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清末留日医学生及其对中国近代医学事业的贡献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介绍了清末留日医学生的总体情况,对其在日本就读的学校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收集了163名晚清留日医学生的资料,对其籍贯、在日就读学校、专业及事迹作了简要介绍。通过考查清末留日医学生归国后的医学活动,阐述了这批留学生对于民国时期的医学普及、医学教育、医药卫生行政、医药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贡献,认为清末的留日医学生为改变中国医学的面貌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明治(1868年为明治元年)政府早期,日本政府在研究欧美各国的工业产权制度后,于19世纪80年代颁布《商标条例》《专卖特许条例》《外观设计条例》和《实用新型法》,建立了日本工业产权制度。日本于1899年加入《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1978年加入《专利合作条约》。  相似文献   

3.
《海源阁》是清末四大藏书楼之一,《海源阁》藏书是研究我国古代文化不可多得的古文献之一。因其藏书之宏富、版本之精善,驰名中外,为国内外文化界所羡慕。本文介绍了《海源阁》藏书的来源、保存方法、散佚及《海源阁》重建等情况。  相似文献   

4.
惠更斯发明的摆钟在清初传入中国,其他力学成就是在鸦片战争后翻译的《重学》中传入的,对惠更斯所观测到的土星环和土卫交,部分中国人的了解比较早,他的光学理论和数学成就直到清末才被中国人接触到,这些材料为揭示从清初到鸦片战争之后二百多年来西方科学在中国的传播脉络提供了一些新证据。  相似文献   

5.
王季同与《四元函数的微分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清末民初学王季同于1895年毕业于京师同馆算学馆,后留该馆任教习。20世纪初,王季同在英、德等国任职和学习期间,继续跟踪学习现代数学,并进行研究工作,先后发表数学、物理电机工程等方面的论多篇,其中1911年发表在《爱尔兰皇家学会会刊》第29卷A部分第4号的《四元函数的微分法》是现知较早由中国学撰写的现代数学论。  相似文献   

6.
《发明与创新》2007,(9):21-21
由中国人民大学课题组编制的《中国三十一省区市创新指数研究报(2006)》近日发布,我国31个省区市创新能力明显分为3个梯队,其中京、沪两市的创新能力指数并列全国第一。  相似文献   

7.
综合采用层次分析和模糊评价法,构建了技术路线图文本评价层次,以《中国制造2025机器人战略技术路线图》、《美国机器人路线图》、《欧盟机器人2020路线图》和《日本机器人新战略》为研究对象,从制作团队、文本设计、技术水平和政策改革4个维度开展了中外机器人制造技术路线图文本设计评价。研究发现:在制作团队、文本设计和技术水平质量上呈现出"欧盟美国≥日本中国"的趋势,而在政策改革质量上则为"日本中国美国和欧盟"的趋势。基于此,提出了完善和优化中国机器人技术路线图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儒教发源于中国,对于整个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古事记》记载,中国儒学传入日本始于公元5世纪初日本应神天皇16年,百济大王仁将《论语》携入日本.然而,日本儒学不是中国儒学的翻版,而是经日本文化改造带有了本民族的某些特质.本文即试图通过比较中国儒学与日本儒学的异同,阐释日本儒学的特色,借以说明日本文化的某些特性.  相似文献   

9.
儒教发源于中国,对于整个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古事记》记载,中国儒学传入日本始于公元5世纪初日本应神天皇16年,百济大王仁将《论语》携入日本。然而,日本儒学不是中国儒学的翻版,而是经日本文化改造带有了本民族的某些特质。本文即试图通过比较中国儒学与日本儒学的异同,阐释日本儒学的特色,借以说明日本文化的某些特性。  相似文献   

10.
智能化物联网、云端运算及大数据产业的兴起,为全球产业战略转型及知识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使得制造业服务化、智能化与平台集体化创新成为全球发展的趋势,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当属德国工业4.0战略的发布。在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浪潮下,世界各国无不积极推动本国相关政策及措施的出台,如:德国在2014年发布的《创新为德国——高新科技战略》、美国分别于2012年和2014年颁布的《获取先进制造业国内竞争优势》和《加速美国先进制造业》、日本于2013年公布的《日本再兴战略》及我国在2015年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鉴于此背景,本文以政策工具为主要的研究方法对中国、美国、德国及日本的代表性的“工业4.0”政策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及比较,以期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政策指引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1.
清代日食预报记录的精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清代日食预报史料,考察了清代西洋历法的日食预报精度。在《历象考成后编》编撰之前,西洋历法的日食预报误差在10到15分钟左右,《后编》开始编撰之后,误差减小并一直稳定到清末。晚清以“新拟算法”推算,日食预报误差明显小于《后编》的推算误差。  相似文献   

12.
《格致汇编》与西方近代科技知识在清末的传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者以原始材料为依据,讨论清末最早的科技期刊《格致汇编》的创刊缘与刊行情况,分析其内容与特色,论述它在清末传播近代科学技术知识方面的贡献与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二十八宿用纪时,中国可能始于南宋中期,而日本在行国中国《宣明历》时期巳用宿曜直日。日本现存的改行保井《贞享历》以前的历书,采用印度二十七宿配时以定历日吉凶善恶,《簠簋内传》对注记方法有详细说明;贞享改历以后,日本历书采用中国的二十八宿纪时系统。  相似文献   

14.
《科教文汇》2009,(36):F0004-F0004
王家琰,字子瑜,安徽寿县人,1943年生。1976年行书作品鲁迅先生《赠日本歌人》诗,被国家文化部对外文委选赴日本参加《现代中国书道展》并一举成名。1979年后供职于安徽省博物馆,从事书画创作和研究工作,开始了专业的从艺道路。擅作国画大写意,以书入画,  相似文献   

15.
《科教文汇》2009,(31):I0003-I0006
王家琰简介:王家琰,字子瑜,安徽寿县人,1943年生。1976年行书作品鲁迅先生《赠日本歌人》诗,被国家文化部对外文委选赴日本参加《现代中国书道展》并一举成名。1979年后供职于安徽省博物馆,从事书画创作和研究工作,开始了专业的从艺道路。擅作国画大写意,以书入画,堪称现代文人画写意大家。  相似文献   

16.
人力飞机的最早发明者,是我国清代的一位心灵手巧的木匠的木匠徐正明,据徐翥先著于清末民国初的《香山小志》中介绍:徐正明是江苏吴县人。在天资聪颖,志趣专业一。他受了《山海经》中神话故事的启发,想制造一种能载人飞行的人力飞机。  相似文献   

17.
胡孟笛 《百科知识》2021,(9):16-17,36
《红高粱》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代表作之一,其日译本翻译是日本教授井口晃.日译本《红高粱》作为被介绍到海外的莫言长篇小说的译介开端,为莫言的著作进一步为海外人士关注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红高粱》于1986年发表于《人民文学》,3年后日文版《红高粱》出版,该译作后经修改被日本岩波书店收录于"岩波现代文库".该小说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系列故事,成功塑造了男主人公"余占鳌"野蛮霸道但又英勇无畏的民间土匪式抗日英雄角色,以及女主人公"戴凤莲"敢爱敢恨并敢于打破传统观念的划时代新女性形象.通过小人物的生存和生活,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战争的残酷,讴歌了民众生命力的顽强.作家莫言的小说中常运用很多的方言和丰富的修辞手法,这给译者翻译时增加了诸多困难.井口晃教授翻译的日译本《红高粱》作为最早的莫言长篇小说的译作,为莫言小说在日本引起更多关注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其译作也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清末,倡导西方文化但激烈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之风日益强烈。面对历史沧桑巨变,辜鸿铭作为清末大儒,开始"反其道而行之",他认为欧洲各国应向中国传统文化吸取精华,并开始思索怎样把国学推出国门之问题。辜鸿铭在1989年把《论语》翻译成英文,不仅成为中国第一个把儒家经典"东学西传"之人,而且其《论语》译本更被誉为风靡欧美的唯一英译版本。该书透露出的文化自信与翻译方法,不仅便于《论语》在世界的传播,而且重建了中国文化的尊严与自信。  相似文献   

19.
《科技新时代》2010,(2):90-90
报道依据《日本男性的酒精摄入、社交关系与中风和冠心病风险:日本公共卫生中心的研究》,发表于2009年的《酒精中毒:临床与实验研究》杂志  相似文献   

20.
在历史上,日本只要有机会,就会入侵朝鲜,发展到后来,还以朝鲜为跳板袭扰中国,因此,中国在唐朝、明朝和清末曾经三次帮助东邻朝鲜抵御日本的入侵。不过大家可能并不知道,朝鲜自己也曾有过进攻日本的东征。倭寇一词源于朝鲜大家知道,明朝时中国东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