传统武术历史进程中的运动形式及特点进行总结,探索传统武术价值功能变化发展的基本规律,以期为传统武术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社会历史进程,传统武术遵循从自然价值、社会价值到人文价值区域的发展规律,并且各价值区域在历史阶段中不同程度地得到体现。具体表现为:古代武术的技击攻防价值处于主导地位,观赏娱乐价值与其并存发展;近代武术体育化进程中,武术的社会价值得到突出体现,健身价值得到重视和发展;现代传统武术价值呈多元化特点,健身、娱乐价值成为主导,教育人文价值突出。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武术流传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传统武术的继承与发展进行研究分析,从养生视角论述传统武术在当今对人和社会所产生的效益和价值,并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传承提出可行性的发展对策,力图改变传统武术在人们心目中原有的概念和形象,旨在为日渐衰落的中国传统武术的继承与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胡微 《搏击·武术科学》2011,8(8):101-103,106
文章从中小学满族传统体育开展情况、满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情况、桓仁县政府对满族传统体育的关注情况几个方面对桓仁满族自治县满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现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满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及管理现状并不乐观,同时,满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情况也不太理想,缺乏政府部门的有效引导及政策支持;满族传统体育活动还未形成稳定的市场化经营,没有成熟的市场环境;专业从事满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人员较少,消费水平较低,但参与者对开展该项活动的重要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探索传统武术价值功能变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整理当前传统武术价值特点及表现,分析传统武术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引导其朝向健康、可持续发展,对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现代人道德修养,弘扬民族精神都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归纳法;研究结果:传统武术具有价值多元化,技击价值的核心性,民族文化价值突出性及人文价值的趋向性特点,当前可持续发展面临着生存区域狭小,传承内容的缺失,社会媒体的误导等问题;建议:提出应辩证地对待传统武术价值的优与劣,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促进传统武术的价值区域性发展等策略。  相似文献   

19.
通过运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武术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武术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个具有多样性特征的文化系统。  相似文献   

20.
现代舞龙运动的社会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舞龙运动作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瑰宝,是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体育运动的结合,并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是传统人文精神的载体。研究结果表明:现代舞龙运动具备传播传统文化、竞技体育及全民健身和文化娱乐等方面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