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众所周知,公比q≠1的等比数列的有些性质对于公比q=1的等比数列不适用,前n项和公式就是例证.同样,公比q≠-1的等比数列的有些性质对于公比q=-1的等比数列也不适用.因此在解决等比数列问题时,不可忽视q=1及q=-1的等比数列. 先看下面的命题: 若{a_n}是等比数列,S_n是其前n项和,则  相似文献   

2.
在等比数列{an}中,公比的作用举足轻重.在弄清公比的定义的前提下,更要注意公比的隐含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在解决有关等比数列的问题时,做到万无一失,准确无误.  相似文献   

3.
1999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1)第一(1)题是一个选择题,题目如下: 给定公比为q(q≠l)的等比数列{an},设则数列{b}( ) (A)是等差数列; (B)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 (C)是公比为q3的等比数列; (D)既非等差数列也非等比数列。 本题实际上给出了等比数列的一个性质。 性质1 给定公比为q(q≠1)的等比数列{an},设 则数列{bn}是公比为q3的等比数列。 证明 根据题设,an=a1qn-1,则 因此,数列{bn}是公比为q3的等比数列。 从性质1的证明可以得到 推广1 给定公比为q(…  相似文献   

4.
等比数列是一种特殊而又重要的数列.等比数列主要研究定义、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公比q,公比q贯穿于整个等比数列的始终.因此,我们在学习等比数列时.可以通过探索求解一些问题,一方面在突出公比中体验过程,另一方面又在体验过程中突出公比.  相似文献   

5.
性质 1若 {an}为等比数列,公比为 q,则 {}也为等比数列,公比为 .(其中 q是实常数,下同 ) 性质 2若 {an}为等比数列,公比为 q,则 {kan}也为等比数列,公比为 q.(其中 k≠ 0,是实常数 ) 例 1在等比数列 {an}中,已知 a1+ a2+ a3+ a4+ a5=,,求 a3. 解:设 {an}公比为 q,由性质 1可知 {}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已知的两式又都恰是五项 . 所以得 =,① a1+ a2+ a3+ a4+ a5=.② 由①②可得 a1q2=± , 即 a3=a1q2=± . 性质 3若 {an}成等比数列,且 m+ n=k+ l,则 am· an=ak· al.(m,n,k,l∈ N) 性质 4若 {an}成等比数…  相似文献   

6.
给定数列{an},我们可得如下结论: 若数列{an 1-kan}(k≠0)是公比为l的等比数列,则数列{an 1-lan}是公比为k的等比数列.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 ,公比 q≠ 1的等比数列的有些性质对于公比 q=1的等比数列不适合 ,前 n项和公式就是例证。同样 ,公比 q≠ - 1的等比数列的有些性质对于公比 q=- 1的等比数列也不适用 ,因此在解决等比数列问题时 ,不可忽视 q=1及 q=- 1的等比数列。先看下面的命题 :若 {an}是等比数列 ,Sn 是其前 n项和 ,则Sk,S2 k- Sk,S3 k- S2 k,… ,Sn k- S(n- 1) k,…是等比数列。很多书刊都视它为真命题 ,其实这个命题是一个假命题 ,现举反例如下 :若 {an}是公比为 - 1的等比数列 ,且 k为偶数时 ,Sk= S2 k- Sk=S3 k- S2 k=… =Snk- S(n- 1) k=… =0 ,∴…  相似文献   

8.
《高三数学教学与测试》(94年出版),由苏州大学《中学数学》编辑部编写,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P_(99)典型例题1.证明:等比数列{a_n}的依次每 k 项之和,仍成等比数列,并且公比为q~k(q 是原等比数列的公比).  相似文献   

9.
等比数列的若干性质及应用通渭县锦屏中学何海峰性质1两个项数相同(或均无限)的等比数列的对应项相乘(除)所得数列仍等比,且公比为原已知数列公比之积(商)。性质2等比数列的各项乘(除)同一不等于零的常数后所得数列仍等比,且公比不变。性质3在公比为q的等比...  相似文献   

10.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已知数列{an}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若bn=an 2an 2,n!N*,则数列{bn}是A.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B.公比为q2的等比数列C.公差为q的等差数列D.公差为q2的等差数列2.已知数列{an},则“对任意的n!N*,点Pn(n,an)都在直线y=3x 2上”是“数列{an}为等  相似文献   

11.
一、应注意公比的合理性在解关于等比数列的题目时,如果引入公比时设得巧妙,可以简化运算,开拓解题思路.但是,有时引入公比后,会扩大或缩小原命题变量的取值范围,出现增根或丢解的现象,因此引入公比时,应注意公比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定理若数列{an 1-kan}(k≠0)是公比为l的等比数列,则{an 1-lan}是公比为k的等比数列.  相似文献   

13.
等比数列中关于公比q有三个“盲点”:0,±1.这三个“盲点”始终伴随着公比,稍有不慎,就会不知不觉地犯错误. “盲点”1:公比g≠0.这是决定公比的首要条件. 例1 (1)若,求实数n的取值范围; (2)设q=a/1+a是某一个无穷等比数列  相似文献   

14.
原题各项均不为零的等差数列的第2、3、6项成等比数列,则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多少?(易求出q=1或3)变式各项均不为零的等差数列的第2、3、4项成等比数列,则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多少?  相似文献   

15.
一、选择题(满分36分,每小题6分) 1.给定公比为q(q≠1)的等比数列{a_n},设b_1=a_1 a_2 a_3,b_2=a_4 a_5 a_6,…,b_n=a_(3n-2) a_(3n-1) a_(3n),…,则数列{b_n}( ). (A)是等差数列 (B)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 (C)是公比为q~3的等比数列 (D)既非等差数列又非等比数列 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纵、横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叫做整点.那么,满足不等式  相似文献   

16.
我们知道,一个三角形,当且仅当三边长是公比为1的等比数列时,是等边三角形。是否还存在其它三边长成等比数列的三角形呢?如果有,公比存什么范围内取值?这种三角形有些什么性质呢? 一、“618”区间定理1 三条长度成等比数列的线段能构成一个三角形的要充条件是公比q属于  相似文献   

17.
明朝王子朱载堉(1536-1612)在《律学新说》(1584年)中,发现音乐上的十二平均律是以12√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用等比数列的计算法,解决了十二平均律问题.在我国,他最早提出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并提出已知等比数列的首项、末项和相数而求其他项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对于等比数列前n项求和公式,许多同学只记住了Sn=a1(1-qn)/1-q,而忽视公比q的限制条件.事实上,对于等比数列前n项求和公式,有.因此,在解涉及等比数列前n项求和公式的题目时要注意对公比q进行分类讨论.现举例说明,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9.
例 1 已知 4个数成等比数列 ,其积为81 ,且中间两项之和为 1 0 ,求它的公比 .错解 设此 4数为 aq3,aq ,aq,aq3,求得a4=81 ,而a∈R ,a2 =9,从而有aq ·aq =9,aq +aq =1 0 ,.∴aq和 aq 是方程x2 -1 0x +9=0的两根 ,解之得x1 =9,x2 =1 ,∴aq =1 ,aq=9,或aq =9,aq=1 .从而 ,所求公比是 9或 19.剖析 在上面的解法中 ,所设的 4个数 ,组成公比为 q2 的等比数列 ,这就无形之中限定了该数列的公比为正数 ,其实所求的公比也可能是负数 .正解 设公比为 q ,显然 q≠ 0 ,并设这 4个数为 aq ,a ,aq ,aq…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给出一个差分等比数列有关的一个定理,并用来解决几类常见的由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的问题.最后对本刊1989年第11期《再述递推数列求通项》一文作点补充(以上简称为文_1). 定理如果由数列{a_n}的项构成的新数列{a_(n 1)-Ka_n}是公比为l的等比数列,则相应的数列{a_(n 1)-la_n}是公比为k的等比数列. 证明:数列{a_(n 1)-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