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诗经》与《楚辞》中的“云”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是诗歌构成的基本单位,由于诗歌产生的地域、时代、社会风气及创作主体等诸多因素的差异,使作品各自所建立不同的意象群,从而形成各自独特的美学风格。通过对《诗经》和《楚辞》中“云”意象的分析,试图揭示出它们内在深刻的文化内涵及其独特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2.
作为宋代早起的诗话作品,司马光《续诗话》相对于欧阳修的《诗话》在内容、理论、体制等方面既有继承又有所发展,其诗话中虽未形成完整的诗歌理论体系,但结合其诗文创作,可以相对完整的复原出他的诗歌理论的大概。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电影积极参与了现代新女性形象的构建,从《三个摩登女性》《新女性》《丽人行》等为代表的一系列电影看来,中国现代电影从外在形象、婚恋家庭、社会工作及思想意识、成长土壤等角度入手构建了现代新女性形象。这些新女性形象有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4.
著名戏剧家田汉的剧作《丽人行》以三条线索分头讲述了女工刘金妹的遭遇,革命女性李新群在逆境中的奋进和摩登女性梁若英的动摇与醒悟。该作在1949年被改编成同名电影。导演陈鲤庭以丰富的话剧创作经验,握住了原剧中的戏剧性因素,又做了许多电影化的处理,如多镜头的运用、生活细节的表现等,使该片的电影性和戏剧性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在人物塑造将扁平人物圆形化,在结构上实现了单一结构复杂化。  相似文献   

5.
《续夷坚志》是元好问创作的唯一一部小说。元好问在这部小说中借用诗歌编造谶言,将谶言的政治用途转向诗学理论方面。其主张诗境要奇伟壮观、明朗开阔,绝不学李贺等人的穷愁悲泣与幽冷怪异,这是谶言功能的一大转移。除此,元好问不仅依据诗歌阐明自己以道为主、多元并宗的宗教信仰,还借助诗歌真切的语言来表达内心向往的童真与天真。这就是《续夷坚志》中诗歌的三大功能,它们共同反映了元好问以诗为专门之学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6.
菲利普·拉金的两首诗歌《被炸毁的石建教堂》和《去教堂》分别创作于诗人文学生涯的早期和成熟期。两首诗歌均以教堂作为主要描写对象,表现了拉金对工业社会中人们缺乏信仰的担忧和焦虑,呼唤人们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要保持崇高信仰和心灵的追求。与此同时,两首诗歌的创作风格迥异,这体现了诗人从标榜现代主义到崇尚英国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7.
《诗经·国风》实由 3类诗歌组成 :周民族早期诗歌 ,周入主中原、推行封建化统治以后的诗歌 ,以及被周民族兼容、排挤的南方民族的诗歌。从而形成特征鲜明的南北两种不同的风格。探究《国风》诗风对解读中国文化南北分派之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古诗十九首》在诗歌发展史上成就卓著,对后世诗歌影响深远。魏晋南北朝诗歌,尤其是其间创作的《杂诗》更是深得《古诗十九首》的神韵,本文将且以魏晋南北朝影响较大的一些诗人所创作的《杂诗》为例,从内容和艺术两方面探索《古诗十九首》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站在文化学的角度对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名作《丽人行》进行了阐释,并从中对作品蕴含的复杂、深邃的历史文化意蕴进行深度挖掘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聊斋志异·乐仲》中乐仲到南海寻母《续金瓶梅》中了空(即西门庆之子)到南海寻母(即西门庆之妻吴月娘)的描速几乎完全相同,此外蒲松龄《聊斋俚曲集·丑俊巴》中之潘金莲的形象也来自《续金瓶梅》,而不是《水浒传》或《金瓶梅?。而且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紫花和尚》中提到的丁野鹤,就是《续金瓶梅》的作者丁耀亢,这表明蒲松龄是熟悉丁耀亢的。由此可推断蒲松龄在创作小说与戏曲时曾经借鉴过《续金瓶梅》。  相似文献   

11.
以“诗”证《诗》是《诗经》评点的方式。这种方式以后代诗歌与《诗经》诗篇进行比较或印证。它不仅用于解释诗义,分析诗歌风格,还从诗歌的历史发展的视角寻找《诗经》与后代诗歌之间的联系。它不仅易于评点者传达其审美感受,还可指点读者理解诗歌的意境。  相似文献   

12.
钟嵘未对谢惠连的诗歌进行溯源,因为其诗歌风格尚未定型,承袭关系不明显;他的《秋怀诗》、《捣衣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符合钟嵘的审美理想;“绮丽歌谣”所指问题一直在学术界有争论,通过将谢惠连诗歌与民歌、《古诗十九首》的对比,可以看到他的诗歌既呈现了民歌的风格,又在抒情摹景上有独特之处,因此被钟嵘评为“风人第一”。  相似文献   

13.
《续世说》是北宋孔平仲仿照刘义庆《世说新语》的体例编撰而成的一部世说体小说,内容上采录魏晋南北朝至五代中的有关史书文献史实,体例上承袭了《世说新语》的分门别类、依类而立的文体形制,但在具体的门类数目、门类名称、门类排序等方面有所增删和改动.与《世说新语》的突出名士风流不同,《续世说》意在突出朝堂政事.在立意选材方面,反映了孔平仲的思想倾向,体现了宋代世说体小说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博大精深,诗歌的历史更是源远流长。李商隐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他将唐诗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李商隐的风格温婉悲凉,特别是一些爱情诗写的尤为细腻。本文通过比较他写的《锦瑟》与《嫦娥》,结合当时社会背景以及作者平生经历来分析李商隐的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15.
重言是《古诗十九首》诗歌语言的特色,重言作为汉语词汇复音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形式在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古诗十九首》重言现象颇有特点,分析其特点与功能:《古诗十九首》中的重言既体现出它对《诗经》等民歌中营养的汲取,同时亦体现出其文人创作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6.
“流动”作为一种文学作品的风格,《二十四诗品》首先提出。“流动”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文气流动、章句流动、音韵流动,三位一体,紧密结合。流动是创作的最高境界,杜甫以他的诗歌最好地诠释了这种境界。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40年代英美的诗歌中出现了一股新的潮流,那就是以狄兰·托马斯为主要代表的新浪漫主义派别。狄兰·托马斯的童年生活是在威尔士斯旺西镇度过的,小镇里的童年让狄兰·托马斯接触到了大自然,这对于狄兰·托马斯今后的诗歌写作生涯是至关重要的,带给了他很多创作的灵感。狄兰·托马斯非常善于意象的使用,在他的诗歌中就像充满音乐的节奏一般,这也是其诗歌风格的显著特点。《羊齿草山》是作者狄兰·托马斯比较典型的作品之一,通过对其语言风格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狄兰·托马斯作品的内涵和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8.
《诗品》评王粲诗作"其源出于李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相似的人生遭遇;二是诗歌凄怆哀怨的风格。王粲五言诗文辞秀美,风格凄怆,这与其生活境况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质羸"之说可待商榷。钟嵘还指出与曹、刘诗歌相比,王粲之诗属于另一种创作风貌。从整体上看,钟嵘的评价基本符合诗人的创作事实。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8,(94):192-193
穆旦是"九叶"代表诗人,也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最受欢迎的青年诗人之一。受西方惠尔特等人的影响,穆旦的诗歌风格善于运用象征寓意,具有极强的思辨性和现代性。《春》创作于1942年,是穆旦的代表诗歌,因其文质兼美,现已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该诗突破了中国传统诗歌的中和与平衡,诗人用极富张力的手法交织情感与理性,用多种意象的碰撞形成诗歌的强烈冲击,进而传达一种炽烈饱满的生命主题。  相似文献   

20.
《续夷坚志》在审美视野、审美风格方面显示了人小说的变化,这是金末元初民族化交融的结晶,使长期处在唐人小说高峰下彷徨、苦闷的宋金小说找到了突破口,开启了言小说创作新风。在小说发展史和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