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华武术》2006,(4):3-13
2006年5月2~6日,由《中华武术》杂志和人民体育出版社推出的“中国武术大学堂”首期“太极拳名家讲堂”将在北京举行。 为了让广大太极拳爱好者体全原汁原味的传统武术,认识哲理精深的太极文化,太极名家讲堂聘请太极拳主要流派著名代表人物亲自讲授,包括陈正雷、崔仲三乔松茂、马海龙、孙永田、和有禄。届时,参加太极拳名家讲堂的太极拳爱好者将和太极拳名家进行广泛而多元的互动和对话。强健身体,感受传统文化,太极拳爱好者们将和太极名家度过一个别具意义的“五一”黄金周。 为了让即将参加太极拳名家讲堂的学员快速增进拳艺,加深对太极文化的感悟,在太极拳名家讲堂开课之前,各流派太极拳主讲名家提前和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敞开心扉,展开交流,他们通过各自多年的习拳、练拳和传拳的丰富经历,深入浅出地介绍各流派太极拳的特点,实例印证太极拳的健身价值,讲述练好太极拳的要领,共同探索太极拳的发展走向。[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中华武术》2006,(6):10-11
此次太极拳名家讲堂的顺利圆满,与五位名家的大力支持和辛勤劳动分不开。他们拥有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和丰富宝贵的经验。活动结束后,五位老师依然心系讲堂,在祝贺此次讲堂成功的同时,总结各自的教学成果,诉说感受,同时也提出了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五一黄金周”期间,我们《中华武术》杂志和人民体育出版社、北京广播电视报社联合推出首期太极拳名家讲堂,消息一经刊出,报名十分涌跃。我们在讲堂开课之前专门采访了报名的部分学员。看看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太极拳怀有怎样的感情,对我们的名家太极拳讲堂报有怎样的期待。[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2006年5月2-6日,由《中华武术》杂志、人民体育出版社、北京广播电视报联合举办的中国武术大学堂首期太极拳名家讲堂在北京中国网球学校开办。 首期太极拳名家讲堂吸引了来自全国23个省、直辖市、中国香港及匈牙利的130余名太极拳爱好者踊跃参与。报名参加此次太极拳名家讲堂的学员中,年龄最小的刚刚6岁,年龄最大的已是76岁高龄。[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在行云环绕的铁塔背后,开封那段古老的城墙依旧无声站立,真实而又恍惚。而铁塔脚下的百年老校河南大学却失去了往日暑期的宁静,在炎炎夏日中鼓噪着人们对太极拳的热情。2007年8月13~18日,由《中华武术》杂志和人民体育出版社联合举办的第二期太极拳名家讲堂在这里举行。14日上午,讲堂开课典礼在开封武术协会著名的欢庆盘鼓中热烈举行。  相似文献   

6.
《新体育》2006,(4):59-59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璀璨明珠.具有良好的健身.防身与修身价值.为弘扬武术文化,使太极拳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中华武术》杂志和人民体育出版社将在2006年5月2-6日推出“首期太极拳名家讲堂”.聘请各大流派太极豢名家亲自讲授。国内外年满12周岁以上的爱好者均可报名参加。  相似文献   

7.
名家信箱     
山西长治王伟斌(000415号会员)来信;学习了太极拳名家讲堂《杨式太极拳精解》收获很大,现有两个问题向崔仲三老师请教。24式太极拳、48式太极拳可否称为杨式太极拳?为什么?为什幺24式太极拳、48式太极拳的一些动作和传统的杨式太极拳不一样?如脚尖的翘与不翘、立掌前推与斜掌前推、实腿转脚与后坐转脚,动作不一样,是否技击作用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8.
武宣 《武当》2012,(9):5
由《中华武术》杂志、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社会部主办,绥芬河市人民政府协办的第七届中华武术大学堂名家讲堂暨第三期技击名家讲堂开学典礼,于8月4日在美丽清凉的边境城市黑龙江省绥芬河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四百名太极拳爱好者参加了本次培训。出席开幕式的有绥芬河市副  相似文献   

9.
王涛 《中华武术》2005,(10):6-10
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后,本刊记者就活动期间的名家讲座对部分太极拳名家进行了采访。各位太极拳名家回忆焦作之行,畅所欲言。他们不仅从不同角度对此届焦作太极拳交流大赛进行了评价,同时也发表了各自对当前太极拳发展的看法,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燕侠 《中华武术》2002,(9):34-35
7月下旬,来自世界各地的太极拳爱好者汇集在汾河岸边的太原市滨河体育中心,切磋拳艺,传递友谊,共同庆祝山西省杨式太极拳协会成立20周年。在与会的来宾中,最受世界各地太极拳爱好者关注的是各个门派的太极拳名家们,他们在百忙之中应邀出席了大会,并做了精彩的太极拳表演.让人们欣赏到了精湛的太极拳技艺。六大门派的太极拳名家会聚晋阳,体现了中国太极拳界的精诚团结,汾河湾上访太极名家,我自然不会错过这个难得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正>2023年11月1~6日,中华武术大学堂第十五期名家讲堂在杭州市萧山区金马饭店成功举办。名家讲堂张全亮班,由梁式八卦掌、吴式太极拳名家,世界级人类非遗传统吴式太极拳保护单位北京大兴鸣生亮武学研究会名誉会长,83岁高龄的张全亮老师主讲授课。来自北京、上海、山东、江苏、浙江、广东、山西、陕西、黑龙江等地的20名学员参加了张全亮班的培训。  相似文献   

12.
名家信箱     
《中华武术》2004,(3):45-47
本期出场名家:陈式太极拳名家陈正雷、杨式太极拳名家崔仲三、散打名将陈超江西省大余新城中学钟荣鹏同学问: 我是一名中学生,初学杨式太极拳,很想得到名家的指导。我想向杨式太极拳名家崔仲三老师请教几个问题。 1.杨式太极拳的练功程序和步骤是什么? 2.太极拳与中国古老的阴阳五行学  相似文献   

13.
由《中华武术》杂志和人民体育出版社联合推出的“首期太极拳名家讲堂”圆满结束了!我作为初学太极拳的一位农民,荣幸地参加了这次太极盛会。这次“太极拳名家讲堂”满载着浓厚的和谐气氛,承负着传承光大我中华传统太极文化的宗旨。  相似文献   

14.
名家信箱     
本期出场名家:陈式太极拳名家陈正雷,国家武术高级教练、北派少林拳名家秦庆丰,梅花桩拳名家韩建中甘肃兰州李希平来信:对以健身为目的学习陈式太极拳的中老年人来说,是应该以练习柔和缓陧的陈式太极拳一路为主,还是崇尚快速刚猛的二路为好?陈正雷答:在现代社会,太极拳的首要功能就是健身。只有身体强健了,才能谈太极拳的防身自卫功能。对中老年太极拳练习者来说,健身更应放在首位。在陈式太极拳的练习中,一路拳是基础,最吃功夫,所以,  相似文献   

15.
名家信箱     
《中华武术》2005,(10):57-59
本期出场名家:陈式太极拳名家陈正雷,杨式太极拳名家崔仲三。国家武术高级教练、北派少林拳名家秦庆丰  相似文献   

16.
名家信箱     
《中华武术》2006,(2):12-14
本期出场名家:陈式太极拳名家陈正雷,国家武术高级教练、北派少林拳名家秦庆丰江西中医学院姜迪来信: 我练习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已经一年多了,现在有一些问题希望得到名家解答。 1.练拳一年,我发现自己右腿明显比左  相似文献   

17.
刘元生 《武当》2013,(1):24-25
《太极拳经》是研究太极拳学之必备理论,为历代太极名家所重视,并以此作为太极拳理论之经典。为了能使太极拳这一国粹更好地传承发展,本人将十几年来所收集的关于《太极拳经》名家注解整理出来,以供太极拳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名家信箱     
本期出场名家:陈式太极拳名家冯志强,国家武术高级教练、北派少林拳名家秦庆丰,杨式太极拳名家崔仲三。贵州省安顺市徐继生同学来信:我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从6岁开始练武术的基本功,已练了两年,可是进步不大。请问,武术上要求的弹跳力和爆发力是怎么练习的?  相似文献   

19.
名家信箱     
本期出场名家:国家武术高级教练、北派少林拳名家秦庆丰,杨式太极拳名家崔仲三、孙式太极拳名家孙永田。江西省安福县陈小工来信:我有几个问题想向名家请教:1.武术套路在武术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些动作在实战中是否能够用得上? 2.练拳时,腰间系的腰带有什么作用?为什么现在练武系腰带的人少了?  相似文献   

20.
名家信箱     
《中华武术》2003,(4):55-56
本期出场名家:武式太极拳名家乔松茂、意拳名家姚承荣 河北张家口市读者张红军问: 我是个太极拳爱好者,特别喜欢武式太极拳,跟当地的老师学了两年。现在我想向乔松茂老师请教以下几个问题。 1.太极拳论中强调含胸拔背、立身中正、不偏不倚,可是我看到乔松茂老师的许多拳照却不是这样。而是身子微微向后靠,像是靠在什么东西上;胸不是含着,而是舒胸,有昂首挺胸、气宇轩昂的气派。这是否符合太极拳拳理?为什么要这样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